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63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63)

1. 虛羸

秦艽丸,治小兒羸瘦體熱,心神煩悶,小便赤黃。

秦艽(去苗),桑根白皮(銼)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,地骨皮,黃耆(銼),人參(去蘆頭),赤茯苓,甘草(炙微赤,銼),犀角(屑。各半兩),龍膽(去蘆頭,一分),柴胡(三分,去苗)

上件藥搗,羅為末,煉蜜和丸,如綠豆大。不計時候,用粥飲下五丸,更隨兒大小增減。

麥門冬丸,治小兒雖食不著肌膚,羸瘦骨熱,小便赤黃。

麥門冬(去心焙,一兩),人參(去蘆頭),黃耆(銼),青蒿子,黃連(去須),桑根白皮(銼)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穰),地骨皮(各半兩),柴胡(去苗,三分)

上件藥搗,羅為末,煉蜜和丸,如綠豆大。不計時候,以熟水研五丸服,量兒大小,以意加減。

燒黃瓜丸,治小兒羸瘦體熱,乳食全少。

黃瓜(大者,一枚)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,黃連(去須。各半兩),鱉甲(童子小便浸三宿,炙微黃,去裙襴),胡黃連,柴胡(去苗,各一兩)
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,以黃瓜切開頭,去瓤,內藥末令滿,以切下蓋子蓋之,用香麥面和搜固濟,可厚三分,於煻灰火內,燒令面焦黃為度,取出去面,放冷,入麝香一錢,都研和丸如綠豆大。每服,食前米飲下七丸,更量兒大小,以意加減。

大黃丸,治小兒胃氣不調,不嗜食,不生肌肉。

大黃,乾地黃,茯苓,當歸,柴胡,杏仁(各三分)

上為末,蜜丸麻子大。飲下五丸,日進三服。

豬肚丸,解小兒肌熱,時或泄瀉,及有積滯,不思飲食,肌肉消瘦。

鱉甲(一兩,同童子小便並醋共一升,熱浸,炙盡為度),白朮,薯蕷(各一兩),胡黃連,人參(去蘆頭),青橘皮,紫菀(去土)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),木香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柴胡(去蘆頭,一兩一分)

上件藥搗,羅為末,入在淨豬肚內系定,煮令極爛為度,出與藥同杵令黏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不計時候,溫水飲下。

香甲丸,治男子婦人,童男室女,氣血虛疏,肌膚消瘦,百節疼潮作溫五心煩熱,四肢逆冷,不思飲食,中滿氣滯,婦人經血凝澀,建脾胃,暢神氣,充肌膚,澤顏色。

柴胡,生乾地黃,京三稜(各三分),鱉甲(醋煮黃),神麯,杏仁,熟乾地黃,麥糵(炒。各一兩),牛膝,木香,薑黃,當歸(各半兩),白朮,川芎(各一分)

上為細末,白麵糊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空心茶清下,或米飲亦得。

上八方,挾熱者宜之。

《聖惠》,訶梨勒散,治小兒羸瘦,脾胃氣弱,挾於宿食,不欲乳食,四肢不和。

訶梨勒皮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。各半兩),黃耆(銼),人參(去蘆頭),白朮,藿香,桂心,白茯苓(各一分),甘草(炙微赤,銼,半分)

白話文:

秦艽丸:治療小兒瘦弱、身體發熱、心神煩躁、小便赤黃。

藥材包含:秦艽(去掉苗)、桑樹根白皮(切碎)、枳殼(用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地骨皮、黃耆(切碎)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赤茯苓、甘草(炙烤至微紅,切碎)、犀牛角(磨成粉末。各半兩)、龍膽(去掉蘆頭,一分)、柴胡(三分,去掉苗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勻製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。不限時間,用米粥送服五丸,可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劑量。

麥門冬丸:治療小兒雖然進食但身體不長肉,瘦弱且骨頭發熱,小便赤黃。

藥材包含:麥門冬(去心焙乾,一兩)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黃耆(切碎)、青蒿子、黃連(去掉鬚)、桑樹根白皮(切碎)、枳殼(用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地骨皮(各半兩)、柴胡(去掉苗,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勻製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。不限時間,用溫開水送服五丸,可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劑量。

燒黃瓜丸:治療小兒瘦弱、身體發熱、幾乎不吃奶或食物。

藥材包含:大黃瓜(一個)、陳皮(用熱水浸泡,去除白色內瓤,烘乾)、黃連(去掉鬚。各半兩)、鱉甲(用童子尿浸泡三天,再用火烤至微黃,去除邊緣)、胡黃連、柴胡(去掉苗,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細粉,將黃瓜切開頭部,挖空內瓤,將藥粉填滿,再將切下的蓋子蓋上,用香麥麵粉和成麵團將黃瓜外層包裹好,厚度約三分,放入爐灰火中燒烤,直到外層麵皮焦黃。取出後去除麵皮,放涼,加入麝香一錢,全部研磨混合,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用米湯送服七丸,可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劑量。

大黃丸:治療小兒腸胃功能失調、食慾不佳、身體不長肉。

藥材包含:大黃、乾地黃、茯苓、當歸、柴胡、杏仁(各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。用溫開水送服五丸,每日服用三次。

豬肚丸:緩解小兒身體發熱、時常腹瀉、消化不良、不思飲食、肌肉消瘦。

藥材包含:鱉甲(一兩,與童子尿和醋一同加熱浸泡,再烤至熟透)、白朮、山藥(各一兩)、胡黃連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青橘皮、紫菀(去掉泥土)、桃仁(用熱水浸泡,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)、木香、甘草(炙烤。各半兩)、柴胡(去掉蘆頭,一兩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粉末,放入清洗乾淨的豬肚內並綁緊,煮至極為軟爛。取出後與藥材一同搗成黏稠狀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不限時間,用溫水送服。

香甲丸:治療男子、婦人、兒童氣血虛弱、肌肉消瘦、全身關節疼痛、發熱、五心煩熱、四肢冰冷、食慾不佳、腹脹氣滯、婦女月經不暢。具有健脾胃、暢通氣機、充實肌肉、潤澤顏色的功效。

藥材包含:柴胡、生地黃、京三稜(各三分)、鱉甲(用醋煮至黃)、神麴、杏仁、熟地黃、麥芽(炒。各一兩)、牛膝、木香、薑黃、當歸(各半兩)、白朮、川芎(各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白麵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丸,空腹用茶水或米湯送服。

以上八個藥方,適合體內有熱的人服用。

《聖惠》中的訶梨勒散:治療小兒瘦弱、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不喜歡吃奶或食物、四肢不協調。

藥材包含:訶子皮、陳皮(用熱水浸泡,去除白色內瓤,烘乾。各半兩)、黃耆(切碎)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白朮、藿香、桂心、白茯苓(各一分)、甘草(炙烤至微紅,切碎,半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