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2)

1. 腹脹

余以為邪氣退而真氣復傷,故面白而喜湯,用白朮散大劑煎湯,令恣飲,良久而睡,翌日頓安。一小兒傷食腹脹,胸滿有痰。余治以異功散而痊。後復傷食腹脹,兼痛,或用藥下之,痛脹益甚,而加氣喘。此脾胃傷而致肺虛也。用六君子加桔梗調補而痊。一小兒腹脹惡食,發熱噁心,證類外感。

余曰此飲食停滯也。用保和丸一服,諸證頓退,惟腹脹,用異功散而痊。一小兒傷食腹脹,服克伐之劑,小便澀滯,又服五苓散之類,飲食漸減,小便不通,四肢頓腫。余朝用《余匱》腎氣丸去附子,夕用補中益氣湯而安。一小兒腹脹,大便青白,腹左一塊,面色痿黃,齒齦赤爛,食少滯頤。

余用異功散調補中氣為主,佐以大蕪荑湯清疳治熱,月餘諸證稍愈,仍服異功散及蚵蟆丸,外貼阿魏膏,兩月塊消,左脅微痛,用四君子湯、九味蘆薈丸、而愈。《百問》云,有疳脹,氣脹,症積脹,鎖肚脹,脘膈脹,食膨脹,蛔脹,虛冷積脹。其疳氣積脹,宜先與保童兼塌氣以去之。

其痞癖氣脹、症積脹,宜三稜以消痞。其鎖肚脹,宜與珍珠天麻丸以通之。其上膈中脘食傷膨脹,宜三稜、塌氣、大茱連丸以消磨之。其蛔脹,宜下蟲丸以化之。其虛冷積脹,宜沉香煎以溫之。以上諸證,宜調和胃氣,消磨通利,腫脹必然平復矣。如有熱者,必以葶藶、牽牛等輩以治之,推氣丸劑亦可用。

按:《百問》分證雖詳,而偏於攻下,若無錢張活法,薛氏補法以主之,鮮不殺人,慎之。

塌氣丸

胡椒(一兩),蠍尾(半兩)

上為末。糊丸如粟米大。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,陳米飲下,無時。一方,有木香一錢。

錢氏、潔古所用塌氣丸,乃此二味,不可誤用後有牽牛者,慎之。

《本事》調中丸,治小兒久傷脾胃,腹脹。

乾薑,橘紅,白朮,茯苓,木香,砂仁,官桂,良薑(各等分)

上細末,糊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食後,熟水下。

《聖惠》治小兒脾虛腹脹不能乳食。訶梨勒丸

訶梨勒(煨,用皮),厚朴(去粗皮,塗生薑汁、炙令香熟)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。各半兩),乾薑(炮裂,銼),甘草(炙微赤,銼),木香,白朮,人參(去蘆頭。各一分)

上件藥搗,羅為末。煉蜜和丸,如麻子大。每服以粥飲下五丸,日三四服,量兒大小,加減服之。

(張氏)溫脾散,治脾胃虧損,腹脅虛脹,乳食不進,困倦無力。

訶子肉,人參(各七錢),白朮,木香,桔梗,茯苓,藿香,陳皮,黃耆(各五錢),甘草(炙,二錢半)

上,每服二三錢,薑棗水煎。

沉香煎,治脾氣冷積。

乳香,沉香,丁香,杏仁(炒),百草霜,木香(各一錢),肉豆蔻(一個,煨),巴豆(十四粒,出油如霜)

白話文:

我認為腹脹是因為邪氣消退後,正氣也受到損傷,所以病人臉色蒼白且喜歡喝熱湯。我用大劑量的白朮散煎湯,讓他盡情飲用,過一會兒就睡著了,第二天就完全康復了。有個小孩因為吃太多東西導致腹脹,胸悶有痰。我用異功散治療就痊癒了。後來他又因為吃太多而腹脹,還伴隨疼痛,有人給他吃了瀉藥,反而導致疼痛和腹脹更加嚴重,還出現氣喘。這是因為脾胃受損導致肺氣虛弱。我用六君子湯加上桔梗來調理補益就痊癒了。有個小孩腹脹、不想吃東西、發燒噁心,症狀像外感。

我說這是因為飲食停滯。用保和丸吃一劑,各種症狀就都消退了,只剩下腹脹,再用異功散就痊癒了。有個小孩因為吃太多導致腹脹,吃了攻伐的藥物,小便不順暢,又吃了五苓散之類的藥,飲食逐漸減少,小便不通,四肢突然腫脹。我早上用《余匱》腎氣丸去掉附子,晚上用補中益氣湯就康復了。有個小孩腹脹,大便青白色,左腹部有硬塊,面色萎黃,牙齦紅腫潰爛,食慾不佳且吃東西時食物容易留在嘴角邊。

我用異功散調理補益中氣為主,佐以大蕪荑湯來清除疳熱,一個多月後各種症狀稍微好轉,仍然服用異功散和蚵蟆丸,外貼阿魏膏,兩個月後硬塊消失,左脅微痛,用四君子湯和九味蘆薈丸就痊癒了。《百問》說,腹脹有疳脹、氣脹、症積脹、鎖肚脹、脘膈脹、食膨脹、蛔蟲脹、虛冷積脹等。其中疳氣積脹,應該先用保童丸兼塌氣丸來去除。

痞癖氣脹、症積脹,應該用三稜來消散。鎖肚脹,應該用珍珠天麻丸來疏通。上膈、中脘因為食物損傷導致的膨脹,應該用三稜、塌氣丸、大茱連丸來消磨。蛔蟲脹,應該用下蟲丸來驅除。虛寒積脹,應該用沉香煎來溫暖。以上這些症狀,都應該調和胃氣,消磨積滯、疏通腸道,腫脹自然就會消退。如果有熱證,必須用葶藶、牽牛等藥物來治療,推氣丸劑也可以使用。

按:《百問》雖然將腹脹的證型分得很詳細,但是偏重於攻下,如果沒有錢乙和張從正的靈活運用,以及薛己的補益方法為主,很少有不被殺死的,務必要謹慎。

塌氣丸

胡椒(一兩),蠍子尾(半兩)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小米粒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七丸到一二十丸,用陳米湯送服,不拘時間。另一種配方,加入了木香一錢。

錢乙、潔古使用的塌氣丸,就是這兩種藥材,不要誤用後面含有牽牛子的配方,務必謹慎。

《本事》調中丸,治療小孩長期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。

乾薑,橘紅,白朮,茯苓,木香,砂仁,官桂,良薑(各等分)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米糊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飯後用溫開水送服。

《聖惠》治療小孩脾虛腹脹、不思乳食。訶梨勒丸

訶梨勒(煨,用皮),厚朴(去除粗皮,塗抹生薑汁,烤至香熟),陳橘皮(用熱水浸泡,去除白瓤,烘乾。各半兩),乾薑(炮製、切碎),甘草(炙烤至微紅色、切碎),木香,白朮,人參(去除蘆頭。各一分)

將上述藥材搗碎,研磨成粉末。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用粥湯送服五丸,一天三四次,根據小孩的大小,適當增減用量。

(張氏)溫脾散,治療脾胃虧損,腹部和脅肋虛脹,不思乳食,困倦無力。

訶子肉,人參(各七錢),白朮,木香,桔梗,茯苓,藿香,陳皮,黃耆(各五錢),甘草(炙,二錢半)

將上述藥材,每次服用二三錢,用生薑和紅棗煎水送服。

沉香煎,治療脾氣寒冷積聚。

乳香,沉香,丁香,杏仁(炒),百草霜,木香(各一錢),肉豆蔻(一個,煨),巴豆(十四粒,去除油脂呈霜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