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11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11)

1. 脾疳

楊氏云:由乳食不節,脾胃受傷所致也,或乳母恣食生冷肥膩,或乳兒過傷,或飯後與乳致吐,或乳多眠久則變為乳癖,腹脅結塊,亦為奶疳。外證面黃身熱,肚大腳弱,吐逆中滿,乏力叫啼,水穀不消,泄下酸臭,合面困睡,減食吃泥是也。錢氏,益黃散主之。楊氏,以靈脂丸,同益黃散主之。

薛氏,用四味肥兒丸以治疳,五味異功散以生土。曾氏,調脾用參苓白朮散(不乳食)。

益黃散(見脾)

四味肥兒丸,治嘔吐不食,腹脹成疳,或作瀉不止,或食積脾疳,目生雲翳,口舌生瘡,牙齦腐爛,發熱瘦怯,遍身生瘡。又治小便澄白,腹大青筋,一切疳證。

黃連(炒),蕪荑,神麯,麥芽(炒。各等分)

上為末,水糊丸,桐子大。每服一二十丸,空心白滾湯送下。

靈脂丸,治脾疳,食疳。

白豆蔻仁,麥糵(炒),五靈脂,縮砂仁,蓬朮(煨),青皮(去穰),橘紅,使君子(焙),蝦蟆(炙焦。各二錢)

上為末,米糊丸,麻子大。每服十丸,米湯下。

神效換肌丸,治脾疳肌瘦,潮熱盜汗,泄瀉糟粕,頭大腹急。

川黃連(炒),鱉甲(酒炙),肉豆蔻(煨),使君子(麵裹煨),神麯(炒),麥芽(炒。各半兩),訶子肉(二錢半),麝香(五分)

上為末,糊丸芥子大。米湯下。

〔張渙〕,木香煎,治食疳,不知飢飽,積滯內停,腹大腳細,下痢無度。

南木香(銼),肉豆蔻(去殼。各一兩),乾蟾(二個,酥炙),胡黃連,使君子(去殼),五靈脂(各一兩。以上搗羅為細末,次用),巴豆(七個,去皮心膜,紙裹出油,細研),麝香(一分,細研)

上件同拌勻,滴水於石臼中搗一二百下,和如黍米大。每服二粒至三粒,溫生薑湯下,乳食後,看兒大小加減。

檳榔丹,能食不生肌肉,宜常服。

檳榔(麵裹,炮面干為度),木香,胡黃連(各一兩),代赭石(一分,研。以上各搗羅為細末,次用),香墨(燒存性,細研),麝香(研細。各一分)

上件通拌勻,糯米飲和,如黍米大。每服十粒,煎橘皮湯下,食後,量兒大小加減。

肉豆蔻丹,肌瘦挾積,常服尤佳。

肉豆蔻(去殼),使君子(去殼),青橘皮(炒黃。各一兩),牽牛子(炒黃,一分。以上搗羅為細末,次入),蘆薈(一分,研),麝香(一錢,研)

上件一處拌勻,用糯米飲和,如黍米大。每服十粒,生薑湯下,食後,量兒大小加減。

《聖惠》,木香丸,治小兒食疳,腹中多痛,大腸或痢,鼻癢乾瘦,時有體熱。

木香,胡黃連,蟾頭(炙令焦黃),麝香,蘆薈,青黛,雄黃(各細研),香墨,熊膽(各一分),使君子(半兩)

上件藥搗,羅為末,煉蜜和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以粥飲下五丸,量兒大小,以意加減。

白話文:

楊氏說:這是因為飲食不節制,導致脾胃受損所引起的。有時候是因為母親過度食用生冷、肥膩的食物,或是嬰兒自己吃太多,或是在吃飯後又喝奶導致嘔吐,或是喝太多奶、睡太久而變成乳癖,腹部和脅肋出現硬塊,這也算是奶疳。外在表現為臉色發黃、身體發熱、肚子大、腿腳無力、嘔吐、腹脹滿悶、沒有力氣、哭鬧不停、消化不良、拉出酸臭的糞便、總是想睡覺、食慾不振且喜歡吃泥土。錢氏認為可以用益黃散來治療。楊氏則認為可以用靈脂丸配合益黃散來治療。

薛氏用四味肥兒丸來治療疳病,用五味異功散來健脾。曾氏用參苓白朮散來調理脾胃(不針對喝奶或吃飯的問題)。

益黃散(內容見脾臟章節)

四味肥兒丸,可以用來治療嘔吐、不吃飯、腹脹變成疳病,或是拉肚子不止,或是因為食物積滯引起的脾疳,眼睛長翳膜、口舌生瘡、牙齦腐爛、發燒、身體瘦弱、全身長瘡。也可以治療小便清澈、腹部腫大並有青筋暴露等各種疳病。

藥材包含:炒黃連、蕪荑、神麯、炒麥芽,各等份。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一到二十顆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

靈脂丸,可以用來治療脾疳、食疳。

藥材包含:白豆蔻仁、炒麥芽、五靈脂、縮砂仁、煨蓬朮、去瓤青皮、橘紅、焙過的使君子、炙焦的蝦蟆,各兩錢。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藥丸,像麻子大小。每次服用十顆,用米湯送服。

神效換肌丸,可以用來治療脾疳導致的肌肉消瘦、潮熱盜汗、拉出未消化的食物殘渣、頭大腹脹。

藥材包含:炒川黃連、酒炙鱉甲、煨肉豆蔻、麵裹煨使君子、炒神麯、炒麥芽,各半兩,訶子肉二錢半,麝香五分。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糊做成藥丸,像芥菜籽大小。用米湯送服。

張渙的木香煎,可以治療食疳,對於不知道飢餓飽足、食物積滯在體內、肚子大腿腳細、拉肚子不止的情況有效。

藥材包含:挫碎的南木香、去殼肉豆蔻,各一兩,酥油炙乾蟾兩個,胡黃連、去殼使君子、五靈脂,各一兩。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,再加入去皮心膜、用紙包好並擠出油的巴豆七個,細磨,以及細研的麝香一分。

將所有藥材攪拌均勻,滴水在石臼中搗一百到兩百下,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兩到三粒,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,在喝奶或吃飯後服用,根據兒童大小調整用量。

檳榔丹,對於能吃但不長肌肉的情況,適合經常服用。

藥材包含:麵裹炮製至乾的檳榔、木香、胡黃連,各一兩,研磨的代赭石一分,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,再加入燒成灰並細研的香墨、研細的麝香,各一分。

將所有藥材攪拌均勻,用糯米飲調和,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煎好的橘皮湯送服,在吃飯後服用,根據兒童大小調整用量。

肉豆蔻丹,對於肌肉消瘦且有積食的情況,經常服用效果更好。

藥材包含:去殼肉豆蔻、去殼使君子、炒黃的青橘皮,各一兩,炒黃的牽牛子一分。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,再加入研磨的蘆薈一分、研磨的麝香一錢。

將所有藥材攪拌均勻,用糯米飲調和,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生薑湯送服,在吃飯後服用,根據兒童大小調整用量。

《聖惠方》的木香丸,可以治療小兒食疳,腹部常常疼痛、大便或拉肚子、鼻癢、身體乾瘦、時有發熱。

藥材包含:木香、胡黃連、炙焦的蟾頭、麝香、蘆薈、青黛、雄黃(皆細研)、香墨、熊膽(各一分)、使君子(半兩)。

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用煉好的蜂蜜調和,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用粥水送服五顆,根據兒童大小,酌情調整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