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24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二·肝臟部 (24)

1. 慢脾風

川芎,蓽茇(各一兩),細辛,半夏(酒浸一宿,湯洗,焙。各二錢),蠍稍(去毒,一錢),

上細末。一周兒,抄一銅錢,用數沸湯調,稍熱,飢服。如痰滿胸喉中,眼珠斜視,速與服。若目上直視、不轉睛者,難救。或痰氣壅塞,不能咽藥,用一指於兒喉靨齶中探入,就斡去痰涎,氣稍得通,次用補脾益真湯,或以油珠膏選用,此方累世活人多矣。

油珠膏,治氣逆嘔吐,風痰作搐。

石亭脂(硫黃中揀取如蠟者),滑石(各半兩),黑附子(炮,去皮臍),半夏(酒浸一宿,湯洗七次,焙乾),南星(醋浸一宿,湯洗七次,焙乾。各一錢)

上細末。每服一錢,用冷清齏汁半盞,滴麻油一點如錢,抄藥在油珠上,須臾墜下,卻去齏汁,與兒服之,更用清齏汁三五口嚥下,肚飢服。服訖後一時,方與乳食。

補脾益真湯,治胎弱,吐乳便清,而成陰癇,氣逆涎潮,眼珠直視,四肢抽掣。或因變蒸、客忤,及受驚誤服涼藥所作。

木香,當歸,人參,黃耆,丁香,訶子,陳皮,厚朴(薑製),甘草(炙),肉豆蔻(麵裹,煨),草果,茯苓,白朮,桂枝,半夏(湯泡),附子(炮。各半兩),全蠍(炒,每服加一枚),

上㕮咀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姜一片,棗一枚,煎六分,稍熱,飢服。服訖,令揉心腹,以助藥力,候一時、方與乳食。渴者,加茯苓、人參、甘草,去附子、丁香、肉蔻。瀉者,加丁香、訶子肉。嘔吐,加丁香、半夏、陳皮。腹痛者,加厚朴、良薑。咳嗽,加前胡、五味子,去附子、官桂、草果、肉蔻。

足冷,加附子、丁香、厚朴。惡風自汗,加黃耆、官桂。痰喘,加前胡、枳實、赤茯苓,去附子、丁香、肉蔻、草果。氣逆不下,加前胡、枳殼、檳榔,去當歸、附子、肉蔻。腹脹,加厚朴、丁香、前胡、枳殼。

前樸散,治心腹結氣,或嘔噦吐瀉,腹脹痛,驚悸。

前胡,白朮,人參,陳皮,良薑,藿香,甘草,厚朴(各等分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七分,稍熱,空心服。

小兒誤服涼藥,或用帛蘸水繳口,因此傷動脾胃,或泄瀉,或腹脹,或腹中響。小兒面少血色,常無喜笑,不看上而視下。小兒囟顱高急,頭縫青筋,時便青糞。小兒肥壯,糞如清涕,或如凍汁。小兒時時扎眼,糞便青白沫,有時乾硬。以上五證,忽然嘔吐者,必成陰癇,俗謂慢驚是也。

小兒頭雖熱,眼珠青白而足冷。或腹脹而足冷。或瀉而足冷。或嘔而足冷。或渴而足冷。(頭熱、目赤、痰塞鼻喉咽,皆無根之火逆也。)以上五證,忽然吐而作搐者,名曰慢脾風,速與補脾益真湯一服,三錢重加蠍一枚。如因驚而搐者,前樸散一服,三錢重加附子、前胡各半錢,同煎。

白話文:

慢脾風

川芎、蓽茇(各一兩)、細辛、半夏(用酒浸泡一晚,洗淨後烘乾。各二錢)、全蠍(去除毒性,一錢),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。

對於一歲左右的嬰兒,每次取約一枚銅錢大小的藥粉,用剛煮沸的熱水調開,稍溫時讓嬰兒在空腹時服用。如果嬰兒出現痰液阻塞胸口和喉嚨,眼睛斜視的情況,要立即給他服用此藥。如果眼睛向上直視、眼珠不動,就很難救治了。如果痰氣壅塞,無法吞嚥藥物,可用手指伸入嬰兒喉嚨,在懸雍垂處掏挖,去除痰涎,讓氣息稍稍暢通,然後服用補脾益真湯,或是選用油珠膏。這個藥方救活了很多代的人。

油珠膏,用來治療氣逆嘔吐,風痰引起的抽搐。

石亭脂(選取硫磺中像蠟的部份)、滑石(各半兩)、黑附子(炮製,去除外皮和中心)、半夏(用酒浸泡一晚,洗淨七次後烘乾)、南星(用醋浸泡一晚,洗淨七次後烘乾。各一錢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半杯冷的清米湯,滴入麻油一點,像銅錢大小,將藥粉放在油珠上,藥粉會立刻沉入水中,去掉米湯,讓嬰兒服用,再喝三五口清米湯嚥下,空腹服用。服藥一小時後,才能餵奶。

補脾益真湯,用來治療先天體質虛弱,吐奶且大便稀薄,而導致陰癇,出現氣逆、口涎多、眼珠直視、四肢抽搐的情況。或是因為變蒸、受到驚嚇、吃了不好的東西,以及誤服寒涼藥物所造成。

木香、當歸、人參、黃耆、丁香、訶子、陳皮、厚朴(用薑製過)、甘草(炙烤過)、肉豆蔻(用麵包裹後煨過)、草果、茯苓、白朮、桂枝、半夏(用熱水泡過)、附子(炮製過。各半兩)、全蠍(炒過,每次服用時加一枚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杯半,加入生薑一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六分,稍溫時在空腹時服用。服藥後,按摩腹部,幫助藥力發揮,一小時後才能餵奶。如果口渴,可加入茯苓、人參、甘草,去掉附子、丁香、肉豆蔻。如果腹瀉,可加入丁香、訶子肉。如果嘔吐,可加入丁香、半夏、陳皮。如果腹痛,可加入厚朴、良薑。如果咳嗽,可加入前胡、五味子,去掉附子、官桂、草果、肉豆蔻。

如果手腳冰冷,可加入附子、丁香、厚朴。如果怕風自汗,可加入黃耆、官桂。如果痰喘,可加入前胡、枳實、赤茯苓,去掉附子、丁香、肉豆蔻、草果。如果氣逆無法下降,可加入前胡、枳殼、檳榔,去掉當歸、附子、肉豆蔻。如果腹脹,可加入厚朴、丁香、前胡、枳殼。

前樸散,用來治療心腹脹氣,或是嘔吐、腹瀉、腹痛、驚悸等情況。

前胡、白朮、人參、陳皮、良薑、藿香、甘草、厚朴(各等份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杯,煎煮至剩七分,稍溫時在空腹時服用。

嬰兒如果誤服寒涼藥物,或是用布沾水擦拭口腔,因此傷了脾胃,可能會導致腹瀉、腹脹,或是腹中鳴叫。嬰兒如果臉色蒼白,常常不笑,不往上看而往下看,囟門高高突起,頭部縫隙有青筋,時常排出青色糞便。嬰兒如果肥胖,糞便像清鼻涕,或是像凍住的汁液。嬰兒如果時常眨眼,糞便呈青白色且有泡沫,有時會乾硬。以上五種情況如果突然嘔吐,一定會變成陰癇,也就是俗稱的慢驚。

嬰兒頭部雖然發熱,但眼珠呈青白色且手腳冰冷。或是腹脹且手腳冰冷,或是腹瀉且手腳冰冷,或是嘔吐且手腳冰冷,或是口渴且手腳冰冷。(頭熱、眼睛紅、痰液阻塞鼻子、喉嚨,都是虛火上逆的症狀)。以上五種情況,如果突然嘔吐並抽搐,就稱為慢脾風,要立即服用一劑補脾益真湯,三錢重,再加一枚全蠍。如果是因為受到驚嚇而抽搐,就服用一劑前樸散,三錢重,再加入附子、前胡各半錢,一起煎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