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7)

1. 脫肛

上銼碎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無灰酒大匙,煎七分,空心溫服,或無時。

《聚寶方》,象豆丸,治諸痢脫肛。

榏藤子(一名象豆,出廣南山林間,如通草藤,紫黑)

上一味為末,每服二錢。血痢,熱酒調下,三服必效。白痢,傾打破取仁子碎碾,銀器中慢火炒黃褐色,碾細,羅一兩遍後,若帶白時再炒褐色,為末,宿蒸餅湯浸,卻握乾和丸豌豆大,略焙乾。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倉米飲溫下,空心,食前服,痢瘥即止。蟲毒五痔、小兒脫肛,並可為末,酒調下,立愈。

〔茅先生〕方用破故紙一兩,於瓦上焙乾為末,每服一字或半錢,米飲調下。吳茱萸末亦可。

《嬰孺》用黃連、黃柏,二味為末,蜜丸桐子大。飲下三丸,日三四服。

〔莊氏〕用干蓮蓬焙乾為末。米飲調下一二錢。

〔湯氏〕治大腸虛弱,肛門脫下方

龍骨,訶子(煨,去核。各一兩),沒石子(大者,二枚),罌粟殼(去核,醋塗炙,二錢)

上,為末,白湯點服。仍用蔥湯熏洗令軟,款款以手托入,用新磚瓦燒紅,以醋澆之,氣上,即用腳布疊數重壓定,使熱氣上透,不可過熱,令病者以臀坐於布上,如覺布溫,逐旋減之,以常得溫熱為度。並常服前藥。

〔潔古〕,五倍子散,治小兒脫肛。

五倍子,地榆(各等分)

上,為細末。每服半錢或一錢,空心米飲調下。

【外治】

錢氏赤石脂散,治小兒因痢後努躽氣下,推出肛門不入。(躽,於建反,用力努腹也)

真赤石脂,伏龍肝(各等分)

上,為細末。每用五分,敷肛頭上,頻用按入。

〔曾氏〕,蟠龍散,治陽證脫肛。

乾地龍蟠(如錢樣者佳,略去土,一兩),風化朴硝(二錢)

上銼、焙,研為細末,仍和勻朴硝。每以二錢至三錢,肛門濕潤干塗,或乾燥用清油調塗。先以見毒消、荊芥、生蔥煮水,候溫浴洗,輕與拭乾,然後敷藥。

伏龍肝散,治陰證脫肛。

伏龍肝(一兩),鱉頭骨(一具),百藥煎(二錢半)

上三味,焙研為末。每用一錢至三錢,濃煎紫蘇湯候溫,和清油調塗患處,並如前法浴洗拭乾,方上藥。

治小兒脫肛用五倍子為末,量多少摻患處,以物襯手揉入,切忌食發風毒物。脫肛治法,用蒲黃一兩,豬脂二兩,煉豬脂和蒲黃成膏,塗腸頭上,即縮入。

水聖散,治小兒脫肛不收,用浮萍草不以多少,杵為細末,干貼患處。

澀腸散,治小兒久痢,大腸頭脫出不收

訶子(炮),赤石脂,龍骨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臘茶少許,和藥摻腸頭上,絹帛揉入。又治痢,米湯調。又方,治脫肛,五倍子焙為末,入茶,依前方用。

勝雪膏,治隨腸、番花、鼠奶等痔,熱痛不可忍,或已成瘡者,並皆治之。

片腦,風化硝

白話文:

[脫肛]

將上述藥材磨碎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一杯水和一大匙無灰酒,煎煮至剩七分,空腹時溫服,或任何時間都可服用。

《聚寶方》的象豆丸,可以治療各種痢疾引起的脫肛。

榏藤子(又名象豆,產於廣東南部山林間,像通草藤,顏色紫黑)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。若是血痢,用熱酒調服,三次服用必定見效。若是白痢,將象豆打破取出仁子,碾碎後在銀器中用小火炒至黃褐色,再磨細,過篩一兩次後,如果顏色還帶白,就再炒至褐色,磨成粉末,用浸泡過的隔夜蒸餅湯攪拌,捏成如豌豆大小的藥丸,稍微烘乾。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,用米湯溫服,空腹或飯前服用,痢疾痊癒即可停止服用。對於蟲毒引起的五痔、以及小兒脫肛,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,立刻見效。

茅先生的藥方是用一兩的破故紙,在瓦片上烘乾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,用米湯調服。也可以用吳茱萸粉末代替。

《嬰孺》的藥方是用黃連、黃柏兩種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丸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
莊氏的藥方是用乾蓮蓬烘乾磨成粉末,用米湯調服一到二錢。

湯氏的藥方是治療大腸虛弱,導致肛門脫出的情況:

龍骨、訶子(煨過,去核,各一兩)、沒石子(大的,兩枚)、罌粟殼(去核,用醋塗抹後烤過,二錢)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沖服。同時用蔥湯熏洗患處使其柔軟,然後慢慢用手將脫出的肛門推回去,再將新磚瓦燒紅,澆上醋,用熱氣熏患處,然後用多層布疊好壓在患處,讓熱氣透進去,但不要太燙,讓患者坐在布上,感覺布溫熱即可,慢慢減少布的層數,保持溫熱的感覺。同時要持續服用之前的藥。

潔古的五倍子散,可以治療小兒脫肛。

五倍子、地榆(等量)

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,空腹用米湯調服。

【外治】

錢氏的赤石脂散,可以治療小兒因痢疾後用力努腹,導致肛門脫出無法回納的情況。(努躽,指用力努腹)

真赤石脂、伏龍肝(等量)

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用五分塗在肛門頭上,頻繁地按壓使其回納。

曾氏的蟠龍散,可以治療陽證引起的脫肛。

乾地龍(形狀像錢幣的較佳,去掉泥土,一兩)、風化朴硝(二錢)

將上述藥材切碎、烘乾,磨成細粉,與朴硝混合均勻。每次用二到三錢,如果肛門濕潤就直接塗抹,如果乾燥就用清油調勻塗抹。先用見毒消、荊芥、生蔥煮水,等水溫熱後洗患處,輕輕擦乾,然後敷藥。

伏龍肝散,可以治療陰證引起的脫肛。

伏龍肝(一兩)、鱉頭骨(一個)、百藥煎(二錢半)

將上述三種藥材烘乾磨成粉末。每次用一到三錢,用濃煎的紫蘇湯溫熱後,與清油調勻塗抹患處,並按照之前的方法用藥湯洗患處,擦乾後再敷藥。

治療小兒脫肛,用五倍子磨成粉末,取適量撒在患處,用東西墊著手揉入肛門,切忌食用會引發風毒的食物。脫肛的另一種治法,是用蒲黃一兩,豬油二兩,將豬油煉成膏,與蒲黃混合,塗在脫出的腸頭上,即可回縮。

水聖散,治療小兒脫肛無法回納,用浮萍草不限數量,搗成細末,直接敷在患處。

澀腸散,治療小兒久痢導致大腸頭脫出無法回納的情況。

訶子(炮製過)、赤石脂、龍骨(等量)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。用少量臘茶與藥粉混合,敷在腸頭上,用絹布揉入。也可以治療痢疾,用米湯調服。另一個治療脫肛的藥方,是用五倍子烘焙後磨成粉末,加入茶中,用法與前述方法相同。

勝雪膏,可以治療隨腸、番花、鼠奶等痔瘡,熱痛難忍,或已經形成瘡瘍的情況。

片腦、風化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