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16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二·肝臟部 (16)

1. 急驚

上,碎,焙為末。每服半錢至一錢,用溫薄荷湯,無時調下。或燈心湯。

牛蒡湯,主傷風發熱煩躁,鼻塞氣喘,痰嗽驚啼,及諸瘡、赤紫丹毒,咽喉腫痛。

牛蒡子(三兩,略炒,研碎),大黃(一兩半),防風(去蘆),薄荷(去老梗,各一兩),荊芥(去根老梗,四兩),甘草(一兩一錢半)

上件,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,無時、溫服。

防風湯,治急驚後餘熱未退,時復手足搐制,心悸不寧,及風邪中入肝經,兩目視人開眨不常。

防風(去蘆),川芎,大黃,白芷,黃芩,甘草(各半兩),細辛(去葉,二錢),薄荷葉(二錢半)

上件,銼、焙為末。每服一錢,用溫湯無時、調服。

半夏丸,治痰證神效。若驚搐後風涎潮作,服之神效。

半夏(生用,二兩),赤茯苓(去皮),枳殼(制。各一兩),風化朴硝(二錢半)

上,前三味為末,入乳缽同朴硝杵勻,用生薑自然汁煮糯米粉為丸,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,仍以淡薑湯、食後臨睡送下。兒小,煮,丸如粟谷大。

水晶丹(方見癖積。)

寬氣飲,主通利關節,除胸膈痞結,消痰逐水,進美飲食,及治蓄氣而成搐,傳變急、慢驚風,氣逆不和,精神昏倦。

枳殼(水浸,去穰,麩炒微黃),枳實(制同上。各一兩)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
上,銼、焙、為末。每服半錢至一錢,淨湯,無時調服。驚風發搐,薑汁蔥湯同調。熱極者,入寬熱飲、薄荷、蜜湯調下。或麥門冬湯。

五和湯,主宣利臟腑積熱,調和榮衛。

當歸(酒洗),赤茯苓(去皮。各半兩),甘草(炙),大黃,枳殼(水浸潤,去穰銼片,麩炒微黃。各七錢半)

上件,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。無時,溫服。

寬熱飲(方見發熱)

茯神湯,治心氣不足,虛而驚悸,日常煩哭,及嬰孩生下羸瘦多驚,宜子母同服,自然有效。

茯神(去皮木根,一兩),人參(去蘆),當歸(去蘆尾,酒洗。各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)

上件,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。無時,溫服。有微熱煩躁,入麥門冬去心,同煎。

鎮驚丸,主急、慢二驚,風痰上壅,手足抽掣,口眼喎科,煩躁生嗔,精神昏悶。常服,寧心鎮驚,疏風順氣。

人參(去蘆,三錢),粉草(半生半炙),茯神(去皮木根),殭蠶(去絲),枳殼(同前制,各五錢),白附子,南星(制),白茯苓(去皮),硼砂,牙硝,硃砂(水飛。各二錢半),全蠍(十尾,去尖毒),麝香(一字)

上,除牙硝、硼砂、麝香、硃砂四味,用乳缽細研,餘九味,烙為末,入乳缽內和勻,前四味用糯米粉水煮,清糊為丸,梧桐子大,就帶潤,以銀硃為衣。每服三丸至五丸或七丸。急驚用溫茶清磨化服。慢驚以生薑、熟附子煎湯研化溫服,薄荷湯化下或麥門冬湯。

白話文:

急驚

將藥材搗碎後,用火烘烤使其乾燥,再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,用溫熱的薄荷湯,不拘時間服用。也可以用燈心草湯送服。

牛蒡湯,主要治療傷風發熱引起的煩躁、鼻塞氣喘、痰多咳嗽、驚啼,以及各種瘡瘍、皮膚紅腫熱痛的丹毒、咽喉腫痛。

藥材包含:牛蒡子(三兩,稍微炒過,搗碎),大黃(一兩半),防風(去除蘆頭),薄荷(去除老梗,各一兩),荊芥(去除根部老梗,四兩),甘草(一兩一錢半)。

將上述藥材稍作搗碎,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碗煎煮至七分。不拘時間,溫服。

防風湯,主要治療急驚後餘熱未退,時常出現手腳抽搐,心悸不安,以及風邪侵入肝經,導致眼睛看人時眨眼不正常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防風(去除蘆頭),川芎,大黃,白芷,黃芩,甘草(各半兩),細辛(去除葉子,二錢),薄荷葉(二錢半)。

將上述藥材切碎、烘乾後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開水不拘時間調服。

半夏丸,治療痰證有顯著療效。如果驚厥後出現風痰湧動,服用此藥效果很好。

藥材包含:半夏(生用,二兩),赤茯苓(去皮),枳殼(製過,各一兩),風化朴硝(二錢半)。

將前三味藥材磨成粉末,放入乳缽與朴硝一起搗勻,用生薑汁煮糯米粉做成藥丸,如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至五十丸,用淡薑湯,在飯後睡前送服。小孩則煮過,做成如粟米大小的藥丸。

水晶丹(藥方見於癖積章節)。

寬氣飲,主要作用是疏通關節、解除胸膈悶結、化痰利水、增進食慾。還能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抽搐,以及由急驚風轉變成慢驚風的情況,對於氣逆不和、精神倦怠也有效。

藥材包含:枳殼(用水浸泡,去除內膜,用麩皮炒至微黃),枳實(處理方式同上,各一兩),人參(去除蘆頭),甘草(炙過,各半兩)。

將上述藥材切碎、烘乾後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,用乾淨的水不拘時間調服。如果出現驚風抽搐,可以用薑汁蔥湯一同調服。熱症嚴重者,可加入寬熱飲、薄荷或蜂蜜湯一起服用,或用麥門冬湯送服。

五和湯,主要作用是宣洩臟腑積熱,調和營衛。

藥材包含:當歸(用酒洗過),赤茯苓(去皮,各半兩),甘草(炙過),大黃,枳殼(用水浸泡,去除內膜切片,用麩皮炒至微黃,各七錢半)。

將上述藥材稍作搗碎,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碗煎煮至七分。不拘時間,溫服。

寬熱飲(藥方見於發熱章節)。

茯神湯,主要治療心氣不足、虛弱導致的驚悸,經常煩躁哭鬧,以及嬰兒出生後體弱多驚,適合母子一同服用,效果明顯。

藥材包含:茯神(去除樹皮木根,一兩),人參(去除蘆頭),當歸(去除蘆尾,用酒洗過,各半兩),甘草(炙過,二錢)。

將上述藥材稍作搗碎,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碗煎煮至七分。不拘時間,溫服。如果出現輕微發熱煩躁,可以加入去心的麥門冬一起煎煮。

鎮驚丸,主要治療急、慢兩種驚風,因風痰上湧導致的手腳抽搐、口眼歪斜、煩躁易怒、精神昏沉等症狀。長期服用可以寧心鎮驚、疏風順氣。

藥材包含:人參(去除蘆頭,三錢),粉草(半生半炙),茯神(去除樹皮木根),殭蠶(去除絲),枳殼(處理方式同前,各五錢),白附子,南星(製過),白茯苓(去皮),硼砂,牙硝,硃砂(用水飛過,各二錢半),全蠍(十條,去除尖端毒刺),麝香(少許)。

將牙硝、硼砂、麝香、硃砂四味藥材以外的九味藥材,用乳缽仔細研磨,將其餘九味藥材烘乾磨成粉末,放入乳缽內混合均勻。然後將前四味藥材用糯米粉水煮成糊狀,做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藥丸稍微濕潤時,用銀硃包裹。每次服用三丸至五丸或七丸。急驚服用時,用溫熱的茶水將藥丸磨開送服。慢驚服用時,用生薑、熟附子煎湯磨開溫服,也可以用薄荷湯或麥門冬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