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16)
集之二·肝臟部 (16)
1. 五臟癇
《三因》云:古方有五癇、五臟癇、六畜癇等,名證不同,難於備載。《別錄》有五癇之證,一曰馬癇,作馬嘶鳴,以馬屬在午,手少陰君火主之,故其病應於心。二曰羊癇,作羊叫聲,以羊屬未,足太陰濕土主之,應乎脾。三曰雞癇,作雞叫聲,以雞屬酉,足陽明燥金主之,應乎胃。
四曰豬癇,作豬叫聲,以豬屬亥,手厥陰心包主之,應乎右腎。五曰牛癇,作牛吼聲,以牛屬醜,手太陰濕土主之,應乎肺。此五癇應乎五畜,應乎五臟者也,發則旋暈顛倒,口眼相引,目睛上搖,手足搐搦,背脊強直,食頃乃蘇,各隨所感,施以治法。〔錢〕凡治五癇,皆隨臟治之,每臟各一獸,犬癇反折上竄,犬叫,肝也。
羊癇目瞪吐舌,羊叫,心也。牛癇目直視腹滿,牛叫,脾也。雞癇驚跳反折手縱,雞叫,肺也。豬癇如屍吐沫,豬叫,腎也。五癇重者死,病後甚者亦死,輕者五色丸主之。〔薛〕面赤目瞪,吐舌齧舌,心煩氣短,其聲如羊者,曰心癇。面青唇青,兩眼上竄,手足攣掣反折,其聲如犬者,曰肝癇。
面黑目振,吐涎沫,形體如屍,其聲如豬者,曰腎癇。面如枯骨,目白反視,驚跳反折,搖頭吐沫,其聲如雞者,曰肺癇。面色痿黃,目直,腹滿自利,四肢不收,其聲如牛者,曰脾癇。五癇,通用五色丸為主,仍參以各經之藥。心癇屬血虛者用養心湯。發熱飲冷為實熱,用虎睛丸,發熱飲湯為虛熱,用妙香散。
肝癇者,虛證用地黃丸。抽搐有力為實邪,用柴胡清肝散。大便不通用瀉青丸。腎癇者,用地黃丸、紫河車丸之類,腎無瀉法,故徑從虛治之。肺癇者,屬氣虛,用補肺散。面色痿黃者,土不能生也,用五味異功散。面色赤者,陰火上衝於肺也,用地黃丸。脾癇者,用五味異功散。
若面青瀉利,飲食少思,用六君子加木香、柴胡。
按:《千金》敘六畜癇,無五臟之分屬,錢氏始分之,而無馬癇一證,曾氏謂初發作羊犬聲者,咽喉為風痰所梗,聲自如此,其理甚明,言六畜者,特強名耳,故丹溪謂於經既無所據,而治法亦未見有五者之分,所以不必分五也。
白話文:
《三因方》裡提到:古時候的醫書有五種癇症、五臟癇症、六畜癇症等等,名稱和症狀各不相同,很難一一詳細記載。《名醫別錄》裡有提到五種癇症的症狀,第一種叫馬癇,發作時會像馬一樣嘶鳴,因為馬在十二地支中屬於「午」,對應手少陰心經的君火,所以這種病是心臟的問題。第二種叫羊癇,發作時會像羊一樣叫,因為羊在十二地支中屬於「未」,對應足太陰脾經的濕土,所以這種病是脾臟的問題。第三種叫雞癇,發作時會像雞一樣叫,因為雞在十二地支中屬於「酉」,對應足陽明胃經的燥金,所以這種病是胃的問題。
第四種叫豬癇,發作時會像豬一樣叫,因為豬在十二地支中屬於「亥」,對應手厥陰心包經,所以這種病是右腎的問題。第五種叫牛癇,發作時會像牛一樣吼叫,因為牛在十二地支中屬於「丑」,對應手太陰肺經的濕土,所以這種病是肺的問題。這五種癇症分別對應五種動物,也對應五臟,發作時會頭暈目眩、昏倒,口眼歪斜,眼睛向上翻,手腳抽搐,背脊僵硬,過一會兒才會清醒。每個人發病的症狀不同,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。〔錢氏說〕凡是治療五癇,都要根據病變的臟腑來治療,每個臟腑對應一種動物。像狗癇會身體反折向上竄,並且像狗叫,這是肝臟的問題。
羊癇會眼睛直瞪、吐舌頭,並且像羊叫,這是心臟的問題。牛癇會眼睛直視前方、腹部脹滿,並且像牛叫,這是脾臟的問題。雞癇會驚跳、身體反折、手腳伸直,並且像雞叫,這是肺臟的問題。豬癇會像死屍一樣吐白沫,並且像豬叫,這是腎臟的問題。五種癇症中病情嚴重的會死亡,病後身體虛弱的也會死亡,病情輕微的可以用五色丸來治療。〔薛氏說〕臉色發紅、眼睛直瞪、吐舌頭或咬舌頭、心煩氣短,聲音像羊叫的,叫做心癇。臉色發青、嘴唇發青、兩眼向上翻、手腳抽搐反折,聲音像狗叫的,叫做肝癇。
臉色發黑、眼睛震動、吐口水白沫、身體像死屍一樣,聲音像豬叫的,叫做腎癇。臉色像枯骨一樣、眼睛發白上翻、驚跳、身體反折、搖頭吐白沫,聲音像雞叫的,叫做肺癇。臉色萎黃、眼睛直視、腹部脹滿、腹瀉不止、四肢無力,聲音像牛叫的,叫做脾癇。五種癇症,通常用五色丸來治療,並根據各經絡的情況配合藥物。心癇屬於血虛的,用養心湯來治療。發熱又喜歡喝冷飲的是實熱,用虎睛丸來治療;發熱但喜歡喝溫湯的是虛熱,用妙香散來治療。
肝癇,屬於虛證的,用地黃丸來治療;抽搐有力氣的是實邪,用柴胡清肝散來治療;大便不通暢的,用瀉青丸來治療。腎癇,用地黃丸、紫河車丸之類的藥來治療,腎臟沒有瀉法,所以直接用補虛的方法來治療。肺癇,屬於氣虛的,用補肺散來治療;臉色萎黃的,是脾土虛弱不能生金,用五味異功散來治療;臉色發紅的,是虛火上衝到肺,用地黃丸來治療。脾癇,用五味異功散來治療。
如果臉色發青、腹瀉不止、食慾不振,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、柴胡來治療。
按:《千金方》記述的六畜癇,並沒有區分五臟的歸屬,錢氏開始區分五臟,但沒有馬癇這一說。曾氏認為,剛發病時發出羊叫、狗叫的聲音,是因為咽喉被風痰堵塞,聲音才會變成這樣,這個道理很清楚,說像六畜的叫聲,只是勉強比附而已。所以朱丹溪認為,從經絡理論來看沒有什麼根據,而且治療方法也沒必要區分五種,因此沒有必要區分五種癇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