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34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二·肝臟部 (34)

1. 雀盲

《千金》,治雀盲方

地膚子(五兩),決明子(一升)

上為末,煮米飲和丸。每服二、三十丸。

世傳方,治雀盲。

蒼朮(米泔浸,去皮,切片,焙,四兩)

白話文:

《千金》中記載治療雀盲的方子如下:

地膚子(五兩),決明子(一升)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煮熟的米湯調和製成丸劑。每次服用二、三十丸。

這是流傳下來的方子,用於治療雀盲。

蒼朮(先用米泔水浸泡,去除外皮,切成片狀,烘乾,四兩)

上為末。豬肝二兩、批開,摻藥在內,用麻絲扎定,以粟米一合,水一碗,砂鍋內煮熟,熏眼。候溫,臨臥,每服三錢,大效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粉末。豬肝二兩,切開,把藥物塞入其中,用麻線紮緊,再加入一合粟米,一碗水,放在砂鍋內煮熟,燻眼睛。等候溫涼,臨睡前服用,每次三錢,效果顯著。

《聖惠方》治雀盲,不計時月,用蒼朮一兩為末,每服一錢。

復明散,治小兒每至日暮即不見物,乃雀目也。

白話文:

《聖惠方》治療雀盲,不分時間長短,使用一兩蒼朮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。

復明散,治療小兒每到傍晚就看不見東西,這是雀目的症狀。

蒼朮(米泔浸,刮去皮,銼片,焙乾,二兩),穀精草(一兩),地膚子,決明子,黃芩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  • 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,颳去表皮,切成片,烘乾,二兩)

  • 穀精草(一兩)

  • 地膚子、決明子、黃芩(各半兩)

上件,搗羅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水八分,入荊芥少許,煎五分,去滓,溫服,食後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列出的藥材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一錢的藥粉,加入八分的清水,放少許荊芥一起煎煮,煎到藥液剩下五分,過濾掉藥渣,溫熱服用,飯後服用。

2. 眼白多

初虞世曰,眼白多,多屬虛,山茱萸丸,主之。

白話文:

初於世上說,眼睛眼白部分較多,多屬於虛症,可用山茱萸丸來治療。

山茱萸(二兩),熟地黃,牡丹皮,牛膝,茯苓,澤瀉(各一兩),鹿茸(半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食後,鹽湯下二十丸。

白話文:

山茱萸(120公克),熟地黃、牡丹皮、牛膝、茯苓、澤瀉(各60公克),鹿茸(30公克)

〔薛〕一小兒白睛多,吐痰發搐。先用抑青丸四服而痰搐止,後用地黃丸年許而黑睛多。一小兒白睛多,三歲不能行,語聲不暢,兩足非熱則冷,大便不實。朝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、乾山藥、以補脾肺,夕用地黃丸加五味子、牛膝、鹿茸、補肝腎,不三月而瘥。一小兒眼白,腿軟,兩足熱面似愁容。服地黃丸兩月餘漸健,服年餘,白睛漸黑,出痘無恙。

白話文:

  1. 一個小孩眼白多,吐痰抽搐。先用抑青丸四服而痰與抽搐停止,後服地黃丸一年多而黑眼仁變多。

  2. 一個小孩眼白多,三歲不能走路,說話不清楚,兩隻腳不是發熱就是發冷,大便不成形。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五味子、乾山藥,以補養脾與肺,晚上服用地黃丸,加五味子、牛膝、鹿茸,以補養肝與腎,不到三個月就痊癒了。

  3. 一個小孩眼白多、腿軟,兩隻腳發熱而臉上愁容滿面。服用地黃丸兩個多月後漸漸健康起來,服用一年多後,眼白逐漸變黑,出痘後沒生病。

3. 通睛

湯氏牛黃丸,治小兒通睛,皆因失誤築打,觸著頭面額角,兼倒撲,令兒肝受驚風,遂使兩目鬥睛,名曰通睛,宜服此。

白話文:

湯氏牛黃丸,用來治療小兒鬥雞眼。鬥雞眼多是因摔打誤傷,傷及頭面額角,或跌撲,導致小兒肝氣受驚嚇,出現兩眼鬥雞的症狀,稱為通睛,宜服此藥。

牛黃,白附子(炮),肉桂,全蠍,芎藭,石膏(煅。各一錢),白芷,硃砂(各二錢,研),藿香(半兩),麝香(一分)

白話文:

牛黃、炮製後的白附子、肉桂、全蠍、芎藭、煅燒後的石膏(各一錢),白芷、研磨後的硃砂(各二錢),藿香(半兩),麝香(一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芡實大。三歲以下,每服一丸,薄荷湯下,乳食後。忌油麵豬肉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藥粉,與蜂蜜混合成丸,每一丸的大小約為芡實(一種植物的種子)的大小。三歲以下的兒童,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,飯後服藥。服藥之後忌諱食用油麵和豬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