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23)
集之二·肝臟部 (23)
1. 慢脾風
上藥五十八味,炮製如法,煉蜜合和,搗三五千下,丸如桐子大,金箔為衣。每一歲兒,溫薄荷自然汁化下。無時。
上,閻氏、宗錢氏治慢驚法,脈無力者宜之。其法以青州白丸子兼異功散、羌活膏、溫白丸、釣藤飲子之類,服之至有往往死中得生者。
〔湯氏法〕
凡吐瀉成虛風慢脾,先用奪命散、青州白丸子末、煎如稀糊,入蜜調,控下涎後,服祛風醒脾等藥。
奪命散(方見後通治急慢驚下)
治虛風,八仙散,風盛者服之。
白天麻,白附子,花蛇肉,防風,南星,半夏,冬瓜子,全蠍(各等分),加川烏
上㕮咀。每服一錢,水半盞,姜二片,棗半枚,煎二分,熱服。加薄荷尤佳。
醒脾散,昏困者服之。
白朮,人參,甘草,橘紅,茯苓,全蠍(各半兩),半夏,木香(各一分),白附子(炮,四個),南星(炮,兩枚),陳倉米(二百粒。一方無白朮、半夏,加蓮肉一錢,亦可)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,水半盞,姜二片,棗半個,煎二分,漸慚服之。不可頓服,頓服必吐。
釀乳方
人參,木香,藿香,沉香,橘皮,神麯,麥芽(各等分),丁香(減半)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,水一碗,姜十片,紫蘇十葉,棗三枚,煎至半碗。乳母食後須去乳汁盡,方取服之,即仰臥霎時,令藥入乳之絡,次令兒吮數口,不可過飽,此良法也。如嘔定一日,急宜截風,服八仙散,兩日後,宜醒脾散,如前件藥俱用不效,危困可憂,須診太衝脈,未絕者,當灸百會一穴,前後髮際兩耳尖折中,乃是穴也,《方書》所載,但云頂上旋毛中,殊不審有雙頂者,又有旋毛不正者,庸醫之輩,習循舊本,誤人多矣。
灸後即當控涎,用青州白丸子末再煎如稀糊,入煉蜜調奪命散,良久涎下,細研靈砂,米飲調,旋抹口中,漸看退證。如風盛服八仙散,昏困服醒脾散,常令減乳,乳母服釀乳藥,如此調理,無不愈者。間有稟受不堅,五行數短者,雖神聖工巧,不能奪其造化矣。若涎已離膈,但在喉中如鋸,藥不能入,又不可控,當用別法撩之,兼搐鼻噴嚏得出,次服奪命散,庶免再作。
撩痰方
川烏尖,白附尖(各七個,去皮,生用),蠍稍(七枚),石綠(少許)
上為末,一處和勻。用軟雞翎蘸藥,入喉中逐漸抽出,頻用帕子拭之。
上,湯氏治慢驚法,先用奪命散、白丸子控涎,候涎下一回,用八仙、醒脾,等一回令乳母用釀乳法,如危極者,卻灸百會及撩痰法。但奪命用礞石,氣虛者難用,必與東垣益黃散相兼服之,可也。
〔陳氏法〕
治慢驚風,先服芎蠍散,用手法斡出寒痰冷涎,自不癡呆,次服油珠膏,後服益真湯溫壯元氣,時服前樸散寬上實下。
芎蠍散,治小兒腦髓受風,囟顱開解,皮肉筋脈急脹,腦骨縫青筋起,面少血色,或腹中氣響,時便青白色沫,或嘔吐痰涎,欲成慢驚搐、足脛冷者。
白話文:
這些藥方總共五十八味藥,要依照規定的方法炮製,再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均勻,然後用杵搗三五千下,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外層裹上金箔。每次服用時,將藥丸用溫的薄荷自然汁化開後給一歲的幼兒服用,沒有固定的時間限制。
以上是閻氏、宗錢氏治療慢性驚風的方法,適用於脈象虛弱的病人。他們的方法是用青州白丸子搭配異功散、羌活膏、溫白丸、釣藤飲子等藥物,有些病人在瀕死之際,服用這些藥後反而能起死回生。
湯氏的療法是,凡是出現吐瀉而導致虛風、慢脾的情況,先用奪命散、青州白丸子末加水煎煮成稀糊狀,加入蜂蜜調和,讓病人吐出涎液後,再服用祛風醒脾等藥物。
- 奪命散:(藥方在後面治療急慢性驚風的部分)
用來治療虛風,如果風邪盛行的話,可以服用八仙散。 藥方包括:天麻、白附子、花蛇肉、防風、南星、半夏、冬瓜子、全蠍,各等分,再加川烏。 使用方法: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服一錢,加半盞水、兩片生薑、半枚紅棗,煎煮兩分鐘後,趁熱服用。加入薄荷效果更好。
-
醒脾散: 用於治療昏迷不醒的病人。 藥方包括:白朮、人參、甘草、橘紅、茯苓、全蠍,各半兩,半夏、木香,各一分,炮製過的白附子四個,炮製過的南星兩個,陳倉米二百粒。(有的藥方沒有白朮和半夏,而是加入蓮子一錢)。 使用方法: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半盞水、兩片生薑、半枚紅棗,煎煮兩分鐘,慢慢地服用。不可一次性服用,否則容易引起嘔吐。
-
釀乳方:
藥方包括:人參、木香、藿香、沉香、橘皮、神麯、麥芽,各等分,丁香減半。 使用方法: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用四錢藥材,加一碗水、十片生薑、十片紫蘇葉、三枚紅棗,煎煮至半碗。乳母服用後,必須先將乳汁排空,再服藥,然後仰臥片刻,讓藥力進入乳汁的管道,之後讓嬰兒吮吸幾口即可,不可過飽。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。如果嘔吐停止一天,就要趕緊截斷風邪,服用八仙散。兩天後,服用醒脾散。如果以上藥物都無效,病情危急,就要檢查太衝脈,如果脈象還沒有斷絕,就要艾灸百會穴。百會穴的位置在頭頂前後髮際和兩耳尖連線的中心點。書籍上說是在頭頂旋毛處,但沒有考慮到有些人有雙旋,或者旋毛不正的情況。庸醫不加思考地照搬舊書,會誤診很多人。
艾灸後要馬上清除病人的涎液,用青州白丸子末加水煎煮成稀糊狀,加入煉製的蜂蜜調和好的奪命散。過一會兒涎液會被排出,再將細磨過的靈砂用米湯調勻,塗抹在口中,觀察病情是否好轉。如果風邪很盛,服用八仙散;如果昏迷不醒,服用醒脾散。平時要減少哺乳,讓乳母服用釀乳藥。按照這種方法調理,沒有治不好的。少數體質不好、壽命不長的人,即使有神醫巧匠也無法改變他們的天命。如果涎液已經不在膈膜內,而是在喉嚨中像鋸一樣哽住,藥物無法進入,又不能強行排出,就要用其他方法引導,比如用藥刺激打噴嚏,使涎液排出,然後再服用奪命散,這樣就可以避免再次發病。
- 撩痰方:
藥方包括:川烏尖、白附尖,各七個(去皮,生用),蠍子尾七個,少量石綠。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。用柔軟的雞毛沾取藥粉,伸入喉嚨中逐漸取出,並頻繁用帕子擦拭。
以上是湯氏治療慢性驚風的方法。先用奪命散、白丸子清除涎液,等涎液排出一次後,再用八仙散、醒脾散。同時,讓乳母用釀乳法。如果病情非常危急,就要艾灸百會穴和用撩痰法。但是奪命散中含有礞石,體虛的人難以使用,必須搭配東垣益黃散一起服用,才比較合適。
陳氏的療法是,治療慢性驚風,先服用芎蠍散,用手法將寒痰冷涎導出,防止病人痴呆,然後再服用油珠膏,接著服用益真湯來溫補元氣,同時服用前樸散來寬胸理氣,使上部充實而下部不虛。
- 芎蠍散: 用來治療小兒腦髓受風,囟門開啟,皮膚、肌肉、筋脈繃緊,腦骨縫隙出現青筋,面色蒼白,或者腹中發出聲響,時常排出青白色泡沫狀的大便,或者嘔吐痰涎,即將變成慢性驚風、抽搐、足脛冰冷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