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7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7)

1. 麻疹

發熱六七日以後,明是疹子,卻不見出,此皮膚堅厚,腠理閉密,又或為風寒襲之,曾有吐利,乃伏也,急用托裡發表之劑,麻黃湯調檉葉散發之,外用胡荽酒(見形)蘸麻刮之。如一向未更衣者,毒甚於里,伏而不出也,以七物升麻丸解之,發之解之再不出者,死證也。

麻黃湯

麻黃(去根節,制過),升麻,牛蒡子(炒),蟬殼(洗淨,去足翅),甘草(各一錢)

煩渴,加石膏末四錢。

上銼細。加臘茶葉一錢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服。

檉葉散

檉,亦名西河柳,亦名垂絲柳,青茂時採葉曬乾,為末,每服一二錢,茅根煎湯調下。

疹子初發熱時,未見出現,咳嗽百十聲不止,上氣喘急,面浮目胞腫,宜甘桔湯、消毒散、瀉白散三方合用,內桑白皮,採鮮者多用,熱盛煩渴,加石膏末、知母、黃芩、天花粉。

疹子發熱,或自汗出,或鼻衄者,不須止之,亦發散之義,汗則毒從汗散,衄則毒從衄解,但不可太過,如汗太多,人參白虎湯(痘渴)合黃連解毒湯(痘煩躁),或黃連湯主之。衄太多,玄參地黃湯(失血)茅花湯主之。

黃連湯

黃連,麥門冬,當歸,黃柏,黃芩,生地黃,黃耆

水煎,去滓,調敗蒲扇灰服之。

茅花湯

茅花,真鬱金,生地黃,梔子仁,黃芩

水煎,調百草霜服。

疹子發熱吐利,乃火邪內迫,純是熱證,不可作寒論。上焦多吐,宜黃芩湯(痘泄利)加茅根、蘆根、枇杷葉。下焦多利,宜黃芩湯送下香連丸(大科泄瀉)。中焦吐利俱多,宜黃芩湯多加蘆根、茅根煎調六一散(痘初熱)。自利甚,則裡急後重而為滯下,宜加味黃芩湯調六一散。大抵疹家吐利滯下,宜於疹家求之,不可作吐利滯下而治。

加味黃芩湯

黃連,黃芩(各一錢半),白芍藥(三錢),甘草(七分),滑石末(三錢)

水煎服。若滑石不煎、調服,止於一錢。血痢,加地榆二錢。

銅璧山人黃芩湯

黃芩,黃連,赤芍藥,生地黃,木通,枳殼,甘草,當歸梢,人參

水煎,去滓,調天水散服之。初加酒大黃微利之。

疹出之時咽喉腫痛者,乃毒火上熏而然,勿作喉痹治法,妄用針刺,喉痹、內作癰腫,故宜決去惡血。痘疹只是咽乾作痛,宜甘桔湯加玄參、牛蒡、連翹,或射干鼠黏子湯細細嚥之,錢氏甘露飲子(俱咽喉)亦可。外用十全散、玉鎖匙點之。

十全散

黃連,黃芩,黃柏(各一錢),苦參,孩兒茶,雄黃(各五分),硼砂,玄明粉(各三分),乳香(一分),片腦(少許,臨時入)

共為極細末。每用五釐吹之。

疹子渴喜飲水,純是火邪,肺焦胃干,心火內亢故也。初發熱渴者,前發散藥中多加石膏、天花粉,或葛根麥門冬散。疹子出見渴者,人參白虎湯(痘渴)加天花粉、麥門冬,渴甚者,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麻疹患者發燒六七天後,明明是麻疹,卻沒有疹子長出來,這是因為皮膚太過堅厚,毛孔閉塞,或者是受到風寒侵襲,又或者曾經有過嘔吐腹瀉,導致邪氣潛伏在體內。這時要趕緊使用能幫助邪氣透發出來的藥物,用麻黃湯搭配檉葉散來發散邪氣,外用胡荽酒(參見外形描寫)沾濕麻布,輕刮皮膚。如果患者一直沒有排便,表示毒氣鬱積在體內深處,無法發散出來,可以用七物升麻丸來化解,如果發散解毒後疹子還是不出,那就是死症了。

麻黃湯 麻黃(去除根部和節,炮製過),升麻,牛蒡子(炒過),蟬殼(洗淨,去除足和翅膀),甘草(各一錢) 如果出現煩躁口渴,加入四錢石膏粉。 以上藥材切細,加入一錢臘茶葉,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服用。

檉葉散 檉,又名西河柳,也叫垂絲柳,在枝葉茂盛時採摘葉子曬乾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茅根煎的湯調服。

麻疹剛開始發燒,疹子還沒出現時,如果咳嗽不停,咳了上百聲,呼吸急促,臉色浮腫眼皮腫脹,應該使用甘桔湯、消毒散、瀉白散三種藥方合在一起服用,其中桑白皮要多用新鮮的,如果熱像嚴重煩躁口渴,可以加入石膏粉、知母、黃芩、天花粉。

麻疹發燒時,可能會自己出汗,或者流鼻血,都不需要阻止,這也是發散邪氣的一種方式,出汗是讓毒氣從汗液排出,流鼻血是讓毒氣從鼻血排出,但是不能過度,如果出汗太多,可以用人參白虎湯(針對痘疹口渴)搭配黃連解毒湯(針對痘疹煩躁),或者用黃連湯來治療。如果流鼻血太多,可以用玄參地黃湯(針對失血)或茅花湯來治療。

黃連湯 黃連,麥門冬,當歸,黃柏,黃芩,生地黃,黃耆 用水煎煮,去除藥渣,用蒲扇灰調服。

茅花湯 茅花,真鬱金,生地黃,梔子仁,黃芩 用水煎煮,用百草霜調服。

麻疹發燒又吐又瀉,是火邪在體內逼迫,純粹是熱證,不能當作寒證治療。如果上焦(胃部以上)嘔吐較多,可以用黃芩湯(針對痘疹腹瀉)加入茅根、蘆根、枇杷葉。如果下焦(腸道)腹瀉較多,可以用黃芩湯送服香連丸(針對大科泄瀉)。如果中焦(腸胃)嘔吐腹瀉都很多,可以用黃芩湯多加蘆根、茅根煎煮,然後用六一散調服(針對痘疹初發熱)。如果腹瀉很嚴重,導致裡急後重,屬於痢疾,應該用加味黃芩湯調六一散。總之,麻疹患者的嘔吐腹瀉和痢疾,應該從麻疹的角度來治療,不能把它們單純看作嘔吐腹瀉和痢疾來治。

加味黃芩湯 黃連,黃芩(各一錢半),白芍藥(三錢),甘草(七分),滑石粉(三錢) 用水煎服。如果滑石粉不煎煮,直接調服,用量只需一錢。如果出現血痢,加入二錢地榆。

銅璧山人黃芩湯 黃芩,黃連,赤芍藥,生地黃,木通,枳殼,甘草,當歸梢,人參 用水煎煮,去除藥渣,用天水散調服。初次服用可以加入少量酒大黃,使其輕微腹瀉。

麻疹出疹時如果咽喉腫痛,是毒火向上熏蒸所致,不要當作喉痹來治療,更不要胡亂針刺。喉痹是內部化膿腫脹,所以應該去除惡血。麻疹只是咽喉乾燥疼痛,可以用甘桔湯加入玄參、牛蒡子、連翹,或者用射干鼠黏子湯慢慢吞嚥,錢氏甘露飲子(也針對咽喉)也可以使用,外用十全散或玉鎖匙塗抹。

十全散 黃連,黃芩,黃柏(各一錢),苦參,孩兒茶,雄黃(各五分),硼砂,玄明粉(各三分),乳香(一分),冰片(少量,臨時加入)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使用五釐吹入咽喉。

麻疹患者口渴喜歡喝水,純粹是火邪引起的,是肺部燥熱胃部乾燥,心火過於旺盛導致的。如果剛發燒就口渴,可以在前面提到的發散藥物中多加石膏、天花粉,或者葛根麥門冬散。如果疹子長出來後才出現口渴,可以用人參白虎湯(針對痘疹口渴)加入天花粉、麥門冬,如果口渴嚴重,可以用白虎湯搭配黃連解毒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