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28)
集之二·肝臟部 (28)
1. 慢脾風
〔本〕醒脾丸,治小兒慢脾風,因吐利後虛困昏睡,欲生風癇。
厚朴,白朮,硫黃(入豆腐中煮三五沸),天麻,全蠍,防風,官桂,人參(各一錢)
上為細末,酒浸蒸餅和丸,如雞頭大。每一丸,捶碎,溫米飲下。
蠍稍丸,治小兒胎虛氣弱,吐利生風,昏困嗜臥,或潮搐。
全蠍(微炒),白附子(煨裂。各半兩),硫黃,半夏(薑汁製,焙乾。各一兩)
上為末,薑汁糊丸,如麻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荊芥湯下。量兒大小,加減服之。
〔世〕治小兒慢驚風身冷瘛瘲方
天麻,防風,川烏,全蠍(去翅足,薄荷葉包炒),南星
上㕮咀,等分,水煎服。
湯氏治慢驚方
真川烏(一枚,去皮,生用),全蠍(等分)
上二件,㕮咀。分二服,水二盞,姜十片,煎半盞,旋旋滴入口中。
〔無〕陰癇,即慢驚風。
黑附子(生用,去皮臍),南星(生),半夏(各二錢),白附子(一錢半)
上研細。井水浸七日,每日換水,浸訖,控干,入硃砂二錢、麝香一錢,研勻。每服一字,薄荷湯調下,量兒加減。一方,用黑附子,生,去皮臍,為末,每服二錢,以水一盞半,生薑二片,煎至半盞,分二服,量兒加減。吐者,入丁香五個,同煎,空心服,或水浸炊餅為丸,如粟米,每服二十丸,生薑湯下,亦可。
〔錢〕回生散,治小兒吐瀉,或誤服冷藥,脾虛生風,成慢驚。大南星重八九錢以上者,用地坑子一個,深三寸許,用炭火五斤燒紅,入好酒半盞在內,然後入南星,卻用炭火三兩條蓋在地坑上,候南星微裂,取出銼碎,再炒勻熟,不可稍生,放冷,為末。每服半錢,濃煎生薑、防風湯,調下。
又方梓樸散
厚朴,半夏(湯洗七次,薑汁浸半日,曬乾,一錢)
上,米泔三升,同浸一百刻,水盡為度,如百刻水未盡,少加火熬干,去厚朴,只將半夏為末,每服五分或一字,薄荷湯調下,無時。
豆卷散,治小兒慢驚,多因藥性太溫,及熱藥治之,有驚未退而別生熱證者,有因病愈而致熱證者,有反為急驚者,甚多,當問病幾日,因何得之,曾以何藥療之,可用解毒藥,無不效,宜此方。
大豆黃卷(水浸黑豆生芽是也,曬乾),管仲,板藍根,甘草(炙。各一兩)
上為末。每服半錢,水煎服。甚者三錢,藥水內入油數點煎。又治吐蟲,服不拘時。
上,諸家雜治慢驚,其首一方,用人血蘸藥末擦唇者甚效,後一方,解藥太過之毒,尤見錢氏憂人之切也。
黃耆益黃散,治胃中風熱。
黃耆(二錢),人參,甘草(半生半炙),陳皮(不去白,各一錢),白芍藥(七分),黃連(少許),白茯苓(四分)
上為粗末。每服,水二盞,煎五沸,去滓,溫服。
白話文:
醒脾丸,治療小兒因吐瀉後身體虛弱、昏睡,有產生驚風的狀況。
藥材:厚朴、白朮、硫磺(放入豆腐中煮三五次)、天麻、全蠍、防風、肉桂、人參(各一錢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浸泡過的蒸餅和成丸,大小如雞頭。每次服用一丸,搗碎後,用溫熱的米湯送服。
蠍稍丸,治療小兒因先天體虛氣弱,吐瀉後產生驚風,昏睡嗜臥,或出現抽搐。
藥材:全蠍(微炒)、白附子(煨裂,各半兩)、硫磺、半夏(用薑汁製過,烘乾,各一兩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糊和成丸,大小如麻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荊芥湯送服。可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用量。
治療小兒慢驚風、身體發冷、抽搐的方子
藥材:天麻、防風、川烏、全蠍(去除翅膀和腳,用薄荷葉包裹炒)、南星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等分,用水煎服。
湯氏治療慢驚風的方子
藥材:真川烏(一枚,去皮,生用)、全蠍(等分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兩味藥切碎,分成兩份。用水兩碗,加生薑十片,煎至半碗,慢慢滴入口中。
陰癇,即是慢驚風。
藥材:黑附子(生用,去皮臍)、南星(生)、半夏(各二錢)、白附子(一錢半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。用井水浸泡七天,每天換水。浸泡後,取出瀝乾,加入硃砂二錢、麝香一錢,研磨均勻。每次服用少量,用薄荷湯調服,可根據兒童的情況調整用量。另一個方子,用生黑附子(去皮臍)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半,加生薑兩片,煎至半碗,分兩次服用,可根據兒童的情況調整用量。如果服用後嘔吐,可加入丁香五個一起煎煮,空腹服用。也可以用水浸泡的蒸餅做成丸,大小如粟米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
回生散,治療小兒因吐瀉,或誤服寒涼藥物,導致脾虛生風,形成慢驚風。選用大的南星,重八九錢以上者,用土坑一個,深約三寸,用炭火五斤燒紅,倒入半盞好酒,再放入南星,用三兩炭火蓋在土坑上,等南星微微裂開時,取出切碎,再炒至熟透,不可稍生,放涼,研磨成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濃煎的生薑、防風湯調服。
梓樸散
藥材:厚朴、半夏(用湯洗七次,薑汁浸泡半天,曬乾,一錢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放入米泔水中浸泡一百刻(約24小時),直到水完全被吸收。如果一百刻後水還沒被吸乾,可略微加熱熬乾。去除厚朴,只將半夏研磨成末。每次服用五分或少量,用薄荷湯調服,不拘時間。
豆卷散,治療小兒慢驚風,多因藥性太溫熱,或用熱藥治療後,驚風未退而又產生熱證,有的是病癒後產生熱證,有的反而轉為急驚風。情況非常複雜,應詢問病程、病因和用藥情況。可選用解毒的藥物,通常都有效,適合使用此方。
藥材:大豆黃卷(用水浸泡使黑豆生芽,曬乾)、管仲、板藍根、甘草(炙,各一兩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水煎服。重症者可服用三錢,在藥水中加入數滴油一起煎煮。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吐蟲,服用時間不限。
以上是各家治療慢驚風的各種方法。其中,最開始的方法,用人血沾藥末擦拭嘴唇非常有效。後一種方法,是為了緩解藥物過於猛烈的毒性,可見錢氏憂慮病人至深。
黃耆益黃散,治療胃中風熱。
藥材:黃耆(二錢)、人參、甘草(一半生用,一半炙用)、陳皮(不去白,各一錢)、白芍藥(七分)、黃連(少許)、白茯苓(四分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。每次取用,用水兩碗煎煮五次,去除藥渣,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