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4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4)

1. 不乳食

上銼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棗一枚,煎七分,無時服。

藿香飲,理虛化痰,及治脾胃不和,飲食少進,正氣除邪。

人參(去蘆),半夏(湯煮透濾,銼片、焙乾),赤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。各一兩),蒼朮(去粗皮,米泔水浸一宿,濾干,銼片,用火炒至微黃色,二兩),陳皮(去白),藿香(去梗。各七錢半),厚朴(去粗皮,制,一兩半)

上件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棗一枚,煎七分,空心溫服,或入燒鹽同煎。

治小兒脾胃虛弱,飲食少進。

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分,為末。每服一錢,鹽湯點服。一方,加陳皮、縮砂。

治胃虛氣逆,吮乳不食。

用人參一錢,丁香、藿香葉、各半錢,水半盞煎熟,入乳汁少許煎服。

治胃弱吐逆,手足心熱,不進乳食。

用陳紅曲三錢半,白朮一錢半麩炒,甘草炙一錢,為末。每服半錢,棗湯米飲下。

治脾胃不和,嘔逆噁心,乳食不進。

用厚朴薑製一錢,白朮半錢,乾薑炮、甘草炙各三分,水一盞,姜二片煎,空心熱服。

治宿食傷脾,消食快膈。

用縮砂仁、橘皮、三稜、莪朮、神麯、麥櫱各半兩,香附子一兩,各炒,為末,麵糊、丸如麻子大。食後白湯下。隨大小加減丸數。

〔茅先生〕勻氣散

桔梗(五兩),甘草(炙,二兩),白姜(一分),縮砂仁,陳橘皮,茴香(洗。各一兩)

為末。半錢或一錢,霜木瓜煎湯調服,紫蘇鹽湯亦得。(《寶童》多厚朴、蒼朮、良薑、桂、烏梅,名養脾湯。)

調理眾病醒脾散

木香,白朮(並濕紙、裹煨),人參,茯苓,草果子,甘草(炙),陳橘皮,厚朴(綱砂水煮),紫蘇子

上等分,為末。一錢,水六分,姜一片,棗半個,煎四分,通口服。

健脾散,治小兒胃氣。

白茯苓(去皮),人參(各一兩),厚朴(三兩,用薑汁炙),蒼朮(米泔浸一宿,四兩),陳橘皮(去白,五兩),甘草(二兩,半生半熟),草果子(去皮,二兩)

上件為末。每服一錢,薑棗同煎,隨大小分減服。

調中飲子,治小兒諸疾。

肉豆蔻,白朮(炮),人參,陳橘皮(去白),訶子(炮,去核),茴香,甘草(炙),縮砂仁(各半兩),藿香,桂心,檳榔(各三錢)

上為末。每服半錢一錢,用薑棗煎水,隨兒大小五分四分煎,通口服。

《寶童》壯脾去積進食。

京三稜,蓬莪朮(醋,紙裹煨),益智(去皮。各四兩),甘草(炙,四兩半),陳皮,青皮(各二兩)

上為末。湯點一錢,不時服。薑棗煎亦得。

治患後脾胃虛弱,煩熱恍惚,睡中多驚,氣急煩亂,溫養脾胃,消進奶食,勻氣清神,調和臟腑,神朮散

白朮,人參,茯苓,石蓮肉(去心),鶯粟米,白扁豆,藿香,甘草(炙)

白話文:

不乳食

[一般藥粉用法] 將藥材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,加入生薑兩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七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

[藿香飲] 此方能調理虛弱、化解痰液,並治療脾胃不和、食慾不佳等症狀,能扶助正氣、祛除邪氣。 藥材組成:人參(去除蘆頭)、半夏(用湯煮透後濾出,切片、烘乾)、赤茯苓(去除外皮)、甘草(炙烤過,各一兩)、蒼朮(去除粗皮,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後濾乾,切片,用火炒至微黃色,二兩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藿香(去除莖部,各七錢半)、厚朴(去除粗皮,炮製過,一兩半)。 將以上藥材略微搗碎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,加入生薑兩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七分,空腹溫服,或者加入少許燒鹽一起煎煮。

[治小兒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] 將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分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鹽湯沖服。另一種配方,可以加入陳皮、縮砂仁。

[治胃虛氣逆,不肯吸吮乳汁] 用人參一錢,丁香、藿香葉各半錢,用水半杯煎煮,加入少量乳汁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[治胃弱嘔吐,手足心發熱,不吃奶] 用陳紅麴三錢半,白朮一錢半(麩炒過),甘草一錢(炙烤過)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紅棗湯或米湯送服。

[治脾胃不和,嘔吐噁心,不吃奶] 用厚朴(用生薑炮製過)一錢,白朮半錢,乾薑(炮製過)、甘草(炙烤過)各三分,用水一杯,加入生薑兩片煎煮,空腹熱服。

[治積食傷脾,幫助消化] 用縮砂仁、橘皮、三稜、莪朮、神麴、麥芽各半兩,香附子一兩,分別炒過後,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。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可根據年齡大小增減藥丸數量。

[茅先生的勻氣散] 桔梗(五兩),甘草(炙烤過,二兩),白薑(一分),縮砂仁、陳橘皮、茴香(洗淨,各一兩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,用霜木瓜煎煮的湯送服,也可以用紫蘇鹽湯送服。(《寶童》版本多加厚朴、蒼朮、良薑、桂、烏梅,稱為養脾湯。)

[調理各種疾病的醒脾散] 木香,白朮(用濕紙包裹煨過),人參,茯苓,草果子,甘草(炙烤過),陳橘皮,厚朴(用綱砂水煮過),紫蘇子。 將以上藥材等分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六分,加入生薑一片、紅棗半個,煎煮至剩四分,隨時服用。

[健脾散],治療小兒胃氣不佳 白茯苓(去除外皮),人參(各一兩),厚朴(三兩,用薑汁炙烤過),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四兩),陳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,五兩),甘草(二兩,一半生用一半熟用),草果子(去除外皮,二兩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生薑和紅棗一同煎煮,可根據年齡大小酌量減服。

[調中飲子],治療小兒各種疾病 肉豆蔻,白朮(炮製過),人參,陳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),訶子(炮製過,去除核),茴香,甘草(炙烤過),縮砂仁(各半兩),藿香,桂心,檳榔(各三錢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,用生薑和紅棗煎水,可根據年齡大小酌量分量煎煮,隨時服用。

《寶童》中的壯脾去積、增加食慾的方子 京三稜,蓬莪朮(用醋浸泡後,用紙包裹煨過),益智(去除外皮,各四兩),甘草(炙烤過,四兩半),陳皮,青皮(各二兩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用湯沖服一錢,不拘時間服用。也可以用生薑和紅棗煎煮後服用。

[神朮散] 治療患病後脾胃虛弱,出現煩躁、恍惚、睡覺時容易驚醒、呼吸急促、煩躁不安等症狀,此方能溫養脾胃,幫助消化奶食,調和氣血、清神醒腦、調和臟腑。 藥材組成:白朮,人參,茯苓,石蓮肉(去除內心),罌粟米,白扁豆,藿香,甘草(炙烤過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