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37)
集之二·肝臟部 (37)
1. 遺尿
《原病式》云:遺尿不禁者為冷。《內經》云:不約為遺溺。仁齋曰:小便者,津液之餘也,腎主水,膀胱為津液之府,腎與膀胱俱虛,而冷氣乘之,故不能拘制其水,出而不禁,謂之遺尿,睡里自出者,謂之尿床。此皆腎與膀胱俱虛,而挾冷所致也,以雞腸散主之。亦有熱客於腎部,干於足厥陰之經,挺孔鬱結極甚,而氣血不能宣通,則痿痹而神無所用,故液滲入膀胱,而旋溺遺失,不能收禁也。薛氏用六味地黃丸。
脾肺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補骨脂、山茱萸。曾氏謂:乃心腎傳送失度,小腸膀胱關鍵不能約束,有睡夢而遺者,皆是下元虛冷所致,亦因稟受陽氣不足,用《三因方》家韭子丸治之,及參苓白朮散、補腎地黃丸,然又當實土以存水,乃免滲泄之患,所謂補腎不如補脾,是也。平胃散倍加益智仁銼碎,薑棗燒鹽煎,空心溫服。
雞腸散
雞腸(一具,男用雌雞,女用雄雞,燒、存性),牡蠣,茯苓(去皮),桑螵蛸(炒。各五錢),桂(去粗皮),龍腎(各二錢半)
上為極細末,仍以雞䏶胵一具,雞腸一具,燒存性,研極細末。每用前藥末一錢,用溫酒調化,食前服。
〔張〕,雞腸散,治因膀胱有熱,服冷藥過多,小便不能禁止,或遺尿病。
雞腸草,龍骨,麥門冬(去心,焙),白茯苓,桑螵蛸(各半兩),牡蠣粉(七錢半)
上件藥,搗為粗散。每服一錢,水一小盞,入生薑少許,棗二枚,煎至六分,
去滓,溫服。量兒大小加減。
按:此與前方,蓋一方而傳寫之訛,竊詳用雞腸較是,而張氏、婁氏、薛氏、皆主用草,今兩存之。
益智丸,治脾腎虛熱,心氣不足,遺尿白濁。
益智仁,茯苓,茯神(各等分)
上為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六十丸,空心、白滾湯下。
破故紙散,治膀胱虛冷,夜間遺尿,或小便不禁。用破故紙為末,每服一錢,熱湯調下。
又方,破故紙,炒為末,黃柏湯調下。
《外臺》療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,桂末、雄雞肝等分,搗,丸如小豆大。溫水下,日三服。
初虞世治小兒遺尿。薏苡仁一合,去心不去殼,敲碎,入鹽一小撮,同炒黃色,用水二鍾,煎至半鍾,空心服之。累效。
《三因》家韭子丸(方見雜病小便不禁)
白話文:
遺尿
《原病式》說:尿失禁無法控制,是因為身體虛冷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膀胱約束不住,就會遺尿。名醫仁齋認為:小便,是津液剩餘的部分,腎臟主管水分,膀胱是津液儲存的地方。當腎和膀胱都虛弱,又受到寒冷之氣侵襲,就無法控制水分,導致小便不由自主地流出,這就是遺尿,如果在睡夢中自己排出,就叫做尿床。這些都是因為腎和膀胱虛弱,且受到寒冷影響所致,可以用雞腸散來治療。
另外,也有因為熱邪侵犯腎臟,干擾足厥陰肝經,導致尿道孔道堵塞嚴重,氣血無法順利運行,進而導致身體萎靡不振,神智無法正常運作,使體液滲入膀胱,然後小便就控制不住而漏出。針對這種情況,薛氏則使用六味地黃丸。
如果是脾肺氣虛,則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加上補骨脂、山茱萸。曾氏認為:這是心腎功能失調,小腸和膀胱的開合關鍵無法約束,有些人會在睡夢中遺尿,這些都是下元虛冷造成的,也可能是因為天生陽氣不足。可以使用《三因方》的韭子丸治療,也可以用參苓白朮散、補腎地黃丸。但還要注意要健脾,讓脾土來固水,才能避免水液滲漏,這就叫做「補腎不如補脾」。另外,也可以用平胃散,加倍益智仁,將益智仁搗碎,與薑棗和鹽一起煎煮,空腹溫服。
雞腸散
雞腸(一副,男性用雌雞,女性用雄雞,燒至存性),牡蠣,茯苓(去皮),桑螵蛸(炒。各五錢),桂(去粗皮),龍腎(各二錢半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將雞胗和雞腸各一副燒至存性,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用之前磨好的藥粉一錢,用溫酒調服,飯前服用。
張氏認為,雞腸散可以治療因為膀胱有熱,服用了過多寒涼藥物,導致小便失禁或遺尿的疾病。
雞腸草散
雞腸草,龍骨,麥門冬(去心,焙),白茯苓,桑螵蛸(各半兩),牡蠣粉(七錢半)。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一小盞,加入少許生薑、兩枚紅棗,煎煮至六分,去除藥渣,溫服。可以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藥量。
按:這個方子與前一個方子,可能是一個方子的不同寫法,我認為用雞腸比較合理,但張氏、婁氏、薛氏都主張用雞腸草,所以這裡兩個方子都保留下來。
益智丸
治療脾腎虛熱、心氣不足,導致遺尿、小便渾濁。
益智仁,茯苓,茯神(各等分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如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
破故紙散
治療膀胱虛冷,夜間遺尿,或小便失禁。用破故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熱水調服。
另外一個方子,將破故紙炒過磨成粉末,用黃柏湯調服。
《外臺》記載,治療小兒睡夢中遺尿而不自知,用桂皮粉和雄雞肝等分,搗爛,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。用溫水送服,每天服用三次。
初虞世治小兒遺尿:薏苡仁一合(去心不去殼,敲碎),加入少量鹽,一起炒至黃色,用水兩鐘,煎煮至半鐘,空腹服用,效果很好。
《三因方》的韭子丸(藥方請參考雜病小便不禁章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