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25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二·肝臟部 (25)

1. 慢脾風

上,陳文忠治慢驚法,其治之次第,自成一家,故另錄之,以備採用。其醫案所言芎蠍散、油珠膏累累取效。

〔曾氏方〕

沖和飲,治感冒風寒,頭疼發熱,肩背拘急,噁心嘔吐,腹痛膨脹,兼寒濕相搏,四肢拘急,冷氣侵襲,腰足痛疼。

蒼朮(米泔水浸一宿,去粗皮,銼片,炒微黃色,一兩二錢),人參(去蘆),前胡(去蘆),桔梗(炒。各五錢),枳殼(去穰,麩炒微黃色),麻黃(去節),陳皮(去白。各三錢),川芎,白芷,半夏(湯洗七次,薑汁浸,曬乾,炒),當歸(酒洗),薄桂(去粗皮),白芍藥,赤茯苓(去皮。

各一錢半),乾薑,厚朴(去粗皮,薑汁浸一宿,慢火炒乾,各二錢),甘草(炙,七錢半)

上銼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蔥一根,煎七分,無時溫服。傷冷、噁心嘔吐,煨姜同煎。開胃進食,加棗子煎,空心溫投。寒疝痛,入鹽炒茱萸、蘹香、同煎。

七寶散,治時氣、傷風、傷寒,頭昏、體熱、咳嗽,及脾胃肺臟不和,口中腥氣異常,或牙縫微有鮮血,兼調理諸病後小證得中,以其品味不僭不燥,為佳。

紫蘇(去老梗),淨香附(各三兩),甘草,陳皮(去白),桔梗(銼,炒。各二兩半),川芎,白芷(各一兩)

上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煎七分,無時,溫服。痰嗽、加製半夏,口腥氣、入鹽煎,調理諸疾、加棗子煎。

六柱散,治吐痢泄瀉,胃虛脾慢,手足俱冷,六脈沉微。

人參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熟附子,南木香,肉豆蔻,白朮(六味各半兩)

上碎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棗一枚,煎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

日生湯,治吐瀉痢後,將傳慢驚、慢脾,神昏脈弱,飲食不進,睡露揚睛,晝輕夜重,急宜投服。

北南星(一兩,銼碎,瓦器盛,東壁土同醋、煮少時,濾干,切片,焙),人參(去蘆),冬瓜子仁(打碎。各五錢)

上件,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慢火煎七分,候溫,無時、少與緩服。投之急,必吐。

固真湯,主吐瀉痢後,胃虛脾慢,四肢口鼻氣冷,沉困不省人事。

人參(去蘆),附子(湯浸泡裂,去皮臍)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各二錢五分),山藥(去黑皮),黃耆(蜜水塗炙),肉桂(去粗皮),甘草(濕紙裹,煨透。各二錢)

上件,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空心溫服,或無時。

醒脾散,主醒脾養胃,止吐痢,進飲食。及調理病後神昏、目慢、貪睡、多困、脈弱、微有痰涎,並宜投服。

人參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藿香葉,白朮,甘草(炙。各五錢),丁香(四十粒不見火),大南星(八錢,銼作小塊,紙裹,水透濕,炮過用),縮砂仁(四十粒)

白話文:

慢脾風

這是陳文忠先生治療慢驚風的方法,他的治療順序自成一套體系,所以特別記錄下來,以供參考。他的醫案中提到的芎蠍散、油珠膏等藥方,都有很好的療效。

曾氏方

沖和飲,可以治療感冒風寒,引起的頭痛發熱、肩背僵硬、噁心嘔吐、腹痛脹氣,以及寒濕侵襲導致的四肢拘急、冷氣侵入、腰腿疼痛。

藥材包含: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去除粗皮,切片,炒至微黃色,約45克),人參(去蘆),前胡(去蘆),桔梗(炒過。各約15克),枳殼(去除中間的瓤,用麩皮炒至微黃色),麻黃(去節),陳皮(去白。各約9克),川芎、白芷、半夏(用湯水洗七次,用薑汁浸泡,曬乾,炒過),當歸(用酒洗過),薄桂(去除粗皮),白芍藥、赤茯苓(去皮。各約4.5克),乾薑、厚朴(去除粗皮,用薑汁浸泡一夜,用小火炒乾。各約6克),甘草(炙。約22.5克)
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約6克,用水一杯,加入生薑兩片,蔥一根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如果因受寒導致噁心嘔吐,則加入煨過的生薑一同煎煮。如果想要開胃增加食慾,則加入紅棗一同煎煮,空腹溫服。如果因為寒氣導致疝氣疼痛,則加入用鹽炒過的吳茱萸、茴香一同煎煮。

七寶散,可以治療時氣病、傷風、傷寒引起的頭暈、發熱、咳嗽,以及脾胃肺臟不和,導致口中有腥味、牙縫有少量出血等症狀,同時也可以用來調理各種疾病後的小問題。這個藥方藥性平和,不燥熱,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
藥材包含:紫蘇(去除老梗),淨香附(各約90克),甘草、陳皮(去白),桔梗(切碎,炒過。各約75克),川芎、白芷(各約30克)
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約6克,用水一杯,加入生薑兩片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如果有痰咳嗽,則加入製過的半夏,如果口中有腥味,則加入鹽煎煮,如果用來調理其他疾病,則加入紅棗煎煮。

六柱散,可以治療吐瀉、腹瀉,胃虛脾弱,手腳冰涼,脈象沉細微弱。

藥材包含:人參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熟附子,南木香,肉豆蔻,白朮(各約15克)

將以上藥材搗碎。每次服用約6克,用水一杯,加入生薑兩片,紅棗一枚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日生湯,可以治療吐瀉、腹瀉後,即將轉為慢驚風、慢脾風,出現神志不清、脈搏虛弱、食慾不振、睡覺時眼睛睜開、白天症狀較輕而晚上加重的症狀,應立即服用。

藥材包含:北南星(約30克,切碎,放在瓦器中,和東邊牆上的泥土及醋一同煮一會,過濾掉泥土,切片,焙乾),人參(去蘆),冬瓜子仁(打碎。各約15克)
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約6克,用水一杯半,加入生薑三片,用小火煎煮至七分,等藥液溫熱後,不拘時間,少量緩慢地服用。如果服用太快,容易引起嘔吐。

固真湯,主要治療吐瀉、腹瀉後,胃虛脾弱,四肢、口鼻發涼,昏迷不省人事。

藥材包含:人參(去蘆),附子(用湯浸泡至裂開,去除皮和臍)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各約7.5克),山藥(去黑皮),黃耆(用蜜水塗抹後炙過),肉桂(去除粗皮),甘草(用濕紙包裹後煨透。各約6克)
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約6克,用水一杯,加入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煮至七分,空腹溫服,或者不拘時間服用。

醒脾散,主要用於健脾養胃,止吐止瀉,增加食慾,以及調理疾病後出現的神志不清、反應遲鈍、嗜睡、多困、脈搏虛弱、有少量痰涎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:人參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藿香葉,白朮,甘草(炙。各約15克),丁香(40粒,不能見火),大南星(約24克,切成小塊,用紙包裹,用水浸濕後炮製),縮砂仁(40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