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2)

1.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。每服一錢,以水一小盞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,量兒大小,分減溫服。

藍葉散,治小兒痢渴,煩熱不止。

藍葉(二分),赤茯苓(一分),赤石脂(一兩),黃連(微炒,去須),冬瓜仁,醋石榴皮(銼碎,微炒各半兩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。每服一錢,以水一小盞,煎至五分,去滓,入蜜半茶匙,更煎三兩沸,不計時候,量大小,分減服之。

地榆散,治小兒痢渴,或下五色惡物,心神煩熱不止。

地榆,白茯苓,黃柏(微炙,銼。各一兩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。每服一錢,以水一小盞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,量兒大小,分減服之。

黃連散,治小兒痢渴,煩熱吃水不知足。

黃連(去須,微炒),牡蠣(燒為粉。各半兩),烏梅肉(微炒),甘草(炙微赤,銼),訶梨勒(煨,用皮。各一分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。每服一錢,以水一小盞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,量兒大小,分減溫服。

櫸皮散,治小兒痢,渴不止。

櫸株皮(一兩),栝蔞根,白茯苓(各三分),人參(半兩,去蘆頭)
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。不計時候,以粟米飲調下半錢,量兒大小,以意加減。

甘草散,治小兒痢,渴不止。

甘草(炙微赤,銼),烏梅肉(微炒。各一兩),訶梨勒(二枚,煨,用皮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。每服一錢,以水一小盞,入生薑少許,煎至五分,去滓放溫,不計時候,量兒大小,分減服之。

黃芩丸,治小兒痢,渴不止,壯熱腹痛。

黃芩,栝蔞根,黃連(去須,微炒),當歸(銼,微炒。各三分),臭樗株皮(炙微黃,銼),訶梨勒(煨,用皮。各半兩),烏梅肉(五枚,微炒)

上件藥,搗羅為末,煉蜜和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以粥飲下七丸,日三四服,量兒大小,加減服之。

《太醫局》人參散,調中和氣,止嘔逆,除煩渴,治昏困多睡,乳食減少,及傷寒時氣,胃氣不順,吐利止後,躁渴不解。

人參(去蘆頭),白茯苓(去皮。各一兩),木香,甘草(炙,銼),藿香葉(各一分),乾葛(銼,二兩)

上件為末。每服一錢,水一中盞,煎七分,去滓放溫服,不計時候。

《嬰孺》子芩湯,治小兒大熱,痢兼渴,憎寒。

子芩,枳殼(炒),黃柏(各四分),石膏(十二分),竹葉(切,一升),櫸皮(十分),人參(七分)

上,以水五升,煮一升六合,七歲兒,為三服,四五歲兒,為四服,以次,量與之服。

栝蔞湯,治小兒有熱不調,渴痢。

栝蔞,知母,茯苓(各八分),甘草,黃柏(各四分),人參(六分),黃芩,櫸皮(各十分)

上,以水五升,煮一升半,五六歲兒,為三服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藥材搗碎,粗略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,去除藥渣,不論何時,依照孩童的大小酌量減少服用,溫服。

  • 藍葉散,治療幼兒腹瀉引起的口渴,以及煩躁發熱不止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藍葉(二分)、赤茯苓(一分)、赤石脂(一兩)、黃連(稍微炒過,去除鬚根)、冬瓜仁、醋石榴皮(切碎,稍微炒過,各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粗略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,去除藥渣,加入半茶匙蜂蜜,再煎煮三兩次沸騰,不論何時,依照孩童的大小酌量減少服用。

  • 地榆散,治療幼兒腹瀉引起的口渴,或者排出五色雜物,以及心神煩躁發熱不止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地榆、白茯苓、黃柏(稍微烤過,切碎。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粗略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,去除藥渣,不論何時,依照孩童的大小酌量減少服用。

  • 黃連散,治療幼兒腹瀉引起的口渴,以及煩躁發熱喝水卻仍感到不足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黃連(去除鬚根,稍微炒過)、牡蠣(燒成粉。各半兩)、烏梅肉(稍微炒過)、甘草(烤至微紅,切碎)、訶梨勒(煨過,取皮。各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粗略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,去除藥渣,不論何時,依照孩童的大小酌量減少服用,溫服。

  • 櫸皮散,治療幼兒腹瀉,口渴不止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櫸樹皮(一兩)、栝樓根、白茯苓(各三分)、人參(半兩,去除蘆頭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細細過篩成散劑。不論何時,用小米粥水調服半錢,依照孩童的大小,自行酌量增減用量。

  • 甘草散,治療幼兒腹瀉,口渴不止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甘草(烤至微紅,切碎)、烏梅肉(稍微炒過。各一兩)、訶梨勒(兩枚,煨過,取皮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粗略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杯水,加入少量生薑,煎煮至剩下一半,去除藥渣放溫,不論何時,依照孩童的大小酌量減少服用。

  • 黃芩丸,治療幼兒腹瀉,口渴不止,以及高燒腹痛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黃芩、栝樓根、黃連(去除鬚根,稍微炒過)、當歸(切碎,稍微炒過。各三分)、臭椿樹皮(烤至微黃,切碎)、訶梨勒(煨過,取皮。各半兩)、烏梅肉(五枚,稍微炒過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,如綠豆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以粥水送服七丸,每日三四次,依照孩童的大小,增減服用。

  • 《太醫局》人參散,調和脾胃之氣,止吐,解除煩渴,治療昏睡、食慾不振,以及傷寒時氣導致的胃氣不順,嘔吐腹瀉停止後,仍然煩躁口渴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人參(去除蘆頭)、白茯苓(去除外皮。各一兩)、木香、甘草(烤過,切碎)、藿香葉(各一分)、葛根(切碎,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放溫服用,不論何時。

  • 《嬰孺》子芩湯,治療幼兒高燒,腹瀉兼口渴,且畏寒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子芩、枳殼(炒過)、黃柏(各四分)、石膏(十二分)、竹葉(切碎,一升)、櫸樹皮(十分)、人參(七分)。

將以上藥材加入五升水,煎煮至剩下一升六合,七歲孩童分三次服用,四五歲孩童分四次服用,依此類推,依照孩童的大小酌量給予服用。

  • 栝樓湯,治療幼兒有熱而不適,口渴腹瀉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栝樓、知母、茯苓(各八分)、甘草、黃柏(各四分)、人參(六分)、黃芩、櫸樹皮(各十分)。

將以上藥材加入五升水,煎煮至剩下一升半,五六歲孩童分三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