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3)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3)
1. 渴
冬瓜湯,治小兒渴不止,痢不住。
冬瓜(切,八合),栝蔞(十二分),茯苓,知母(各八分),麥門冬(五分,去心),粟米(二合半)
上,水五升,煮一升四合,新布絞去滓,量兒與之。
〔張渙〕健胃散,治泄瀉身熱煩渴。
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製,炙香熟),川黃連,肉豆蔻(各一兩),縮砂仁,乾薑(炮),白朮(炮),木香(各半兩)
上件搗,羅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水一小盞,入生薑、粟米少許,煎至五分,去滓溫服。
碧香丹,治小兒吐利後,大渴不止,不得眠睡,甚則成疳。
天竺黃,龍骨,不灰木(燒赤,放冷),赤石脂(各一兩,為末),鐵粉,定粉,鉛白霜,細蛤粉(各一兩,並細研)
上件,通拌勻,入麝香半兩同研勻,滴水和丸,如雞頭大。每服一粒至兩粒。
用蚫螺兒兩個研細,沸湯浸,水沉極冷化下。大渴即與服,神驗。
《寶鑑》竹茹丸,治小兒渴瀉。
黃連(一兩、好者,銼作塊子、一一相似,茱萸一兩,二味相和,滴蜜炒令黃赤色,去了茱萸)
上件為末,薄糊為丸,如蘿蔔子大。每服十丸,竹茹煎飯飲吞下。
人參白扁豆散,治脾胃不和,不思飲食,吐瀉渴水,及小兒虛熱煩躁。
人參,白扁豆(去皮,炒熟),白朮,茯苓(各一兩),罌粟子,甘草(炙),山藥(各半兩)
上為末。每用二錢,水一中盞,入姜二片,棗半個,同煎至七分,通口服。如腹疼痛,加紫蘇煎。小兒虛熱,加薄荷同煎。
《吉氏家傳》治五痢吃湯不徹,肚脹不食方
訶子皮,桑白皮(各六錢)
上,水二升,煎三合服之。立瘥。
〔吉氏〕六神丸,治疳瀉渴飲無度。
木香,丁香,豆蔻(以麵裹。此三味入慢火煨,候面熟為度),使君子(去殼),訶子(去核。各半兩),蘆薈(一兩)
上件為末,棗肉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五丸,米飲吞下。
白話文:
冬瓜湯:治療小孩口渴不止,以及腹瀉不止的狀況。
使用冬瓜(切塊,約八合)、栝蔞(十二分)、茯苓、知母(各八分)、麥門冬(五分,去心)、粟米(二合半)。
將上述藥材加水五升,煮至剩下一升四合,用新布過濾掉藥渣,然後根據小孩的狀況給予飲用。
張渙健胃散:治療腹瀉、身體發熱、煩躁口渴的狀況。
使用厚朴(去除粗皮,用生薑汁處理後烤至香熟)、川黃連、肉豆蔻(各一兩)、縮砂仁、乾薑(炮製)、白朮(炮製)、木香(各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搗碎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一小杯水中,加入少許生薑和粟米,煎煮至剩五分,過濾掉藥渣後溫服。
碧香丹:治療小孩在吐瀉後,嚴重口渴不止,無法入睡,嚴重甚至會形成疳積。
使用天竺黃、龍骨、不灰木(燒紅後放涼)、赤石脂(各一兩,磨成粉)、鐵粉、定粉、鉛白霜、細蛤粉(各一兩,並仔細研磨)。
將上述藥材混合均勻,加入麝香半兩一同研磨均勻,滴水製成丸子,大小如雞頭。每次服用一至兩粒。
將兩個鮑魚螺磨成細粉,用滾燙的開水浸泡,待水冷卻後服用。對於嚴重口渴的狀況,服用後效果顯著。
《寶鑑》竹茹丸:治療小孩口渴腹瀉。
使用黃連(一兩,選擇好的,切成大小均勻的塊狀)、吳茱萸(一兩),將這兩味藥材混合,加入蜂蜜炒至黃赤色,然後去除吳茱萸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稀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蘿蔔子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竹茹煎煮的飯湯吞服。
人參白扁豆散:治療脾胃不和、食慾不佳、吐瀉口渴,以及小孩虛熱煩躁的狀況。
使用人參、白扁豆(去皮,炒熟)、白朮、茯苓(各一兩)、罌粟子、甘草(炙)、山藥(各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一杯水中,加入兩片生薑、半顆紅棗,一同煎煮至剩七分,一次性服用。如果腹痛,可以加入紫蘇一同煎煮。小孩有虛熱,可以加入薄荷一同煎煮。
《吉氏家傳》治療五種痢疾喝藥無效,腹脹不進食的方子:
使用訶子皮、桑白皮(各六錢)。
將上述藥材加入兩升水,煎煮至剩三合後服用。效果迅速。
吉氏六神丸:治療因疳疾引起的腹瀉、口渴、飲水過多。
使用木香、丁香、豆蔻(用麵包裹。這三味藥材放入慢火中煨,等到麵熟即可)、使君子(去殼)、訶子(去核,各半兩)、蘆薈(一兩)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棗肉製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三至五丸,用米湯吞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