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29)
集之二·肝臟部 (29)
1. 驚癱鶴膝
〔曾〕肝者,東方青龍木也,其動則應於風,病則主驚駭。諸熱引肝風,有風則生痰,有痰亦作搐,小兒驚風之際,手足動掣,當聽其自定,然後療之,免生異證,或父母見其病勢可畏,從而按伏之,豈知筋者、肝之合也,臨病發時,若按束其手足,則筋不舒伸,遂至經絡為風所閉,終為廢人。
《內經》曰:頑弱名緩風,疼重名濕痹,又有四肢痿痹不仁,致手足稍脹痛不堪忍者,此風毒之氣使然,故傳曰:風淫末疾是也。凡小兒心悸不常,及遍身腫痛,或手足不隨,此為驚癱候也,若治之稍遲,至臂、腕、膝、脛、骨節之間,流結頑核,或膝大而腫,肉消骨露,如鶴膝之狀,或為癱為癤,此名鶴膝候也。
以上形證,並宜發汗為先,使腠理開通,則風熱可除,有濕亦去,用百解散和㕮咀五苓散倍加麻黃,水薑蔥煎服,微得汗為度,或以麻黃湯發散尤佳,次防己湯、祛風散及獨活湯加桑寄生投服,並防風湯或黑虎丹、作小丸子間服,使風不生而痰不作,則其疾易愈。若為癰為癤疼重者,用黑牽牛半生半炒,略研碎,前無灰酒調下五苓散,以除流注之寒濕,則腫毒可消。
如大腑閉而不通,此是風熱內蘊,其右腮紅紫,及右手三部脈浮而實滑,宜五和湯,或當歸散、枳殼丸治之。其加減之法,尤在臨機審處,若泥一方,非良醫也。前證,更宜間服排風湯。
〔薛〕鶴膝風者,其腿漸細,其膝愈粗,狀如鶴膝,是以名之。此因稟腎經不足,外邪所乘而患之,初則膝內作痛,外色不變,伸屈艱難,若一二月間,焮腫色赤而作膿者可治。腫硬色白而不作膿者難治。初起者用大防風湯為主,佐以益氣養榮湯。膿成者用補中益氣湯為主,佐以大防風湯。
切勿用十宣、流氣、等藥,若不潰、不斂,或發熱等證者,須調補脾胃為善,否則必變敗證矣。
大防風湯,治鶴膝風,腫痛不消,或潰而不斂。
附子(炮),牛膝(酒炒。各一錢),白朮,羌活,人參,防風(各二錢),杜仲(去皮,薑製),川芎,肉桂(去皮),黃耆(炒),熟地黃(自制),芍藥(炒,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,
上,每服三五錢,水煎,仍量兒大小用之。
獨活寄生湯
獨活,桑寄生,杜仲(炒),細辛,牛膝(酒炒去土),秦艽,茯苓,白芍藥(炒),桂心,川芎,防風,甘草,人參,熟地黃,當歸(各等分)
上,每服二三錢,水煎,空心,乳母同服。
益氣養榮湯(瘰癧),百解散(驚),五苓散(驚),麻黃湯(傷寒)
防己湯,治感冒風濕之氣失於解表,流注兩足,疼痛至兩膝,浮腫不能屈伸,傳成癱瘓。
防己(去黑皮),麻黃(去節存根,功全表裡,銼碎,湯泡,濾過,焙乾用),薄桂(去粗皮。各半兩),赤芍藥,赤茯苓(去皮),蒼朮(米泔水浸一宿,去粗皮,濾,銼片,火炒至微黃。各一兩),甘草(炙,七錢半)
上件,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蔥一根,煎七分,空心熱服。或入薤白同煎。
祛風散,治卒暴中風,不能言全,口眼喎斜,驚癱搐掣,痰實煩躁,神昏有熱,睡臥不穩。
防風(去蘆),南星(生用),甘草(生用),半夏(制),黃芩(各一兩)
上碎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慢火煎七分,不拘時、溫服。
獨活湯,治驚癱鶴膝及中風濕,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,晝輕夜重,及四肢痿痹不仁。
川獨活(黃色、如鬼眼者佳,半兩),當歸(酒洗),白朮,黃耆(蜜水塗炙),薄桂(去粗皮),川牛膝(酒洗,各二錢半),甘草(炙,三錢)
上件,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薤白一根,煎七分,空心熱服,或無時。
防風湯(驚)
黑虎丹,治諸般風證。
草烏(去黑皮,一兩生用),川烏(去黑皮,生用),甘草(各七錢半),麻黃(不去根節),甘松,熟乾地黃(淨洗),藿香葉,白芷,油煙墨(燒存性),豬牙皂莢,川芎,當歸,何首烏,南星(生用),殭蠶(去絲),赤小豆,羌活,白膠香,木鱉子(去油。各半兩)
上件,銼碎,或焙或曬,研為細末,糯米粉煮糊丸,麻仁大。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,或七十丸,稍空心,用淡薑湯下。兒小者,丸作粟谷大,治法如前。
五和湯(熱),當歸散(熱),枳殼丸(大便秘)
排風湯,治中風狂言,失音不語,精神昏困,驚癱鶴膝等證,及腫疾才愈後偶感外風,滿面遍體虛浮,並宜可服。
白蘚皮,白朮,白芍藥,薄桂(去粗皮),防風(去蘆),川芎,當歸(酒洗),杏仁(湯泡,去皮尖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川獨活,麻黃(去根節),白茯苓(去皮。各七錢半)
上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煎七分,無時溫服。
白話文:
【驚癱鶴膝】
曾經有人說過,肝臟在人體中如同東方的青龍,象徵著木元素,它的活動與風有密切關聯,當肝臟生病時,會導致驚嚇恐懼的情況。各種熱病可能引發肝風,而風又會產生痰,痰多也會造成抽搐。小孩在驚風發作時,手腳會不由自主的抽動,這時我們應該讓孩子自行平靜下來,再進行治療,以免出現其他不尋常的症狀。有的時候,家長看到孩子病態嚴重,便想強行壓制,卻不知肌肉和筋骨都與肝臟息息相關,若在疾病發作時強行束縛手腳,會使筋骨無法舒展,最終導致經絡被風邪封閉,變成殘廢。
根據《內經》記載,肌膚鬆弛稱為緩風,疼痛沉重則是濕痹,還有可能四肢麻木無力,導致手腳腫痛難忍,這些都是風毒所致。因此古籍上寫到:風邪過盛會導致末梢疾病。當小孩經常感到心悸,或是全身腫痛,甚至手腳不受控制,這可能是驚癱的徵兆。如果治療拖延,風邪會在手臂、手腕、膝蓋、小腿以及骨節之間形成結塊,或者膝蓋腫大,肌肉萎縮露出骨骼,形狀如同鶴膝,或者形成癱瘓或癰腫,這就是鶴膝病。
對於這些症狀,首先應該通過發汗來治療,讓皮膚毛孔開放,這樣風熱就可以排出,濕氣也能消散。可以使用百解散配合五苓散,加倍加入麻黃,用水、薑、蔥煎煮服用,直到微微出汗即可,或者用麻黃湯來發汗效果更好。其次可以使用防己湯、祛風散以及獨活湯,加入桑寄生來服用,或者使用防風湯、黑虎丹,做成小丸子,間歇服用,這樣風邪就不會再生,痰也不會產生,病情就能夠得到改善。如果病竈形成癰腫且疼痛加重,可以使用一半生一半炒的黑牽牛,稍微研磨,用無灰酒調和五苓散服用,可以去除寒濕,消除腫毒。
如果腸胃不通暢,這可能是因為風熱內藏,右臉部呈現紅紫色,右手脈搏浮動且實滑,可以使用五和湯,或者當歸散、枳殼丸來治療。在使用藥物時,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劑量,不能死板地遵循一個方子,這是不合格的醫生才會做的。在上述情況下,應適時服用排風湯。
鶴膝風的特徵是大腿逐漸變細,膝蓋卻越發粗壯,形狀猶如鶴膝,因此得名。這種疾病通常由先天腎臟功能不足,加上外邪入侵而引發。初期膝蓋內部會感到疼痛,外表顏色不會改變,伸縮困難,如果一兩個月後,膝蓋腫脹且泛紅,並開始化膿,這種情況是可治療的。但如果膝蓋腫脹堅硬,顏色發白且不化膿,則較難治療。初期可以使用大防風湯為主要治療方式,輔以益氣養榮湯。如果已經形成膿包,則應以補中益氣湯為主,輔以大防風湯。
千萬不要使用十宣、流氣等藥物,如果病竈沒有潰爛,無法癒合,或者有發燒等症狀,必須要調整和補充脾胃功能,否則病情可能會惡化。
「大防風湯」能治療鶴膝風,針對腫痛不消或潰爛後無法癒合的情況。
「獨活寄生湯」配方如下:
獨活、桑寄生、炒杜仲、細辛、酒炒牛膝、秦艽、茯苓、炒白芍藥、桂心、川芎、防風、甘草、人參、熟地黃、當歸,各等份。
「益氣養榮湯」、「百解散」、「五苓散」、「麻黃湯」、「防己湯」、「祛風散」、「獨活湯」、「防風湯」、「黑虎丹」、「五和湯」、「當歸散」、「枳殼丸」、「排風湯」等方劑,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使用。
以上藥方需根據患者年齡調整用量,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