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一·初生門 (4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一·初生門 (4)

1. 察色

脾部所主,唇口見病,人中承漿,四圍上下,合口脾鄉,開口屬心,心脾有熱,唇裂舌瘡,三焦積熱,唇紅如血,深紅重渴,鵝口慕口,木舌重舌,脾肺熱就,口內噴臭,脾腎氣寒,色如死肝,大驚一嚇,口乾唇白,常時積驚,漸必傳心,心氣不足,令兒煩哭,何知脾絕,指甲皆黑,目無神光,定難用藥,五種撮口驚風,更惡不治證。

肺部所主,鼻準兩孔,並連山根,大小二眥,肺部所存,鼻孔黑煤,即肺經焦,黑煤如墨,肺經即絕,鼻中赤癢,疳盛蛔長,或瀉白涕,腦寒困寐,或流清涕,傷風喜睡,肺熱鼻塞,因息吹得,或感風寒,亦閉關隔,鼻爛即疳,鼻臭積熱。

腎部所主,耳穴之前,名曰耳花,耳孩名輪,輪里名廓,輪廓焦黑,腎家虛熱,其黑如炭,腎絕死旦,耳門生瘡,衛積非常,耳中膿出,腎熱疳極,臭名聤耳,膿汁不止,瘡癢如烈,其候虛熱,忽聽不聰,心腎氣壅,常作哄哄,熱氣上攻,或如蟲刮,榮虛衛熱,耳輪如冰(更看耳後有紅絲。

)麻痘相侵,耳輪紅熱,傷寒是則,熱極內痛,腫氣相攻,清心涼膈,關竅通塞,兒孩兩腎,常虛無病,切莫攻擊,補更無益。〔潔〕肝病面白。肺病面赤。脾病面青。腎病面黃。心病面黑。若肝病驚搐,而又加面白痰涎喘急之類,此皆難治,余仿此推之。假令春分前,風寒也,宜用地黃、羌活、防風,或地黃丸及瀉青丸相間服之。

春分後,風熱也,宜用羌活、防風、黃芩,或瀉青丸、導赤散下之。立夏後,熱也,宜用三黃丸、導赤散。夏至後,濕熱也,宜用導赤散、瀉黃散、合而服之,或黃芩、人參、木香之類。秋分後用瀉白散。立冬後用地黃丸主之,謂腎不受瀉也。〔薛〕青主驚積不散欲發風候,紅主痰積驚悸,黃者食積症傷欲作疳癖,白主泄瀉水穀更欲作吐,黑主臟腑欲絕。印堂,青主初患驚瀉,紅主大驚夜啼,黑主客忤。

山根,青主二次驚瀉後發躁,黑黃甚者死。年壽,平陷主夭,青主發熱生驚,黑主利死,紅主躁死,微黃曰平,黃甚曰霍亂。承漿,青主食時被驚,黃主吐逆,亦主血利,黑主驚風。面眼黑睛黃主有熱,白睛黃主食積疳,白睛青主驚風,黑睛黃主傷寒。眉上,青吉,忽紅主煩躁夜啼,黃主霍亂,久病紅者死。

風氣二池,青主風候,紫主吐逆或發熱,黃主吐逆,赤主煩躁夜啼。兩顴,赤主肺有客熱。兩太陽,青主二次受驚,青自太陽入耳者死,紅主血淋。兩臉,青主客忤,黃主痰溢,赤主風熱。兩頰,赤主傷寒。兩頤,青主吐蟲。兩金匱,青主第三次驚風。黑繞口二日死。青連目入耳七日死。

兩風門,紅主風熱,黑主疝,青主水驚。黑從眉入耳即日死,唇黑不食者死。面青眼青肝病。面赤心病。面白肺病。面黃脾病。面黑腎病。額間,赤色主心經有熱,煩躁驚悸,若飲水或叫哭,屬本經實熱,用瀉心散以清心火。微赤困臥驚悸,熱渴飲湯屬虛熱,用秘旨安神丸以生心血。

白話文:

觀察臉色

脾臟方面:

  • 嘴唇及周圍出現問題,包括人中、承漿穴及四週,閉口時屬於脾臟的徵兆,張口時屬於心臟的徵兆。
  • 心脾有熱,會出現嘴唇乾裂、舌頭潰瘍。
  • 三焦積熱,嘴唇會紅得像血,並且感到非常口渴。
  • 鵝口瘡、木舌(舌頭腫大)、重舌(舌下腫大)等問題,多半是脾肺有熱。
  • 口中散發臭味,多半是脾肺有熱的徵兆。
  • 脾腎氣虛寒,臉色會像死豬肝一樣。
  • 受到驚嚇後,會口乾、嘴唇發白。
  • 如果經常受到驚嚇,可能會影響到心臟。
  • 心氣不足,會讓小孩煩躁哭鬧。
  • 如果發現小孩指甲發黑、眼神呆滯,表示脾臟功能衰竭,很難醫治。
  • 出現五種撮口驚風的狀況,更屬於難以治癒的疾病。

肺臟方面:

  • 鼻尖、鼻孔、山根、內外眼角等處,都是肺部狀況的反應部位。
  • 鼻孔顏色像煤炭,表示肺經有熱。
  • 鼻孔黑如墨汁,表示肺經衰竭。
  • 鼻孔發紅發癢,多半是疳積嚴重、體內有蛔蟲。
  • 或是有鼻涕,或是腦部受寒導致嗜睡。
  • 流清鼻涕,多半是風寒感冒導致嗜睡。
  • 肺熱導致鼻塞,呼吸時會發出聲音。
  • 或是因為感受風寒而導致鼻塞。
  • 鼻子潰爛,多半是疳積。
  • 鼻孔發出臭味,多半是體內積熱。

腎臟方面:

  • 耳朵前方的耳穴、耳輪、耳廓等部位,都與腎臟狀況有關。
  • 耳廓焦黑,表示腎臟虛熱。
  • 耳廓黑如炭,表示腎氣衰竭,將不久於人世。
  • 耳門生瘡,表示衛氣積滯嚴重。
  • 耳朵流膿,表示腎熱疳積嚴重。
  • 耳朵流膿且發出臭味,稱為聤耳。
  • 耳中流膿不止,且發癢劇烈,屬於虛熱症狀。
  • 突然聽力下降,多半是心腎氣不順暢,導致耳內嗡嗡作響。
  • 感覺耳朵有蟲子爬動,多半是榮血虛,衛氣熱。
  • 耳輪冰冷,(還要看耳後有沒有紅血絲)。
  • 麻疹、痘疹侵襲時,耳輪會發紅發熱。
  • 如果耳輪發紅發熱,多半是傷寒。
  • 熱盛會導致耳內疼痛、腫脹。
  • 應該用清心涼膈的方式,讓耳竅暢通。
  • 嬰兒的腎臟多半是虛弱的,即使沒有生病,也不宜過度補腎,反而無益。
  • (潔)肝病臉色發白。肺病臉色發紅。脾病臉色發青。腎病臉色發黃。心病臉色發黑。
  • 如果肝病患者出現驚厥抽搐,並且臉色發白、有痰涎、喘氣急促等症狀,表示難以治癒。其他疾病以此類推。
  • 假設在春分前,屬於風寒,宜服用生地黃、羌活、防風等藥材,或是地黃丸和瀉青丸交替服用。
  • 春分後,屬於風熱,宜服用羌活、防風、黃芩等藥材,或是瀉青丸和導赤散交替服用。
  • 立夏後,天氣炎熱,宜服用三黃丸、導赤散。
  • 夏至後,天氣濕熱,宜服用導赤散、瀉黃散,或黃芩、人參、木香等藥材。
  • 秋分後,宜服用瀉白散。
  • 立冬後,宜服用生地黃丸,因為腎臟此時不適合瀉法。
  • (薛)臉色發青,表示驚嚇積滯,將要發作驚風。發紅,表示痰積、驚悸。發黃,表示食積,將要形成疳積。發白,表示腹瀉,將要嘔吐。發黑,表示臟腑功能衰竭。
  • 印堂發青,表示剛開始出現驚嚇腹瀉。發紅,表示受到驚嚇夜間哭鬧。發黑,表示中邪。
  • 山根發青,表示驚嚇腹瀉後躁動。發黑或發黃,表示情況危急。
  • 年壽部位凹陷,表示壽命不長。發青,表示發熱驚厥。發黑,表示將因腹瀉而死。發紅,表示躁動而死。微黃表示正常,黃得嚴重表示霍亂。
  • 承漿穴發青,表示進食時受到驚嚇。發黃,表示嘔吐,也可能是血痢。發黑,表示驚風。
  • 眼黑睛發黃,表示體內有熱。眼白睛發黃,表示食積疳積。眼白睛發青,表示驚風。眼黑睛發黃,表示傷寒。
  • 眉毛上方,發青表示吉兆,突然發紅表示煩躁夜啼。發黃表示霍亂。久病而發紅,表示將死。
  • 風池穴,發青表示風邪。發紫,表示嘔吐或發熱。發黃,表示嘔吐。發紅,表示煩躁夜啼。
  • 兩顴發紅,表示肺部有外來的熱邪。
  • 兩太陽穴發青,表示再次受到驚嚇。青色從太陽穴進入耳朵表示將死。發紅,表示血淋。
  • 兩臉頰發青,表示中邪。發黃,表示痰液壅盛。發紅,表示風熱。
  • 兩頰發紅,表示傷寒。
  • 兩頤發青,表示體內有蟲。
  • 兩金匱穴發青,表示第三次驚風。口周圍發黑,兩天內會死亡。青色連到眼睛、耳朵,七天內會死亡。
  • 兩風門穴發紅,表示風熱。發黑,表示疝氣。發青,表示水驚。黑色從眉毛進入耳朵,表示當天會死亡。嘴唇發黑不進食,表示將死。
  • 臉色發青、眼睛發青,表示肝病。臉色發紅,表示心病。臉色發白,表示肺病。臉色發黃,表示脾病。臉色發黑,表示腎病。
  • 額頭發紅,表示心經有熱,出現煩躁驚悸,如果口渴想喝水或哭鬧,屬於心經實熱,應該用瀉心散來清除心火。微微發紅且感到疲倦、嗜睡、驚悸、口渴想喝水,屬於虛熱,應該用秘旨安神丸來滋養心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