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25)
集之二·肝臟部 (25)
1. 不治證
〔錢〕五癇,重者死,病後甚者,亦死。小兒癇病,目直無聲,目睹不轉,眼生白障,眼慢唇黑,瞳人瞬動,目間青黑,面青指黑,口出涎沫如白膿,口噤肚脹不乳,喉如牽鋸之聲多睡不乳,身熱下血不乳,身體痿軟不醒,腹內虛鳴,唇逆而痛,吐利不止,汗出壯熱不止,臥久不寢,身體反張,大人脊下容一手,小兒脊下容一指,並不治。
白話文:
五種癲癇,病情嚴重的會死亡,病後情況加劇的也會死亡。小兒癲癇,如果眼睛直視沒有聲音,眼睛看著前方不會轉動,眼球長出白翳,眼睛轉動遲緩且嘴唇發黑,瞳孔不斷顫動,眼眶周圍青黑,臉色發青且手指發黑,口中流出像白色膿液的涎沫,嘴巴緊閉且肚子脹大不肯喝奶,喉嚨發出像拉鋸子一樣的聲音,嗜睡不喝奶,身體發熱且大便出血不喝奶,身體痿軟不醒人事,肚子裡發出空響,嘴唇反翹且疼痛,嘔吐腹瀉不止,汗出不止且高燒不退,躺臥很久卻無法入睡,身體反弓僵硬,大人脊椎下方可以容納一隻手掌,小孩脊椎下方可以容納一根手指,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。
2. 中風
張渙等方有中風方論,今見小兒絕無患者,而用藥多犯香燥,恐血熱生風、類中風證,誤用之,則為害不淺,故一切削而不載。薛氏云:中風之證,西北方有之,東南氣溫,腠理疏泄,人患之者皆類中風也。況小兒元氣未充,皮毛不固,易虛易實,外邪乘之,則壯熱抽掣,氣粗涎湧,甚至昏憒口噤,即似中風,誤以續命等湯投之,多至不救,大人且無真中,況小兒乎。凡有前證,當辨其因,若陽明經氣虛,風邪所乘,筋脈拘急者為外因。
足厥陰肝火熾盛,筋脈偏急者為內因。脾肺虛弱,腠理不密,外邪乘入,或驚風過服金石之劑,耗損肝血,或吐瀉後內亡津液,不能養肝,致口眼喎斜者,皆肝血不足,肝火生風之類中風之類證也。
白話文:
張渙等人的醫方中有關於中風的方劑和理論,但現在看到小孩子幾乎沒有罹患真正中風的,而他們使用的藥物大多偏向於辛香燥熱,我擔心會因為血熱而產生類似中風的症狀。如果誤用這些藥物,危害不小,所以我全部刪減不記載。薛氏說:中風這種病症,在西北地區比較常見。東南地區氣候溫熱,皮膚毛孔容易疏鬆開泄,人們得的病多半是類似中風的症狀。何況小孩子的元氣還不充足,皮膚毛髮不夠堅固,容易虛弱也容易轉為實證,外邪一旦侵入,就會出現高燒抽搐、呼吸急促、口水多,甚至昏迷、牙關緊閉,看起來很像中風。如果誤用續命湯等藥物治療,往往會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。大人尚且沒有真正中風的,更何況是小孩子呢?凡是出現前面所說的症狀,應該辨明病因。如果是陽明經的氣虛,被風邪侵襲,導致筋脈拘急,這是屬於外因。
足厥陰肝的火氣旺盛,導致筋脈偏急,這是屬於內因。脾肺虛弱,皮膚毛孔不緻密,外邪侵入;或是受到驚嚇,又過度服用金石類的藥物,耗損了肝血;或是嘔吐腹瀉後體內津液耗盡,無法滋養肝臟,導致口眼歪斜,這些都是因為肝血不足,肝火旺盛而產生的類似中風的症狀。
3. 角弓反張
〔錢〕肝有風,甚則身反張強直,不搐,心不受熱,當補腎治肝。補腎,地黃丸,治肝,瀉青丸。丹溪云:痙比癇為虛,宜帶補,多是氣虛有火兼痰,用人參竹瀝治之,不用兼風藥。此論實發前人所未發,湯氏雖云痙候十無一生,蓋未嘗有此法施於人也。〔薛〕錢仲陽曰角弓反張者,由風邪客於太陽經也,經曰:風從上受。
足太陽主周身之氣,其脈起於目內眥而行於背,肝屬木主風,所以風邪易侵也。夫小兒肌膚未密,外邪易傷,肝為相火,其怒易發,若身反張強直,發熱不搐者,風傷太陽也,宜用人參羌活散、小續命湯。若因暴怒而擊動其肝火者,宜用瀉青丸。若飲前劑,其證益甚者,此邪氣已去而脾氣虧也,宜用異功散加芎、歸補之。
若因肝經虛熱,或因克伐真氣,虛熱生風者,宜用異功散、地黃丸補之。若因下而脾氣困憊,腹肚膨脹者,此中氣損也,宜用白朮散補之。若氣血素弱,或服攻伐之劑,而手尋衣領,咬牙呵欠者,肝經虛甚也,急用地黃丸以補之,仍與肝臟參覽。一小兒忽腰背反張,目上視,面青赤。
曰青屬肝主風,赤屬心主火,此風火相搏。用柴胡梔子散倍加釣藤鉤頓安,而痰如舊,又用抱龍丸而愈。一小兒忽腰背反張,服治驚之藥後不時舉發,面色黃白,肢體甚倦。余用五味異功散十餘劑而愈。後因驚兼飲食不節,不時舉發,隨用前藥即愈。遂日以參朮末每服五七分,炮薑、大棗煎湯調下,服至二兩而不發。
以上二證,元氣虛而病氣實也,若用攻邪之藥,皆誤矣。一小兒素患前證痰盛,面色素白而兼青。余謂肺氣不能平肝,肝氣乘脾,脾氣虛而生痰耳。先用抱龍丸二服以平肝,隨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肺,月餘而痊。半載之後復發,謂非逐痰不能全愈,遂用下劑,痰涎甚多,而咽喉如鋸聲。
余曰乃脾不能攝涎也,咽間鳴,乃肺氣虛甚也,遂用人參五錢、炮姜三分,水煎服而醒,至第四劑後,加棗二枚,人參服數兩而愈。後每發,非獨參湯不應,若執常方,鮮有不誤者。
人參羌活散(方見驚搐),小續命湯(方見雜病中風),瀉青丸(方見肝臟),異功散(方見吐瀉),柴胡梔子散(方見積熱),抱龍丸(方見驚搐),六君子湯(方見吐瀉)
白話文:
角弓反張
[錢] 肝臟有風邪,嚴重時會導致身體向後反弓、僵硬,但不抽搐,心臟不會感到熱。這時應該補腎、治療肝臟。補腎可以使用地黃丸,治療肝臟可以使用瀉青丸。朱丹溪說:痙病比癲癇要虛弱,應該以補為主。大多是因為氣虛、有火氣兼有痰,可以使用人參竹瀝來治療,不使用祛風的藥物。他的這個觀點,確實是前人沒有提出的。湯氏雖然說痙病十個有九個活不了,但可能沒有使用這種方法來治療。
[薛] 錢仲陽說角弓反張,是由於風邪侵入太陽經。經書上說:「風邪從上而受。」足太陽經主管全身的氣,它的脈絡從眼內角開始,走向背部。肝臟屬木,主風,所以容易被風邪侵犯。小孩的皮膚還不夠緊密,容易受到外邪傷害。肝臟屬於相火,容易發怒。如果身體向後反弓、僵硬,發燒但不抽搐,這是風邪傷了太陽經,應該使用人參羌活散、小續命湯。如果是因為暴怒而激動了肝火,應該使用瀉青丸。如果吃了前面的藥,病情反而加重,這是邪氣已經去除,但脾氣虧虛了,應該使用異功散加上芎、歸來補益。
如果是因為肝經虛熱,或是因為過度克制真氣,虛熱產生風邪,應該使用異功散、地黃丸來補益。如果是因為下焦虛弱,脾氣困頓,腹部脹滿,這是中氣受損,應該使用白朮散來補益。如果氣血原本就虛弱,或是服用了攻伐的藥物,而出現手抓衣領、咬牙、打哈欠等情況,這是肝經虛損得很嚴重,要趕緊使用地黃丸來補益,同時要參考肝臟的狀況。有個小孩突然腰背向後反弓,眼睛向上翻,臉色青紅。
醫生說,青色屬肝,主風,紅色屬心,主火,這是風火相互搏擊。使用柴胡梔子散加倍釣藤鉤後,病情稍微穩定,但痰液還是很多,又使用了抱龍丸才治好。有個小孩突然腰背向後反弓,服用治療驚風的藥後,還是會不時發作,臉色黃白,四肢非常疲倦。醫生使用五味異功散十幾劑後才治好。後來因為驚嚇加上飲食不注意,又時常發作,使用之前的藥就有效了。之後每天用人參白朮粉,每次服用五七分,用炮薑、大棗煎湯調服,服用至二兩後就沒有再發作。
以上這兩個病例,都是因為元氣虛弱而病邪實,如果使用攻邪的藥物,就都錯了。有個小孩之前就患有上述疾病,痰很多,臉色蒼白還帶點青色。醫生認為是肺氣不能平肝,肝氣侵犯脾胃,脾氣虛弱而產生痰液。先用抱龍丸兩服來平肝,接著用六君子湯來補益脾肺,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半年後又復發,醫生認為不祛痰就不能完全治好,所以用了瀉下的藥,結果痰液非常多,而且喉嚨像鋸子一樣作響。
醫生說這是脾胃不能收攝痰液,喉嚨裡發出聲音,是肺氣非常虛弱。於是使用人參五錢、炮薑三分,用水煎服,病人醒了過來。到第四劑後,加了兩枚棗子,人參服用了數兩就痊癒了。後來每次發作,單用人參湯就沒有效果,如果只執著使用常用藥方,很少有不耽誤病情的。
人參羌活散(藥方見驚搐篇),小續命湯(藥方見雜病中風篇),瀉青丸(藥方見肝臟篇),異功散(藥方見吐瀉篇),柴胡梔子散(藥方見積熱篇),抱龍丸(藥方見驚搐篇),六君子湯(藥方見吐瀉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