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2)
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2)
1. 水腫
有初中便覺痰嗽氣喘,小水不通,正屬肺腎所主,先服解表散(咳嗽),次以三白散為治,餘證,輕者投商陸丸。故經曰:其高者,因而越之即湧吐之義也。下者,引而竭之即滲泄之義也。凡得此病,非一朝一夕之故,不可以孟浪之藥,求其速效,以致虛脫,如愈後再感外風,滿面虛浮,用排風湯(驚癰鶴膝)和解,仍服前救脾湯劑,免致反復。
飲食之忌,惟鹽醬齏鮓濕面,皆味鹹能溢水者,並其他生冷毒物,亦宜戒之,重則半載,輕者三月,須脾胃平復,腫消氣實,然後於飲食中旋以燒鹽少投,則其疾自不再作。故劉氏曰:治腫非易,補養尤難。所忌者,切須詳審。有經久不消者,下浚川丸即效。
南星腹皮散,主腫疾欲愈未愈之間,脾胃虛慢,氣促痰喘,腹脹胸滿,飲減,精神困,小便不利,面色痿黃。
南星(制,一兩),大腹皮(淨洗,焙乾),生薑皮,陳皮(去白),青皮(去白),桑白皮(銼炒),甘草,扁豆(炒,去殼。各半兩)
上碎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煎七分,無時溫服。
香陸胃苓丸,治腫疾日久不愈,此藥大能實脾導水,多服取效。
丁香(去梗),商陸,赤小豆,陳皮(去白),甘草(炙。各二兩),蒼朮(米泔水、浸一宿,去粗皮、濾干、銼片,炒微黃色),澤瀉(去粗皮。各二兩半),赤茯苓(去皮),豬苓(去皮),白朮(各一兩半),肉桂(去粗皮,一兩),厚朴(去粗皮,用生薑汁炙令香熟,二兩)
上,除丁香、肉桂不過火,余藥銼焙,同二味為末,用面微炒,水浸透煮糊丸,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或七十七丸,空心溫湯下。兒小者,丸作粟谷大吞服之,粒數、引子,並如前法。
赤蒼飲,主脾胃因虛受濕,面貌浮黃,或遍身作腫,飲食減少,氣不升降,小便赤色,肚膨脹,咳嗽有痰及腫,嘗服神效。加草果仁炮過,水薑棗煎投。
赤茯苓(去皮),蒼朮(去粗皮,米泔水浸一宿,濾干、銼片,炒微黃。各一兩半),枳殼(制,一兩),藿香(和根),半夏(湯煮透,銼焙乾),淨香附,紫蘇(和梗)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香熟),陳皮(去白。各七錢半),甘草(炙,一兩二錢)
上銼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二片,煎七分,無時溫服。
三白散,解初中腫疾,四肢膚囊浮脹,大小便不利,皆因膀胱蘊熱,風濕相乘。
白牽牛(半生半炒,杵碎),桑白皮(銼、炒),白朮,木通(去皮節),陳皮(去白),甘草(各半兩)
上碎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,無時服。
商陸丸,治水腫小便不通,勿拘遠近。
商陸(一兩),淨黃連(半兩)
上焙,為末,薑汁煮麵糊丸,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,用溫紫蘇熟水空心下,或溫蔥湯。
白話文:
最初就感覺有痰咳嗽、呼吸急促,小便不順暢,這主要是肺和腎的功能失調。一開始要先服用解表散來治療咳嗽,接著用三白散來治療水腫。其他症狀較輕微的,可以用商陸丸來處理。所以說,人體高處的水腫,就要用發汗的方式來排除;低處的水腫,就要用利尿的方式來排除。凡是得到這種病,都不是短時間造成的,所以不能用猛烈的藥物來求速效,以免導致虛脫。如果痊癒後又再次感受到外邪,導致臉部虛腫,就要用排風湯來調和,並繼續服用之前補養脾胃的藥方,避免病情反覆。
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,像是鹽、醬油、醃菜、濕麵等,這些味道鹹的食物容易使體內水分滯留。其他像是生冷的食物或有毒性的食物,也都要戒除。病情嚴重的可能要戒半年,輕微的則要戒三個月,等到脾胃功能恢復正常,水腫消退,身體氣力充足後,才能在飲食中逐漸加入少量炒過的鹽,這樣疾病才不會再復發。所以劉氏說:「治療水腫並不容易,補養身體更加困難。需要忌口的食物,一定要仔細考慮。」如果水腫長期不消退,服用下浚川丸就會有效。
南星腹皮散,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快要痊癒但還沒完全好的階段,這個時候患者通常脾胃虛弱,氣喘、痰多,腹脹、胸悶,食慾不振,精神疲憊,小便不順暢,臉色發黃。
藥方組成:製南星(一兩)、大腹皮(洗淨,烘乾)、生薑皮、陳皮(去白)、青皮(去白)、桑白皮(切碎炒過)、甘草、扁豆(炒過,去殼,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碎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,加生薑兩片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
香陸胃苓丸,用於治療水腫久治不癒,這藥能有效健脾利水,多服用可以見效。
藥方組成:丁香(去梗)、商陸、赤小豆、陳皮(去白)、甘草(炙,各二兩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晚,去皮,切片,炒至微黃)、澤瀉(去皮,各二兩半)、赤茯苓(去皮)、豬苓(去皮)、白朮(各一兩半)、肉桂(去皮,一兩)、厚朴(去皮,用生薑汁炙過,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,除了丁香、肉桂不用火處理外,其他藥材切碎烘乾,與丁香、肉桂一同磨成粉末,用麵粉微炒後,用水煮成糊狀,再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或七十七丸,空腹用溫開水送服。孩童服用,藥丸作成小米粒大小吞服,服用數量和送服藥的方式與成人相同。
赤蒼飲,主要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受濕邪侵擾,導致臉色浮腫發黃,或全身水腫,食慾減退,氣機升降失常,小便赤黃,腹脹,咳嗽有痰等症狀。服用後效果顯著。可加入炒過的草果仁,用水、生薑、紅棗一同煎煮後服用。
藥方組成:赤茯苓(去皮)、蒼朮(去皮,用米泔水浸泡一晚,濾乾,切片,炒至微黃,各一兩半)、枳殼(製過,一兩)、藿香(帶根)、半夏(用湯煮透,切片烘乾)、香附(洗淨)、紫蘇(帶梗)、厚朴(去皮,用生薑汁炙過)、陳皮(去白,各七錢半)、甘草(炙,一兩二錢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,加生薑兩片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
三白散,用於治療初期水腫,四肢皮膚浮腫,大小便不順暢,都是因為膀胱有熱,又受到風濕的影響。
藥方組成:白牽牛(一半生用,一半炒過,搗碎)、桑白皮(切碎炒過)、白朮、木通(去皮節)、陳皮(去白)、甘草(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
商陸丸,用於治療水腫導致小便不通,無論病程長短都適用。
藥方組成:商陸(一兩)、黃連(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烘乾,磨成粉末,用薑汁煮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空腹用溫紫蘇水或溫蔥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