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2)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2)
1. 咳嗽
何者?肝太旺而肺虛絕,肺病不得時而肝勝之,今三瀉肝而肝病症不退,三補肺而肺病尤虛,此不久生,故言死也。此證,病於秋者十救三四,春夏者十難救一,果大喘而死。京東轉運使李公,有孫八歲,病嗽而胸滿短氣。醫者言肺經有熱,用竹葉湯、牛黃膏各二服治之,三日加喘。
錢氏曰此肺氣不足,復有寒邪,即使喘滿當補肺脾,勿服涼藥。李曰醫已用竹葉湯、牛黃膏。錢曰何治也。醫曰退熱退涎。錢曰何熱所作。曰肺經熱而生嗽,嗽久不除,生涎。錢曰本虛而風寒所作,何熱也,若作肺熱,何不治其肺,而反調心,蓋竹葉湯、牛黃膏治心藥也。醫有慚色。
錢治愈。東都張氏孫九歲,病肺熱。他醫以犀、珠、龍、麝、生牛黃治之,一月不愈,其證嗽喘悶亂,飲水不止,全不能食。錢氏用使君子丸、益黃散。張曰本有熱,何以又行溫藥,他醫用涼藥攻之,一月尚無效。錢曰涼藥久則寒不能食,小兒虛不能食,當補脾,候飲食如故,即瀉肺經,病必愈矣。
服補脾藥二日,其子欲飲食,錢以瀉白散瀉肺,遂愈十分。張曰何以不虛。錢曰先實其脾然後瀉肺,故不虛也。
潔古法,肺之生病而成嗽,大抵秋冬則實,春夏則虛,更詳五臟兼見之證,以辨虛實。若實,則面赤飲水,身熱痰涎盛,涕唾稠黏,咽乾不利,喘嗽面腫吐食,皆當先補脾益黃散,後瀉肝瀉青丸。若咯膿血,是肺痿也,用清肺散治之。若虛,則面白脫色,氣少不語,喉中有聲,唾痰清利,法當阿膠散補之。
若亡津液,用白朮散主之。嗽而兩脅痛者,屬肝經,用小柴胡湯(發熱)。咳而嘔苦水者,屬膽經,用黃芩半夏生薑湯。咳而喉中如梗者,屬心經,用甘桔湯。咳而失氣者,屬小腸,用芍藥甘草湯。咳而右脅痛者,屬脾經,用升麻湯。咳而嘔長蟲者,屬胃經,用烏梅丸。咳而喘息吐血者,屬肺經,用麻黃湯。
咳而遺屎者,屬大腸,用赤石脂湯。咳而腰背痛甚則咳涎者,屬腎經,用麻黃附子細辛湯。咳而遺尿者,屬膀胱,用茯苓甘草湯。咳而腹滿不欲食,面腫氣逆者,屬三焦,用異功散(吐瀉)。
曾氏法,咳嗽者固有數類,但分冷熱虛實,隨證疏解。初中時,未有不因感冒而傷於肺,《內經》曰:肺之令人咳何也?岐伯曰:皮毛者,肺之合也,皮毛先受邪氣,邪氣得從其合。故《難經》云:形寒飲冷則傷肺。使氣上而不下,逆而不收,沖壅咽膈,淫淫如癢,習習如梗,是令嗽也。
乍暖脫著,暴熱遇風,邪氣侵於皮膚,肺先受之,而為咳嗽,若初得時面赤唇紅,氣粗發熱,嗽來痰鳴,此是傷風壅痰作嗽,用清肺飲、五拗湯及小柴胡湯、羌活散(傷寒)皆可解表,次青木香湯(陰腫)。有小兒汗出未乾,遽爾戲水,亦致傷風咳嗽,外證眼胞微浮,額汗痰鳴,亦宜清肺飲、瀉肺湯、與之疏風化痰,解利邪熱,小柴胡湯亦可。
白話文:
咳嗽
為什麼會咳嗽呢?是因為肝火太旺盛,而肺氣虛弱衰竭。或是肺病發作時機不對,剛好肝氣又更強盛,結果用了三次瀉肝的藥,肝病症狀沒有消退;又用了三次補肺的藥,肺病反而更加虛弱。這種情況持續下去,不久就會死亡,所以才說會死。這種病,如果是秋天發病的,大概還能救活三四成;如果是春天或夏天發病的,十個裡面難救一個,最後通常會因為嚴重喘不過氣而死。以前有個京東轉運使李公,他有個八歲的孫子,得了咳嗽,還胸悶、呼吸短促。醫生說這是肺經有熱,就用了竹葉湯和牛黃膏各兩劑來治療,結果三天後,喘得更厲害了。
錢醫師認為,這是肺氣不足,又受到寒邪侵襲的緣故,即使喘得很嚴重,也應該補肺健脾,千萬不能用涼性的藥。李公說醫生已經用了竹葉湯和牛黃膏了。錢醫師問:「他們是怎麼治的?」醫生回答:「退熱、化痰。」錢醫師又問:「熱是怎麼來的?」醫生說:「因為肺經有熱才會咳嗽,咳嗽久了就會產生痰。」錢醫師說:「這本來就是身體虛弱,又受到風寒侵襲造成的,哪來的熱?如果說是肺熱,為什麼不直接治肺,反而去調心?竹葉湯和牛黃膏都是治療心臟的藥啊!」那醫生聽了感到很慚愧。
後來,錢醫師治好了這個病。另外,東都有個姓張的,他的九歲孫子,得了肺熱。其他醫生用犀角、珍珠、龍骨、麝香、生牛黃等藥來治療,一個月都沒好,症狀是咳嗽、喘氣、胸悶煩躁、不停喝水,完全吃不下東西。錢醫師就用了使君子丸和益黃散。張先生說:「他本來就有熱,為什麼還要用溫補的藥?其他醫生都用涼藥來攻熱,一個月都沒效了。」錢醫師說:「涼藥用久了,會讓身體更寒冷,更吃不下東西。小孩子身體虛弱,吃不下東西,應該先補脾,等飲食恢復正常,再瀉肺經,病就會好了。」
吃了補脾藥兩天後,他的兒子就想吃東西了。錢醫師接著用瀉白散來瀉肺,病就完全好了。張先生問:「這樣瀉肺,為什麼不會虛弱呢?」錢醫師說:「因為先補足脾的元氣,再瀉肺,所以就不會虛弱了。」
名醫張元素(潔古)認為,肺生病而引起的咳嗽,大多是秋冬季的時候屬於實證,春夏則屬於虛證,還要詳細分辨五臟兼有的症狀,才能分辨虛實。如果是實證,就會面色發紅、喜歡喝水、身體發熱、痰多黏稠、鼻涕濃稠、喉嚨乾痛、呼吸急促、咳嗽、臉腫、吐出食物,這種情況都應該先用益黃散來補脾,再用瀉青丸來瀉肝。如果是咳膿血,那就是肺痿,要用清肺散來治療。如果是虛證,就會面色蒼白、沒有精神、說話聲音很小、喉嚨有痰聲、咳出來的痰是清稀的,應該用阿膠散來補養。
如果津液虧損,就用白朮散來治療。咳嗽時,兩邊肋骨疼痛,是屬於肝經的問題,用小柴胡湯來治療(發熱)。咳嗽時,嘔吐苦水,是屬於膽經的問題,用黃芩半夏生薑湯來治療。咳嗽時,感覺喉嚨好像有東西哽住,是屬於心經的問題,用甘桔湯來治療。咳嗽時,會不自主的放屁,是屬於小腸的問題,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療。咳嗽時,右邊肋骨疼痛,是屬於脾經的問題,用升麻湯來治療。咳嗽時,吐出蛔蟲,是屬於胃經的問題,用烏梅丸來治療。咳嗽時,呼吸急促,而且咳血,是屬於肺經的問題,用麻黃湯來治療。
咳嗽時,會不自主的拉肚子,是屬於大腸的問題,用赤石脂湯來治療。咳嗽時,腰背疼痛得很厲害,而且會咳出痰液,是屬於腎經的問題,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。咳嗽時,會不自主的尿出來,是屬於膀胱的問題,用茯苓甘草湯來治療。咳嗽時,會腹脹、不想吃飯、臉腫、呼吸不順,是屬於三焦的問題,用異功散來治療(可能會吐或拉)。
曾醫師認為,咳嗽有很多種類型,但只要區分寒熱虛實,然後針對病症加以疏導治療就好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肺為什麼會使人咳嗽呢?」岐伯說:「皮毛是肺的屏障,邪氣會先從皮毛侵入,因為那是肺的門戶。」所以《難經》也說:「身體受寒、喝冷飲就會傷到肺。」這樣會讓氣往上逆,而不能向下,堵在咽喉,產生像癢一樣的感覺,或是覺得好像有東西梗住,這就會引起咳嗽。
天氣乍暖還寒的時候,或是突然遇到風寒,邪氣會從皮膚侵入,肺就會先受到影響而引起咳嗽。如果剛開始發病時,面色發紅、嘴唇也紅、呼吸粗重、發燒、咳嗽時痰聲很響,這就是受了風寒、痰液阻塞引起的咳嗽,可以用清肺飲、五拗湯,或者小柴胡湯、羌活散(針對傷寒)等來解表,接著再用青木香湯(針對陰部腫痛)。有些小孩流汗還沒乾,就跑去玩水,也會因此受風寒而咳嗽,外在症狀是眼皮稍微浮腫、額頭出汗、咳嗽有痰聲,也應該用清肺飲、瀉肺湯來疏散風邪、化解痰液,消除邪熱,也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