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3)
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3)
1. 哺露
〔湯〕哺露者,因乳哺不消,脾胃衰弱,漸不能食,血氣減損,肌肉不榮,柴骨羸露,吸吸苦熱,謂之哺露也。宜麝香進食丸(方見積癖)。
〔曾〕哺露者,亦由乳哺不節,損於脾胃,脾胃損而飲食減,形容羸瘦,則臟腑之氣不能宣通,時間有熱,謂之哺露。此候與丁奚相去不遠,但食多吐逆,臟氣虛,冷而泄瀉無度,糞中有蟲,治法同前丁奚證藥,惟加養臟湯服之(方見赤白痢)。
《聖惠》,人參丸,治小兒哺露,失衣當風,濕冷水浴,苦腹大,時痢,或寒熱如瘧,不欲食,縱食,不生肌肉,或不消化,四肢羸瘦。
人參,麥門冬(去心,焙),半夏(湯洗七遍,去滑),黃耆,川大黃(微炒),白茯苓,柴胡,黃芩(各三分),訶梨勒(煨,用皮),甘草(炙微赤,銼),鱉甲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。各一兩),芎藭(半兩)
上件藥搗,羅為末,煉蜜丸如麻子大。一二歲兒以粥飲下三丸,四五歲五丸,日三服,量大小加減。
白話文:
哺露這種病,是因為餵奶後消化不良,導致脾胃虛弱,逐漸吃不下東西,氣血減少,肌肉不夠營養,變得骨瘦如柴,呼吸時感到發熱,這就稱為哺露。應該服用麝香進食丸(藥方在積癖篇)。
哺露這種病,也是因為餵奶沒有節制,損傷了脾胃,脾胃受損後食慾下降,身體變得瘦弱,這樣臟腑的氣血就無法順暢運行,時間久了就會發熱,這也稱為哺露。這種情況跟丁奚很像,但哺露通常是吃多就吐,臟腑虛弱,怕冷而且拉肚子不止,糞便裡可能會有蟲。治療方法跟之前說的丁奚一樣,用藥也相同,只是要再加服養臟湯(藥方在赤白痢篇)。
《聖惠方》記載,人參丸可以治療小兒哺露,是因為穿太少吹到風,或是洗冷水澡,導致肚子脹大,時常拉肚子,有時候會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,不想吃東西,就算吃了,肌肉也長不出來,或是不消化,四肢瘦弱。
人參、麥門冬(去心,烘焙)、半夏(用熱水洗七次,去除黏滑物)、黃耆、川大黃(稍微炒過)、白茯苓、柴胡、黃芩(各三分)、訶子(煨過,用皮)、甘草(烤到微紅,切碎)、鱉甲(塗醋,烤到黃色,去掉邊緣。各一兩)、芎藭(半兩)
將以上藥材搗碎,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像麻子一樣大小。一兩歲的小孩用粥水送服三丸,四五歲的小孩吃五丸,一天三次,用量可依小孩的年紀大小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