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6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6)

1. 麻疹

雖虛勿用參朮。雖嘔而有痰勿用半夏、南星。大忌認作傷寒,妄汗妄下,汗之則增其熱,為鼻衄,為咳血,為口瘡咽痛,為目赤痛,為煩躁,為大小便不通。下之則虛其里,為滑泄,為滯下,多至不救,慎之慎之。〔萬〕如手足稍微冷,惡寒而無汗,面色青慘而不舒,左額有青紋者,傷寒之熱也。

手足稍微溫,發熱有汗,面赤而光者,傷風之熱也,並宜惺惺散(痘初熱)發散之。目胞腫而右頰有青筋,發熱而頭額腹肚最甚,或兼嘔吐腹疼者,傷食之熱也,備急丸(痘初熱)下之。面色青紅,額正中有紋,手掌心有汗,時作驚惕,手絡脈微動而發熱者,此驚熱也,瀉青丸(肝)、牛黃清心丸(痘煩躁)主之。身熱而倍能食,唇紅頰赤,大小便秘,脅下汗者,此風熱也,宣風散主之(痘發熱)。

以上諸熱,久而不去,內外感發,則所蘊瘡疹之毒,亦能乘間而出矣。疹子只怕不能得出,若出盡,則便毒解,故治疹子者,發熱之時,當察時令寒暄,以藥發之,如時太寒,以桂枝葛根湯發之。太熱,以升麻葛根湯(俱痘初熱)合人參白虎湯發之(痘渴)。不寒不熱,以荊防敗毒散發之(痘夾疹)。

如兼疫癘之氣,以人參敗毒散發之(痘初熱)。如盡一劑不出,再作本湯發之,外用胡荽酒(見形)以苧麻蘸酒遍身憂之,務令亟出。如三四作更不出,加腹中脹痛,氣上喘促,昏悶譫妄者,必死證也。

瀉白消毒散

桑白皮,地骨皮(二味、自採鮮者,各三錢),牛蒡子(炒研),荊芥穗(各一錢半),桔梗,甘草(各一錢),浮萍(曬乾,二錢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五錢,水一盞,煎六分,濾清服。

加味金沸草散

旋覆花(去梗),麻黃(去節,水煮去沫,曬乾),前胡(去蘆。各七錢),荊芥穗(一兩),甘草(炙),半夏(湯泡七次,薑汁拌炒),赤芍藥(各五錢),鼠黏子(炒),浮萍(各七錢)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,生薑二片,薄荷葉三五片,煎。

防風解毒湯(如溫暖之時,以此辛涼之藥發之)

防風,薄荷,荊芥,石膏,知母,桔梗,甘草,牛蒡子,連翹,木通,枳殼,淡竹葉

黃連解毒湯(如暄熱之時,以此辛寒之藥、發之)

防風,黃芩,黃連,荊芥穗,知母,石膏,黃柏(酒炒),梔子仁,大青,玄參,甘草,桔梗,木通

桂枝解毒湯(如大寒之時,以此辛溫熱之藥、發之)

桂枝,麻黃(酒炒),赤芍藥,防風,荊芥,羌活,甘草,桔梗,人參,川芎,牛蒡子,生薑

升麻解毒湯(如時暖時寒,以此辛平之藥、發之)

升麻,乾葛,荊芥穗,人參,柴胡,前胡,牛蒡子,桔梗,防風,羌活,赤芍藥,淡竹葉,連翹,甘草

上方,雖曰因時制宜,亦不可拘泥,如冬月亦有不宜麻桂而宜石膏者,正當以脈證為主耳,若株守而不知通變,必有失,不如用首二方之為妥當也。

白話文:

麻疹:

即使身體虛弱,也不要使用人參、白朮等補氣藥。即使有嘔吐,但如果是有痰,也不要使用半夏、南星等燥濕化痰的藥。絕對不能把它當成傷寒來治療,胡亂發汗或瀉下,發汗會增加熱度,導致流鼻血、咳血、口瘡咽痛、眼睛紅腫疼痛、煩躁、大小便不通暢。瀉下會使身體更加虛弱,導致腹瀉不止或痢疾,多半會沒救,要特別謹慎!

如果手腳稍微冰冷,怕冷但沒有汗,臉色青白沒有精神,左邊額頭有青筋,這是傷寒的發熱。

如果手腳稍微溫熱,發熱有汗,臉色紅潤發亮,這是傷風的發熱,都應該用惺惺散來發散。如果眼皮腫脹,右邊臉頰有青筋,發熱而且頭部、額頭、腹部最熱,或者兼有嘔吐腹痛,這是傷食的發熱,用備急丸來瀉下。如果臉色青紅,額頭正中間有紋路,手掌心有汗,時常感到驚恐,手上的脈絡輕微跳動而且發熱,這是驚嚇造成的發熱,用瀉青丸、牛黃清心丸來治療。如果身體發熱但食慾很好,嘴唇紅潤,臉頰發紅,大小便不通暢,脅肋下出汗,這是風熱,用宣風散來治療。

以上這些發熱,如果持續很久都沒有好轉,內外感受邪氣,那麼體內蘊藏的麻疹病毒就會趁機爆發出來。麻疹最怕不能完全發出來,如果發透了,那麼毒素就會解除。所以治療麻疹,在發熱的時候,應該觀察當時的季節冷熱,用藥來幫助發出來。如果天氣太冷,用桂枝葛根湯來發散。如果天氣太熱,用升麻葛根湯合併人參白虎湯來發散。天氣不冷不熱,用荊防敗毒散來發散。

如果同時感染了疫病之氣,用人參敗毒散來發散。如果用了一劑藥麻疹還是沒有發出來,再服用一劑原方,並用胡荽酒擦拭全身,務必要讓麻疹趕快發出來。如果用了三四次藥還是沒有發出來,加上腹部脹痛,呼吸急促,意識模糊胡言亂語,這是必死之症。

瀉白消毒散

桑白皮、地骨皮(這兩味藥,用新鮮採摘的,各三錢),炒過的牛蒡子(磨成粉),荊芥穗(各一錢半),桔梗、甘草(各一錢),曬乾的浮萍(二錢)

把以上藥材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用水一碗煎煮至剩六分,過濾藥渣後服用。

加味金沸草散

旋覆花(去掉莖),麻黃(去掉節,用水煮過並去除浮沫,曬乾),前胡(去掉蘆頭,各七錢),荊芥穗(一兩),炙甘草、半夏(用湯泡過七次,用薑汁拌炒),赤芍藥(各五錢),炒過的鼠黏子、浮萍(各七錢)

把以上藥材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兩片,薄荷葉三到五片一起煎煮。

防風解毒湯(如果天氣溫暖,用這類辛涼的藥物來發散)

防風、薄荷、荊芥、石膏、知母、桔梗、甘草、牛蒡子、連翹、木通、枳殼、淡竹葉

黃連解毒湯(如果天氣炎熱,用這類辛寒的藥物來發散)

防風、黃芩、黃連、荊芥穗、知母、石膏、酒炒黃柏、梔子仁、大青、玄參、甘草、桔梗、木通

桂枝解毒湯(如果天氣寒冷,用這類辛溫的藥物來發散)

桂枝、酒炒麻黃、赤芍藥、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甘草、桔梗、人參、川芎、牛蒡子、生薑

升麻解毒湯(如果天氣時暖時寒,用這類辛平的藥物來發散)

升麻、葛根、荊芥穗、人參、柴胡、前胡、牛蒡子、桔梗、防風、羌活、赤芍藥、淡竹葉、連翹、甘草

以上的藥方,雖然說要根據時節來調整,但也不可以太過拘泥。例如冬天也有不適合用麻黃、桂枝,而適合用石膏的情況,應該以脈象和症狀來判斷,如果只是死守藥方而不懂得變通,一定會出錯,不如使用前面兩個藥方來得妥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