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26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二·肝臟部 (26)

1.

角弓反張。鼻上入髮際三分,灸三壯。大椎下節間,灸三壯。

2.

湯氏曰:身軟時醒者為癇,身強直反張如弓,不時醒者為痙,痙候,十無一生。

3. 搖頭

〔湯〕肝風搖頭,諸方不載,鄭都丞子患七年搖頭,三年下血,已服百餘方,前後所服治搖頭者,無非風藥,止血者,或作痢,或作腸風,百藥無效。予既視其病,又知其詳,亦不明其標本,退而思之,乃肝血液盛,外有風熱乘之,肝屬木,盛而脾土為木所克,脾與肺是子母,俱為肝所勝,而血遂漬於大便,故便血不止,遂處一方,但損肝祛風而益脾,初亦一時之見,只數服而愈,十餘日後,血止而下白膿,遂得以安。

清肝益胃丸

白話文:

【湯症】肝風搖頭,各類醫書都沒有記載,鄭都丞的兒子患了七年的搖頭病,三年來一直便血,服用了百餘種藥方,之前吃過的治搖頭的藥,沒有一種不是風藥,止血的藥,有的把症狀誤認為痢疾,有的誤認為腸風,種種藥方都無效。我觀察了他的症狀,又瞭解到病情的詳情,一時也無法分清病的症狀和根本病因,回去後仔細思考,認為是肝經氣血旺盛,外有風熱乘虛而入,肝屬木,旺盛則克脾土,而脾與肺是母子關係,都受肝經的影響,所以血滲入大便,所以便血不止,之後我提出了一種藥方,只祛除肝風,益補脾經,當初也是一時的看法,只服用了幾次藥就好了,十幾天後,便血停止,但開始排膿,最終治癒了。

犀角屑,甘草(各一分),栝蔞根,黃耆(蜜炙),羌活白芍藥(冬半兩),蛇蛻皮(炙赤),釣藤鉤,麻黃(去節。各一錢),防風(五兩)

白話文:

犀角粉末、甘草粉末(各 1 分),栝蔞根粉末、黃耆粉末(用蜂蜜炒製)、羌活、白芍藥粉末(冬季用 2 錢)、蛇蛻皮粉末(炒成赤色)、釣藤鉤粉末、麻黃(去節。各 1 錢)、防風粉末(5 錢)

上為末,棗肉丸。食後薄荷湯下。只二服,作效,頭搖即止,便血隨愈,次間服胃風湯,數日頓除。沈舍人子服之亦驗。

白話文:

打成粉末,棗肉丸劑。飯後用薄荷湯送藥。只服用兩次,就見效,頭搖立刻停止,便血也隨之痊癒,然後再服用胃風湯,幾日便一下子消除。沈舍人的兒子服用也見效。

〔薛〕經曰: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。木得風則搖動,乃肝經火盛而生虛風也。便血者,風木搖動,則土受凌瘧而不能統血也,或食酸味過多,以益其脾,致令陰結,經曰:結陰者便血一升,再結二升,三結三升。又,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,陰脈不和則血留之。結陰之病,陰氣內結,不得外行,滲入腸間,故便血也。

白話文:

薛氏醫經說:各種風眩暈眩的疾病,都與肝臟的木氣有關。木遇到風就會搖動,這是因為肝經的火氣太旺,而產生虛風。大便出血的患者,是風木搖動,導致脾臟受到侵犯,無法統攝血液所致。或者食用過多的酸味食物,增強了脾氣,導致陰氣凝結,經典中說:陰氣凝結的患者,大便出血一升,再次凝結則出血二升,三次凝結則出血三升。另外,邪氣存在於五臟,會導致陰脈不和,陰脈不和則血流受到阻滯。凝結陰氣的疾病,是陰氣在體內凝結,無法向外運行,滲入腸道,因此會導致大便出血。

血亦有乳母而搖頭不止,後一老醫至,於常服藥中加入紫河車,即時愈。按:紫河車,草名,《神農本經》名早休。《唐本》名金線重樓。《錢氏方》名白甘遂。主治驚癇搖頭弄舌,乃《本經》正文,古人謂遵白字療病,多效。不虛也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位小孩患了驚悸症,不斷搖頭,後來有一位老醫生來,在平時的藥中加入紫河車,馬上就治癒了。註釋:紫河車是一種草藥的名字,《神農本經》中稱之為早休,《唐本》中稱之為金線重樓,《錢氏方》中稱之為白甘遂。主治驚悸症,搖頭晃腦,亂說話,出自《本經》正文,古人認為遵循白字來治療疾病,很多都有效,這一點也不虛假。

4. 偏風口噤

〔薛〕小兒偏風者,屬少陽厥陰肝膽二經證也,噤者筋急,由風木太甚而乘於脾,以勝水濕則筋太燥,然燥金主於收斂勁切故也。又曰:風之為病,善行而數變,或左或右,其因一也,治須審而藥之。若足陽明胃經氣虛,風邪所乘,其筋脈偏急者屬外因。若足厥陰肝經風熱乘脾,筋脈偏急者屬內因。

白話文:

薛氏說:小兒半身不遂的疾病,是屬於少陽厥陰肝膽二條經脈的證候,口不能言語是筋脈抽緊的緣故,是由於風木之氣過於亢盛,侵犯到脾臟,以致於戰勝了水濕之氣,筋脈太過乾燥,所以才會有筋急口不能言語的情況。又說:風邪所造成的疾病,善於流竄而變化多端,可能發生在左側或右側,其原因都是一樣的,治療時必須認真審查病情,然後用藥治療。假如足陽明胃經氣虛,遭受風邪侵襲,筋脈偏急的,是屬於外因。假如足厥陰肝經風熱侵犯脾臟,筋脈偏急的,是屬於內因。

若脾肺虛弱,腠理不密,外邪所乘,成服金石之劑,耗損肝血,或吐瀉後內亡津液,不能養肝,致口眼歪斜,或半身不遂諸證,皆屬肝血不足、肝火生風,宣滋腎水,養肝血,壯脾土。治法,脾胃虛而動風者,異功散柴胡、釣藤鉤。脾肺虛而外邪所乘者,用釣藤飲。肝火血燥者,用六味地黃丸

白話文:

如果脾肺虛弱,表皮毛孔疏鬆,外邪侵犯,長期服用金石藥物,耗散肝血,或者嘔吐洩瀉後,體內津液耗損,不能滋養肝臟,導致口眼歪斜,或半身不遂等症狀,都屬於肝血不足、肝火生風,應該滋陰養血,補脾益氣。治療方法:

  1. 脾胃虛弱而引發風證的,可以使用異功散加上柴胡、釣藤鈎。

  2. 脾肺虛弱外邪侵犯的,可以使用釣藤飲。

  3. 肝火熾盛、血燥的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。

津液不足者,用白朮散。若兼目緊上視,寒熱往來,小便淋漓,面色青潔,兩脅脹痛之類,皆肝經之本病也。或唇口歪斜,腹痛少食,目胞浮腫,面色青黃,肢體倦怠之類,皆肝木乘脾之證也。當審五臟相勝而主之,設執其見證,概投風藥,反成壞證者有矣。一小兒口眼喎斜,面色或青或赤。

白話文:

如果津液不足,就使用白朮散來治療。假如同時有眼睛持續緊閉,且向上視物、寒熱交替、小便淋漓、面色青白、兩脅脹痛等症狀,這些都是肝經的根本病症。或者嘴脣和嘴巴歪斜,肚子疼痛、食慾不振,眼瞼浮腫,面色青黃,肢體倦怠等症狀,這些都是肝木侵犯脾臟的證據。應該仔細診斷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,並以此為依據來進行治療。如果只是憑藉一些表面的症狀,就盲目地使用風藥來治療,可能會使病情惡化。比如有一個小孩,嘴巴和眼睛歪斜,他的臉色有時青紫,有時發紅。

此肝心風火乘脾也。朝用柴胡清肝散,夕用異功散加釣藤鉤而愈。其時,有患前證服祛風導痰之藥者,皆不能起。一小兒痢後患前證發搐,面色痿黃,肢體倦怠。此元氣虛,克伐多矣。余用補中益氣湯加釣藤鉤子,服而漸愈。後因乳母七情飲食失宜,或兒乳食過多,前證仍作,服補中益氣湯五味異功散而愈。

白話文:

這是肝心火氣與風火之邪乘襲脾胃,早上服用了柴胡清肝散,晚上服用了異功散加上釣藤鉤治癒。當時,有些病人患了前面的症狀服用了祛風導痰的藥物,都沒有效果。有一個小兒痢疾後得了前面說到的症狀並發抽搐,臉色發黃,四肢疲倦。這是元氣虛弱,正氣被邪氣剋制太多。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釣藤鉤子,服用了逐漸治癒。後來由於乳母七情飲食不當,或者小兒乳食過多,前面說到的症狀又發作,服用了補中益氣湯、五味異功散治癒。

〔錢〕,全蠍散,治小兒驚風中風,口眼喎斜,言語不正,手足偏廢不舉。

白話文:

〔錢〕,全蠍散,用於治療小兒驚風、中風,口眼歪斜,語言不正常,手腳偏廢無法舉起。

全蠍(去毒,炒),殭蠶(直者,炒),川芎黃芩(去心),甘草桂枝赤芍藥,麻黃(去節,各一兩),天麻(六錢),大南星(湯泡七次,去皮臍,切,焙乾,五錢),

白話文:

全蠍(去除毒性,炒),僵蠶(直的,炒),川芎,黃芩(去除心),甘草,桂枝,赤芍藥,麻黃(去除節,各一兩),天麻(六錢),大南星(用熱水浸泡七次,去除皮和肚臍,切片,烘乾,五錢),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鍾半,薑七片,煎七分。溫服,無時,量大小與之,一日三四服。忌羊肉

白話文:

以上是粗疏的醫囑,每次服用三錢藥,加水一鍾半,再加七片生薑,煎到只剩下七分之一的量。溫熱服用,沒有特別的服用時間,可以根據病人的大小適量增減藥量,一天服用三四次。忌食羊肉。

胃風湯,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,水穀不化,泄瀉注下,及腸胃濕毒,下如豆汁或瘀血,日夜無度。

白話文:

胃風湯,治療因風寒乘虛進入腸胃,導致食物無法消化吸收,出現腹瀉或腸胃濕熱或瘀血,導致大便像豆汁或嘔吐出血,且日夜不停。

人參,白茯苓,芎藭,肉桂當歸白芍藥,白朮(各等分),

上為散。每服二錢,入粟米數粒同煎。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茯苓、川芎、肉桂、當歸、白芍藥、白朮(各等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