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20)
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20)
1. 通治五疳方
干蝦蟆(酥炙黃色),大黃連(洗,去須),蕪荑仁,蘆薈
上件等分為末,豬膽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四十粒,用飯飲吞下,不拘時,一日二服至三服。忌生冷宿食毒物。
〔莊氏〕,五疳丸
熊膽,蕪荑(去皮。各一錢),麝香(一字),胡黃連(別杵為末,一分),大幹蟾(用上截去膊,銼碎,入在瓶內,鹽泥固濟,以炭火燒通赤,取出停一夜,取藥研為細末,秤一分)
上件,先將蕪荑研極細,次入麝香,次入胡黃連、蟾、研末令勻,傾出,卻研熊膽以沸湯熔化,再入前四味更研令勻,糊為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四歲十丸,四五歲十五丸,米飲下,食前服。
〔王氏〕,保童丸,治五疳,消化宿滯,進食長肌,肥孩兒。
胡黃連,草龍膽(末,炒紫色。各半兩),使君子,木香,蘆薈(細研。各一錢),大麥糵(半兩,巴豆三七個、去皮心,同麥糵炒令糵紫色,去巴豆不用,以糵為末),川苦楝(一分,炒紫色)
上為細末,同研令細,用醋糊為丸如綠豆大。每服十粒至十五粒,米飲下,不計時候。此藥,大治小兒疳腹脹。
〔吳氏〕,黃耆飲子,治小兒五疳,或傷脾腹脹,發黃,時時壯熱,頭上虛汗,日漸黃瘦,或泄瀉。
綿黃耆(一兩),人參,陳皮(微炒,不去白),白茯苓,白檳榔(極大者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肉豆蔻(一個,小者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大盞,慢火煎至七分,濾去滓,時時與服,溫吃。
《趙氏家傳》治小兒五疳,退黃,榮肌膚,解積熱,壓驚,消飲進食。
使君子(二十一個),胡黃連(半兩),五靈脂,蟾頭(炙令焦。各一分),麝香(半錢,研),蘆薈,熊膽(各研,二錢)
上為末,燒粟米飯為丸,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飲下。
治小兒五疳,面色黃瘦,身體壯熱,吃乳食不能消化,眼目澀痛,及胸膈痰涎,愛食酸鹹,常多瀉痢。
胡黃連,母丁香,黃連(微炒,去毛),蘆薈,熊膽(研。各半兩),麝香(一分,細研),蟾頭(一枚,塗酥炙焦黃)
上為末,用牛膽和丸,綠豆大。如患心藏疳,煎蕪荑甘草湯下三丸。食疳瀉血或赤白痢,新汲水下三丸。吐逆不止及水瀉,生薑湯下。眼疳,羊子肝血與酒和,看多少微煎,下三丸。(莊氏第四候用此方)
脂連丸,治五疳潮熱,腹脹發焦。
胡黃連(半兩),五靈脂(一兩)
上為末,豶豬膽汁丸麻子大,米飲下。
白話文:
[通治五疳方]
第一方:
將曬乾的蝦蟆(用酥油烤至黃色)、大黃連(洗淨、去除鬚根)、蕪荑仁、蘆薈,以上藥材等量磨成粉末,用豬膽汁和麵糊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四十粒,用米湯吞服,不限時間,一天服用兩到三次。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食物、隔夜食物和有毒食物。
第二方(莊氏的五疳丸):
熊膽、蕪荑(去皮,各一錢),麝香(一字),胡黃連(另外研成粉末,一分),大乾蟾(取上半截去除肩部,切碎,放入瓶中,用鹽泥封好,用炭火燒至通紅,取出放置一夜,取藥材研成細末,稱取一分)。
先將蕪荑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加入麝香,接著加入胡黃連和蟾蜍粉末,研磨均勻,倒出。然後將熊膽用沸水融化,再加入之前四味藥材,一同研磨均勻,用米糊做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。三四歲的孩童每次服用十丸,四五歲的孩童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米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第三方(王氏的保童丸,治療五疳,消化積食,促進食慾,增長肌肉,使孩童肥壯):
胡黃連、草龍膽(磨成粉末,炒至紫色,各半兩),使君子、木香、蘆薈(磨成細末,各一錢),大麥芽(半兩,與巴豆三七個一起炒至麥芽呈現紫色,去除巴豆,只用麥芽磨成粉末),川苦楝(一分,炒至紫色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混合研磨均勻,用醋調和米糊做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十到十五粒,用米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此藥主要治療小兒疳積腹脹。
第四方(吳氏的黃耆飲子,治療小兒五疳,或因傷脾導致腹脹、發黃、時有發熱、頭部虛汗、日漸消瘦,或腹瀉):
綿黃耆(一兩),人參、陳皮(稍微炒過,不去白色部分)、白茯苓、大白檳榔(選用極大的),甘草(炙烤過,各半兩),肉豆蔻(一個,選小顆的)。
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大碗,用小火煎至七分,濾去藥渣,隨時服用,溫服。
第五方(《趙氏家傳》治療小兒五疳,退黃,滋養皮膚,解積熱,壓驚,消食促進食慾):
使君子(二十一個),胡黃連(半兩),五靈脂、蟾蜍頭(烤至焦黃,各一分),麝香(半錢,研磨),蘆薈、熊膽(各研磨,二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燒熟的粟米飯做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第六方(治療小兒五疳,面色黃瘦,身體發熱,吃奶或食物難以消化,眼睛乾澀疼痛,以及胸部痰多,喜歡吃酸鹹食物,經常腹瀉):
胡黃連、母丁香、黃連(稍微炒過,去除絨毛)、蘆薈、熊膽(研磨,各半兩),麝香(一分,研磨細末),蟾蜍頭(一枚,塗上酥油烤至焦黃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牛膽汁調和做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。如果患有心疳,用蕪荑甘草湯送服三丸。因食疳導致腹瀉帶血或赤白痢疾,用新打的水送服三丸。嘔吐不止或水瀉,用生薑湯送服。眼疳,用羊肝血與酒調和,稍微煎煮一下,看情況送服三丸。(莊氏的第四個方子也用此方)
第七方(脂連丸,治療五疳引起的潮熱、腹脹、發黃):
胡黃連(半兩),五靈脂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去勢豬的膽汁做成藥丸,大小如麻子,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