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34)
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34)
1. 收澀
雙金飲,治下痢赤白,晝夜頻數,及泄瀉經久。
大罌粟殼(去蒂,銼碎,蜜水炒透、候乾,一兩),大川芎(銼碎,醇醋炒透,候乾,半兩)
上二味,再曬或焙為末。每服一錢至二錢,用占米清湯空心調服,或溫蜜湯下。
萬金散,治水瀉下痢久不瘥者。
罌粟殼(去蒂,二兩,一兩銼碎醋蜜炒,一兩生用),甘草(不去節,二兩,一兩炙,一兩生用),陳皮(去白,二兩),烏梅(和核,一兩)
上,碎。每服二錢,熱湯一盞,略煎二沸,和渣傾出碗內,上以盞蓋定,候澄清去滓,空心溫服。
神效散,治赤白痢晝夜頻數,食減腹痛,小便不利。
罌粟殼(去蒂,銼碎,梗,蜜炙炒),白芷,烏梅(和核。各一兩),乳香,撫芎(各半兩)
上碎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
白話文:
雙金飲,治療拉肚子,大便帶有紅色或白色黏液,不論白天晚上都頻繁跑廁所,以及長期腹瀉不止的症狀。
藥材組成: 大罌粟殼(去掉蒂,切碎,用蜜水拌炒至透,等乾燥,一兩)、大川芎(切碎,用酒醋拌炒至透,等乾燥,半兩)
使用方法: 將以上兩種藥材,再次曬乾或烘乾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,用米湯在空腹時調服,或是用溫熱的蜜水送服。
萬金散,治療水瀉腹瀉,久病不癒的症狀。
藥材組成: 罌粟殼(去掉蒂,二兩,其中一兩切碎後用醋和蜜拌炒,另一兩直接使用)、甘草(不去節,二兩,其中一兩炙烤過,另一兩直接使用)、陳皮(去掉白色內膜,二兩)、烏梅(連核,一兩)
使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搗碎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碗熱水,稍微煮開兩次,連同藥渣一起倒入碗中,再用小碗蓋住,等澄清後去掉藥渣,空腹時溫服。
神效散,治療大便帶有紅色或白色黏液,白天晚上都頻繁跑廁所,食慾減退、腹痛、小便不順暢的症狀。
藥材組成: 罌粟殼(去掉蒂,切碎,連同梗一起,用蜜炙炒)、白芷、烏梅(連核。各一兩)、乳香、撫芎(各半兩)
使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搗碎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碗水,煎煮至七分,空腹時溫服。
2. 補養
補中益氣湯虛熱)四君子湯吐瀉)六君子湯吐瀉)異功散吐瀉)參苓白朮散(不乳食)
升陽益胃湯
黃耆(二錢),半夏,人參,甘草(炙),白朮,黃連(炒。各一錢),獨活,防風,白芍藥,羌活(各五分),陳皮,茯苓,柴胡,澤瀉(各三分)
上,水二鍾,姜三片,棗二枚,煎四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補中益氣湯:這個方子主要處理因為虛弱導致的發熱。
四君子湯:這個方子主要處理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嘔吐或腹瀉。
六君子湯:這個方子也是主要處理脾胃虛弱引起的嘔吐或腹瀉。
異功散:這個方子也是主要處理脾胃虛弱引起的嘔吐或腹瀉。
參苓白朮散:這個方子處理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,特別是嬰兒不肯吃奶的情況。
升陽益胃湯:
黃耆(8克),半夏,人參,炙甘草,白朮,炒黃連(各4克),獨活,防風,白芍藥,羌活(各2克),陳皮,茯苓,柴胡,澤瀉(各1.2克)。
以上藥材,加入兩碗水,生薑三片,紅棗兩顆,煎煮至剩約四分之一的量,在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