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8)
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8)
1. 麻疹
葛根麥門冬散
乾葛,麥門冬(各一錢),石膏,升麻,赤芍藥,甘草,茯苓,人參(各五分)
上銼細。加淡竹葉七片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
白虎合解毒湯
石膏(研粗末,四錢),知母,天花粉,黃芩,黃連,山梔仁(各一錢),生地黃,麥門冬(各二錢),入淡竹葉十片,水二鍾,煎一鍾,更磨入犀角汁,索湯水則與之。覺胃熱渴,甚宜以此方多與之,胃清乃止,庶免牙疳之害,直至疳成,而後清胃涼血解毒,往往噬膚無及,慈親仁人,宜早為之所,毋事姑息。
【見形】痘瘡,貴三四次出,謂出勻。麻疹,貴一齊湧出,謂出盡。麻疹只要得出,便輕減,以火照之,遍身如塗朱之狀,此將出之狀,出形細密,與痘瘡密者相似,但疹子隨出隨沒,非若痘子之以漸長大也。出形鮮紅與傷寒發癍相似,但疹子粒粒成瘡,非若癍之皮紅成片,如蚊蚤之跡也。
疹痘之色不可同論,大抵痘子怕太紅,皮嫩易破,必生瘙癢。疹子喜通紅,疹發於心,紅者火之正色也。若色淡白者,心血不足,養血化癍湯主之。色太紅殷,或微紫者,血熱也,或出太甚者,並宜大青湯主之。黑者,死證也。
養血化癍湯
當歸身,生地黃,紅花,蟬蛻,人參(各等分)
上銼細。水一盞,生薑一片,煎六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大青湯
大青,玄參,生地黃,石膏,知母,木通,甘草,地骨皮,荊芥穗(各等分)
上銼細。水一盞,淡竹葉十二片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
疹子出沒,常以六時為準,假如子後出者,午時即收,午後出者,子時即收,乃陽生陰成,陰生陽成,造化自然之數也。凡此旋出旋收者輕。若一出連綿,三四日不收者,乃陽毒太甚,宜大青湯解之,逡巡不出者,乃風外束,皮膚閉密也,宜荊防敗毒散主之(夾疹)。
瘡疹非熱不出,疹子欲出,則遍身發熱,或煩躁,或頭眩,或身拘急,及既出,則身便涼,諸病悉解,此一層疹子隨收矣。如疹子既出,熱甚不減,此毒壅遏,宜大青湯解其表。便澀者,以黃連解毒湯(痘煩躁)合白虎湯(發熱)解其里。大便不通者,四順清涼飲主之(發熱)。
加味地骨皮散,治疹出,發熱不退,飲食不進。
地骨皮(鮮者,三錢),桑白皮(鮮者,二錢),麥門冬(二錢),銀柴胡,赤芍藥,乾葛(各一錢),甘草,生犀屑(各五分)
水煎,調大小無比散五七分(方見痘初熱)。亦治喘急不止。
凡疹子,只要出得盡,則毒邪解散,正氣和平。如拂拂發熱,煩悶不寧,如蛇在灰,如蚓在塵之狀,或嘔吐,或注泄,此毒邪壅遏,尚未出盡。煩熱者,黃連解毒湯(煩躁)。嘔泄者,柴胡橘皮湯。並外用胡荽酒(見形)以苧麻蘸酒遍身戛之。待疹子出盡,則煩熱自去,嘔泄自止矣。俱可用大小無比散兼服。
白話文:
麻疹
葛根麥門冬散
將乾葛、麥門冬各一錢,加上石膏、升麻、赤芍藥、甘草、茯苓、人參各五分,全部切碎。再加入淡竹葉七片,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白虎合解毒湯
將石膏(磨成粗末)四錢,加上知母、天花粉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仁各一錢,以及生地黃、麥門冬各二錢,再加入淡竹葉十片,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。接著磨入犀角汁,要喝湯水時再給病人。如果病人感到胃熱口渴,非常適合多喝此方,等到胃熱清除就停止,這樣可以避免牙疳的發生。等到牙疳形成後才來清胃涼血解毒,往往已經來不及了。為人父母應及早處理,不要姑息。
麻疹的辨識
痘瘡,最好分三四次出疹,表示疹子出得均勻。麻疹,最好一次全部湧出,表示疹子出得徹底。麻疹只要能夠順利發出來,病情就會減輕。用火光照看,全身像塗了硃砂一樣,這是麻疹將要發出來的樣子。疹子發出來時細小密集,和痘瘡密集時相似,但是麻疹是隨出隨消,不會像痘瘡一樣逐漸長大。麻疹的顏色鮮紅,和傷寒發斑相似,但是麻疹是顆粒狀的疹子,不像斑疹是皮膚紅成一片,像蚊子或跳蚤叮咬的痕跡。
麻疹和痘瘡的顏色不能相提並論。痘瘡大多怕太紅,因為皮膚嫩容易破,容易產生搔癢。麻疹則喜歡通紅,因為麻疹的發病在心,紅色是火的正色。如果顏色淡白,表示心血不足,應該用養血化斑湯來治療。如果顏色太紅或略帶紫色,表示血熱,或是出疹太過,應該用大青湯來治療。如果疹子顏色發黑,表示病情危險。
養血化斑湯
將當歸身、生地黃、紅花、蟬蛻、人參各等分,全部切碎。加水一碗、生薑一片,煎煮至六分,去除藥渣後不拘時溫服。
大青湯
將大青、玄參、生地黃、石膏、知母、木通、甘草、地骨皮、荊芥穗各等分,全部切碎。加水一碗、淡竹葉十二片,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麻疹的出現和消退,通常以六個時辰為基準。例如子時後發出的疹子,會在午時消退;午時後發出的疹子,則會在子時消退。這是因為陽氣生陰,陰氣生陽,是自然規律。如果疹子是這樣旋出旋收,病情就比較輕微。如果疹子一出連綿,三四天都不消退,表示陽毒太過,應該用大青湯來解毒。如果疹子遲遲不出,表示風邪束縛在外,皮膚閉塞,應該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(同時夾雜麻疹)。
麻疹不發熱就不會出來,所以麻疹要出來時,全身會發熱,或是煩躁不安,或是頭暈目眩,或是身體感到拘束。等到疹子發出來後,身體就會感到涼爽,各種不適都會解除,表示這一層疹子已經消退。如果疹子出來後,發熱仍然沒有減退,表示毒素壅塞,應該用大青湯來解表。如果大便不順暢,應該用黃連解毒湯(針對煩躁)合白虎湯(針對發熱)來解裡。如果大便不通,應該用四順清涼飲來治療(針對發熱)。
加味地骨皮散
用於治療麻疹發出後,發熱不退,飲食不進的情況。使用新鮮地骨皮三錢,新鮮桑白皮二錢,麥門冬二錢,加上銀柴胡、赤芍藥、乾葛各一錢,甘草、生犀屑各五分。用水煎煮,調入大小無比散五至七分(藥方見於痘瘡初起發熱時使用)。此方也可以治療喘息不止的情況。
總之,麻疹只要出得徹底,毒邪就會散去,身體的氣血就會平和。如果發熱時好時壞,煩悶不安,像蛇在灰裡爬,像蚯蚓在土中蠕動,或是出現嘔吐、腹瀉,表示毒邪壅塞,還沒有完全發出來。如果發熱煩躁,應該用黃連解毒湯來治療。如果嘔吐腹瀉,應該用柴胡橘皮湯來治療。同時可以外用胡荽酒(做法參考【麻疹的辨識】)沾上苎麻,擦遍全身。等到疹子完全發出來,發熱自然就會消退,嘔吐腹瀉也會停止。這些情況都可以配合服用大小無比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