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34)
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34)
1. 痘後餘毒證治
〔萬〕凡治痘癰,先看在何經絡,分氣血多少,用引經藥,如太陽經羌活、防風,陽明經升麻、白芷,少陽經柴胡,少陰經獨活,太陰經防風,厥陰柴胡。若初紅腫硬痛者,以針刺之,口吮去惡血,以拔毒膏敷貼。氣實能食,大便堅者,用排毒散疏利之。氣虛食少者,用十宣散或流氣飲。
毒淺而小者,只內服小柴胡加生地黃湯,外用拔毒膏貼之。此治腫瘍之法也。若已成膿而未潰者,以鈹針決去其膿,勿使內潰。已潰者用十全大補湯(汗)主之。此治潰瘍之法也。
仙方活命飲,治痘疔痘毒,及一切瘡毒,未成即消,已成即潰,此消毒、敗膿、止痛、之聖藥。
金銀花,陳皮(各三錢),皂角刺(炒),穿山甲(用蛤粉炒),乳香,沒藥,白芷,防風,當歸(各一錢),貝母,天花粉,甘草節(各七分)
上,每服五錢,酒煎。嬰兒母同服。為末,酒調服亦可。若勢甚而邪在表者加麻黃散之,而毒在內者加大黃下之,當臨證制宜,此解回生起死之劑,但元氣脫者不治。
人參敗毒散,治餘毒癰腫。
人參,赤茯苓,羌活,獨活,前胡,薄荷,柴胡,枳殼,川芎,桔梗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,牛蒡子,防風,荊芥,連翹,金銀花(即荊防敗毒散)
頭上,加白芷升麻。上身,倍加桔梗。手,加薄桂。腰,加杜仲。腿足,加牛膝、木瓜。
樺皮散,治痘瘡及乳癰,並一切腫毒。
樺皮木銼煎溫服。此藥,味苦平無毒。若治乳癰,取樺皮燒存性,為末,酒調服之,立消。
十三味敗毒散,治癰毒。
當歸,白芷,穿山甲(土炒),金銀花,防風,乳香(制),甘草,陳皮,赤芍藥,皂角刺,貝母,沒藥(制),天花粉,芍藥
各等分,酒水各半,煎服。
排毒散(見收靨)
《保命集》木香散,治小兒癍後生癰,如神。
地骨皮(一兩),木瓜(半兩),穿山甲(炙黃,三錢半),麝香(一字)
上,為末。米飲下二錢。
流氣飲
川芎,當歸稍,白芍藥,防風,人參,紫蘇葉,木香,甘草節,黃耆,桂心,桔梗,雞心檳榔,白芷,厚朴,烏藥,枳殼(各四分)
上,銼細。水一盞,煎七分服。氣血虛而自利者加熟附子,大便實加大黃。
小柴胡加生地黃湯
柴胡,人參,黃芩(各三兩),甘草(炙),生地黃,半夏(各二兩,湯泡七次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至半盞,去滓溫服。
六味活血散,治癰疽瘡痛初起,紅腫不散。
當歸,川芎,赤芍藥,生地黃,紅花,蘇木(各等分)
上,水煎,量服之。
五福化毒丹,治痘毒、實熱腫痛。
生地黃,熟地黃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玄參(各二兩),甘草,甜硝(各三兩),青黛(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痘後餘毒的治療
治療痘瘡或癰腫,首先要了解病灶在哪條經絡,並區分氣血的盛衰,再選用引經藥。例如:太陽經用羌活、防風;陽明經用升麻、白芷;少陽經用柴胡;少陰經用獨活;太陰經用防風;厥陰經用柴胡。如果剛開始出現紅腫、硬塊和疼痛,可以用針刺破,並用口吸出惡血,然後敷上拔毒膏。如果體力好,食慾佳,大便乾燥,可以使用排毒散來疏通腸胃。如果體虛、食慾差,則使用十宣散或流氣飲。
如果毒性較淺、腫塊較小,只需內服小柴胡加生地黃湯,外敷拔毒膏。這是治療腫瘤的方法。如果已經化膿但尚未破潰,可以用手術刀切開排出膿液,避免內部潰爛。如果已經潰破,則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。(出汗)這是治療潰瘍的方法。
仙方活命飲,可以治療痘疔、痘毒,以及各種瘡毒,在未形成時能使其消散,在已形成時能使其潰破。是消毒、排除膿液、止痛的良藥。
(藥方組成:金銀花、陳皮各三錢,皂角刺(炒過)、穿山甲(用蛤粉炒過)、乳香、沒藥、白芷、防風、當歸各一錢,貝母、天花粉、甘草節各七分)
服用方法:每服五錢,用酒煎服。嬰兒可由母親一同服用。也可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。如果病情嚴重且邪氣在表,可加麻黃來發散;如果毒在內部,則加大黃來瀉下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。這是起死回生的藥方,但如果元氣衰竭就不宜使用。
人參敗毒散,可以治療痘後餘毒引起的癰腫。
(藥方組成:人參、赤茯苓、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薄荷、柴胡、枳殼、川芎、桔梗各等分,甘草減半,牛蒡子、防風、荊芥、連翹、金銀花)
頭部病變,加白芷、升麻。上身病變,加倍桔梗。手部病變,加薄桂。腰部病變,加杜仲。腿腳病變,加牛膝、木瓜。
樺皮散,可以治療痘瘡和乳癰,以及各種腫毒。
使用樺樹皮切碎後煎煮溫服。此藥味道苦平,沒有毒性。如果治療乳癰,可將樺樹皮燒成炭後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,效果迅速。
十三味敗毒散,可以治療癰毒。
(藥方組成:當歸、白芷、穿山甲(土炒)、金銀花、防風、乳香(製過)、甘草、陳皮、赤芍藥、皂角刺、貝母、沒藥(製過)、天花粉)
各藥等份,用水和酒各一半煎服。
排毒散(見收斂章節)
《保命集》木香散,治療小兒出疹後引起的癰腫,效果顯著。
(藥方組成:地骨皮一兩,木瓜半兩,穿山甲(炙黃)三錢半,麝香一字)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米湯送服二錢。
流氣飲
(藥方組成:川芎、當歸稍、白芍藥、防風、人參、紫蘇葉、木香、甘草節、黃耆、桂心、桔梗、雞心檳榔、白芷、厚朴、烏藥、枳殼各四分)
將藥材切碎,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服用。如果氣血虛弱且腹瀉,加熟附子;如果大便乾燥,加大黃。
小柴胡加生地黃湯
(藥方組成:柴胡、人參、黃芩各三兩,甘草(炙過)、生地黃、半夏(用湯水泡七次)各二兩)
將藥材製成粗末。每服三錢,加水一碗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至半碗,去渣溫服。
六味活血散,可以治療癰疽瘡腫初起,紅腫不消。
(藥方組成:當歸、川芎、赤芍藥、生地黃、紅花、蘇木各等分)
用水煎服,劑量隨病況調整。
五福化毒丹,可以治療痘毒、實熱腫痛。
(藥方組成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玄參各二兩,甘草、甜硝各三兩,青黛一兩五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