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2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2)

1. 痘後餘毒證治

痘後腹虛腫脹滿,或氣喘粗者,此宿垢在裡,不問餘毒、食積、蓄水,並先利之,宜塌氣丸,利後以胃苓湯去甘草,加人參、黃耆、大腹皮調之,其治在脾。如因新食作脹不腫者,只木香大安丸。

五皮湯

桑白皮,地骨皮,生薑皮,大腹皮,五加皮(各等分)

上銼細。取長流水一盞,燈心十二莖,煎七分,溫服。

塌氣丸

木香(半兩),雞心檳榔(一雙,白者),黑牽牛(二兩,半生半炒,取頭末一兩)

共為末。神麯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薑湯下。

胃苓湯

豬苓,澤瀉,白朮,白茯苓,蒼朮,厚朴(紫油者,薑汁炒),陳皮,桂心,甘草

上銼細。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【自汗盜汗】痘後自汗盜汗,皆衛氣弱,榮血熱,肌肉虛也,宜保元湯(大法)、當歸六黃湯、相間,並調敗蒲散服之。如汗出盛,再用溫粉撲之(方並見自汗條)。若渾身如水,發潤如油,汗出如珠者,皆亡陽證,死不治。

【失血】痘後失血證,乃餘毒邪熱,迫血妄行也。自鼻出者玄參地黃湯主之(失血),外用梔子炒焦黑,研末吹之。自溺出者,八正散主之(小便不利)。自大便出者,桃仁承氣湯主之。此與上自汗證同為熱也,上是熱在衛,故汗出,此是熱在榮,故血出,二證大便秘者,並與四順清涼散主之(發熱)。

桃仁承氣湯

桃仁(二十一個,去皮尖,研泥,勿煎),大黃(二錢),官桂,紅花(各一錢),甘草(半錢)

上,三味銼細。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,入桃仁泥化開,食前服。

【吐利蛔】痘後,或吐蛔,或利下蛔者,皆熱毒入里也。熱在胃則吐蛔,熱在腸則利下蛔,利者黃芩湯(泄利)加桃仁、艾葉,吐者黃芩半夏湯(吐利)加烏梅、川椒。若不吐利,但聞食即吐蛔者,此胃久虛,蟲無所食,故聞食臭即吐,食已易飢,宜理中湯丸(吐利)加烏梅肉、黃連、川椒主之。

袁氏治痘屎蟲。歌曰:痘里屎蟲胃氣離,人參白朮與陳皮,茯苓甘草當歸並,煎來連服自蟲除。

蓮肉湯

蓮肉(去心,半斤),豬肉(去油、皮,一斤)

共水煮熟,下砂仁伏醬,朝夕與啖,其胃氣接養,蟲自安居不出矣。切不宜投以使君子、檳榔、之物,痘中一投,命遂喪矣。

【狐惑】痘後吐蛔而手足厥冷者,蛔厥。若不吐利內蝕臟腑者,為狐惑。狐惑之證,其人好睡,默默不欲食,上唇有瘡,蟲蝕其肛,下唇有瘡,蟲蝕其臟,其聲啞嘎,上下不定,故名狐惑也。此候最惡,麻疹後尤多,化䘌丸主之。如大便結者,以桃仁承氣湯加槐子利之。

化䘌丸

黃連(半兩),蜀椒(去閉目者,炒去汁,二錢),苦楝根白皮(乾者,二錢)

上共研末。用烏梅肥者七個,艾湯浸,去核搗爛和丸,艾湯下。

白話文:

痘後餘毒的治療

痘疹之後,如果出現腹部虛弱、腫脹、腹滿,或者呼吸急促的症狀,這表示體內有積存的污垢。無論是殘留的毒素、消化不良造成的積食,還是體內積水,都應該先用藥物疏通,可以使用塌氣丸。疏通之後,再用去除了甘草的胃苓湯,加入人參、黃耆、大腹皮來調理,治療的重點在於脾胃。如果是因為吃了新的食物而引起的腹脹,但不腫脹,則只需要服用木香大安丸。

五皮湯

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生薑皮、大腹皮、五加皮,各取等量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乾淨的長流水一碗,加入十二根燈心草,煎煮至七分,溫熱服用。

塌氣丸

木香(半兩)、雞心檳榔(一對,選用白色的)、黑牽牛(二兩,一半生用,一半炒過,只取最細的粉末一兩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神麯糊製成丸子,像黍米粒大小。用薑湯送服。

胃苓湯

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白茯苓、蒼朮、厚朴(選用紫油厚朴,用薑汁炒過)、陳皮、桂心、甘草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,沒有時間限制。

自汗盜汗

痘疹之後,如果出現白天出汗或睡覺時出汗的現象,都是因為衛氣虛弱、營血有熱、肌肉虛弱所致。應該使用保元湯(基本方劑)和當歸六黃湯交替服用,並配合敗蒲散來調理。如果汗出過多,可以用溫粉撲在身上。如果全身像水一樣濕潤,頭髮像油一樣發亮,汗像珠子一樣滴落,這是陽氣耗竭的危險症狀,無法治癒。

失血

痘疹之後出現失血的症狀,是由於殘留的毒邪熱氣迫使血液亂行。如果是從鼻子出血,可以用玄參地黃湯來治療,同時外用炒焦黑的梔子磨成的粉末吹入鼻中。如果是從小便出血,可以用八正散來治療。如果是從大便出血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。失血和自汗都是熱證,前者是熱在衛氣,所以出汗;後者是熱在營血,所以出血。如果兩種情況都出現大便秘結,可以用四順清涼散來治療。

桃仁承氣湯

桃仁(二十一個,去皮尖,磨成泥,不要煎煮)、大黃(二錢)、官桂、紅花(各一錢)、甘草(半錢)。將以上除了桃仁泥以外的藥材切碎,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,再加入桃仁泥攪勻,飯前服用。

吐蛔蟲、下蛔蟲

痘疹之後,如果出現嘔吐蛔蟲或者大便排出蛔蟲,都是體內有熱毒的表現。熱在胃就會嘔吐蛔蟲,熱在腸就會排出蛔蟲。如果是排蛔蟲,可以用黃芩湯(瀉利方劑)加入桃仁和艾葉來治療。如果是嘔吐蛔蟲,可以用黃芩半夏湯(嘔吐、泄利方劑)加入烏梅和川椒來治療。如果沒有嘔吐或泄利,只是聞到食物的氣味就嘔吐蛔蟲,表示胃氣長期虛弱,蟲子沒有東西吃,所以聞到食物氣味就想吐,吃完東西又容易餓。應該用理中湯丸(嘔吐、泄利方劑)加入烏梅肉、黃連、川椒來治療。

袁氏治療痘後出現的蛔蟲病的方法是:痘疹後,蛔蟲是因為胃氣虛弱而離開胃。使用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和當歸煎煮服用,可以清除蛔蟲。

蓮肉湯

蓮子肉(去心,半斤)、豬肉(去油、皮,一斤)。將以上食材加水煮熟,加入少量砂仁和醬油,早晚食用,可以調養胃氣,使蟲子安居不動。切忌使用使君子、檳榔等驅蟲藥,痘疹期間使用這些藥會喪命。

狐惑

痘疹之後,如果嘔吐蛔蟲且手腳冰冷,這是蛔蟲引起的厥逆。如果沒有嘔吐泄利,卻出現內蝕臟腑的現象,稱為狐惑病。狐惑病的患者會嗜睡、沉默寡言、不思飲食,上唇有瘡,是蟲子侵蝕肛門;下唇有瘡,是蟲子侵蝕臟腑;聲音嘶啞,忽高忽低,所以稱為狐惑。這種病症非常嚴重,麻疹之後尤其常見。可以用化䘌丸來治療。如果大便乾燥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加入槐子來通便。

化䘌丸

黃連(半兩)、蜀椒(去掉閉口不開的,炒過去除汁液,二錢)、苦楝根白皮(乾的,二錢)。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細末,用七個肥大的烏梅,用艾葉湯浸泡後去核搗爛,混合藥末製成丸子,用艾葉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