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3)

1. 咳嗽

若嗽日久,津液枯耗,肺經虛矣,肺為諸臟華蓋,臥開而坐合,所以臥則氣促,坐則稍寬,乃因攻肺下痰之過,名為虛嗽,聲連不斷,喉中痰鳴,氣息欲絕,嗽罷則吐白沫,或乾嘔,此肺虛而氣不順也,面唇皆白而慘,嗽過額上多汗,哽氣長出,乳食減少,致脾虛而胃亦虛,宜其有吐,投茯苓厚朴湯(吐)及藿香飲(不乳食),次溫脾潤肺,理中湯(吐瀉)加杏仁、北五味子,水煎服,蓋此藥補脾而益肺,藉土氣以生金,則自愈矣。或嗽而頰紅有紫黯色,於理中湯內再加乾薑為用,亦良法也。

有脾虛亦能作嗽,當投補劑,用醒脾散(慢驚)茯苓厚朴湯(吐)令脾氣實,然後間以清肺飲煎服,疏解肺經風寒,及藿香飲助脾養胃,亦救子益母之法也。有一證咳嗽至極時,頓嘔吐乳食與痰俱出,盡方少定,此名風痰壅盛,肝木克脾土,宜以白附飲(吐)投之即效。

〔薛氏法〕若咳嗽流涕,外邪傷肺也,先用參蘇飲。喘嗽面赤,心火刑肺也,用人參平肺散及六味地黃丸(腎)。嗽而吐青綠水,肝木乘脾也,用異功散加柴胡、桔梗。嗽而吐痰乳,脾肺氣傷也,用六君子加桔梗。若嗽唾膿痰者,熱蘊於肺而成肺癰也,用桔梗湯(見肺癰)。

凡風邪外傷,法當表散而實腠理,其用下藥,非邪傳於內及胃有實熱者,不宜輕用。面色白,脈短澀者,肺之本證也,易治。面色赤,脈洪數者,火刑金也,難治。

白話文:

如果咳嗽持續很久,身體的津液都被消耗掉了,那就是肺部虛弱了。肺就像是其他臟腑的遮陽傘,人在躺臥時會打開,坐著時則會合起來。所以,躺著的時候會覺得呼吸急促,坐著的時候則會稍微好一點,這是因為之前用藥攻伐肺部、化痰太過頭所導致的,稱為「虛嗽」。這種咳嗽會連續不斷,喉嚨裡有痰鳴聲,感覺快要喘不過氣,咳完之後會吐出白色泡沫,或是乾嘔,這是肺虛導致氣不順暢的緣故。臉色和嘴唇都會變得蒼白無光,咳完之後額頭會冒很多汗,常常會長長地嘆氣,吃不下東西,導致脾胃也跟著虛弱,所以才會吐。可以用茯苓厚朴湯(如果會吐)和藿香飲(如果不想吃奶或食物)來治療。之後要溫補脾胃、潤澤肺部,可以用理中湯(如果又吐又瀉)加上杏仁和北五味子來調理,用水煎服。這個藥方可以補脾益肺,藉由脾土的能量來滋養肺金,自然就會痊癒了。如果咳嗽時臉頰發紅,帶有紫黑色,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乾薑一起使用,效果也很好。

也有因為脾虛而導致咳嗽的情況,這時要使用補益的藥方,像是醒脾散(如果慢驚風)和茯苓厚朴湯(如果會吐),讓脾氣恢復強健,然後再搭配清肺飲來服用,疏散肺經的風寒,同時用藿香飲來幫助脾胃消化,這也是「治療孩子來幫助母親」的方法。有一種情況是咳嗽非常嚴重時,會突然嘔吐,把奶或食物和痰都吐出來,吐完之後才會稍微好一點,這叫做「風痰壅盛」,是肝木克制脾土的緣故,可以用白附飲(如果會吐)來治療,效果很好。

薛氏的看法是,如果咳嗽還流鼻涕,那是因為外來的邪氣侵犯了肺部,可以先用參蘇飲。如果咳嗽還喘,臉色發紅,那是因為心火克制肺金,可以用人參平肺散和六味地黃丸(補腎)來治療。如果咳嗽吐出青綠色的水,那是因為肝木乘虛侮脾,可以用異功散加上柴胡和桔梗來治療。如果咳嗽吐出痰和奶水,那是因為脾肺的氣受到損傷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桔梗來治療。如果咳嗽吐出膿痰,那是因為熱氣鬱積在肺部,形成了肺癰,可以用桔梗湯(詳見肺癰)來治療。

凡是受到風邪侵犯,應該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療,讓毛孔緊密。使用瀉下的藥物,除非是邪氣傳入體內或是胃部有實熱,否則不應該輕易使用。如果臉色蒼白,脈象短而澀,那是肺部本身的虛證,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臉色發紅,脈象洪大而數,那是火氣克制肺金,比較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