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14)
集之二·肝臟部 (14)
1. 不治證
搐而不休,休而再搐。驚叫發搐。汗出足冷。痰滿胸喉。口開目直。
急驚眼睛翻轉,口中出血,兩足擺跳,肚腹搐動,或神緩而摸體尋衣,或證篤而神昏氣促,噴藥不下,通關不嚏,心中熱痛,忽大叫者不治。慢驚四肢厥冷,吐瀉咳嗽,面黯神慘,鴉聲胃痛,兩脅動氣,口生白瘡,髮直搖頭,眼青不轉,涎鳴喘嗌,頭軟,大小二便不禁,手足一邊牽引者,皆為不治。
慢脾身冷黏汗,直臥如屍喘嗽,頭軟背直,口噤搖頭,痰如牽鋸之聲,面無潤澤之色,縮唇氣粗者,不治。
白話文:
- 急性驚風症:
症狀:眼珠突出或翻轉,口中吐血,手腳胡亂擺動,腹內痙攣抽搐。神志有時昏沉,有時胡亂摸身體找衣服。病情嚴重時,神志昏迷,呼吸困難,餵藥也吞不下,鼻孔不通而不打噴嚏,胸腹灼熱疼痛,忽然大叫的人,不治。
- 慢性驚風症:
症狀:四肢冰冷,腹瀉、嘔吐、咳嗽,臉色灰暗,精神萎靡,聲音像烏鴉叫,胃痛,兩側肋骨以下脹氣,嘴巴生出白色的瘡,頭髮直立搖頭,眼珠青黑不轉,流口水,呼吸困難,頸部發出喘鳴聲,頭軟,大小便失禁,手腳一邊抽搐牽引,都是不治之症。
2. 禁忌
治小兒急驚方搐,不用驚擾,此不足畏,慢驚雖靜,乃危病也。急驚方搐時但扶持之,不可擒捉,蓋風氣方盛,恐流入筋脈,或至手足成拘攣也。
白話文:
治療小孩急驚風抽搐的配方,不需要試圖安撫驚嚇,這沒有什麼好害怕的。慢慢發作的驚風,雖然安靜,但是很危險的疾病。急驚風抽搐發作時,只要扶持著小孩,不要抓住或強行約束他們。因為這時風氣很盛,恐會流入筋脈,導致手腳拘攣。
3. 驚悸
〔薛〕人身有九臟,心藏神,肝藏魂,二經皆主於血,血虧則神魂失寧而生驚悸也。經曰:東方青色,入通於肝,其病發驚駭。又曰:二陽一陰發病,主驚駭。驚者,心卒動而恐怖也,悸者,心跳動而怔忡也,二者因心虛血少,故健忘之證隨之,用四物安神之類。丹溪謂:亦有屬痰者,宜用溫膽湯加辰砂、遠志、之類。
白話文:
人體有九臟,心臟藏神,肝臟藏魂,心肝二經都以血為主要功能,血虛則神魂不安,產生驚悸。經典說:東方屬青色,五行中對應肝,所以肝臟的疾病會導致驚嚇。又說:二陽一陰的疾病,會發展成驚駭。驚是心理突然恐懼;悸是心跳突然加快並且不規律,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心虛血少造成的,所以伴隨著健忘的症狀。可以用四物湯來安神。丹溪醫派認為:也有屬於痰濕的,應該服用溫膽湯,並加入辰砂、遠志等藥材。
若思慮便動,虛也,用養心湯。時作時止,痰也,用茯苓丸。觸事易驚,心膽虛怯也,用溫膽湯。臥驚多魘,血不歸源也,用真珠母丸。夢寐不寧,肝魂失守也,用定志丸。恐畏不能獨處,膽氣虛冷也,用茯神湯。睡臥煩躁,膽氣實熱也,用酸棗仁丸。眩運驚悸,風痰內作也,用《本事》辰砂遠志丸。
白話文:
-
思慮過多導致心神不安,這是身體虛弱的表現,可以使用養心湯治療。
-
時而發作,時而停止,這是痰阻心神的表現,可以使用茯苓丸治療。
-
容易受到驚嚇,這是心膽虛弱的表現,可以使用溫膽湯治療。
-
睡覺時多夢驚醒,這是血不歸源的表現,可以使用真珠母丸治療。
-
夢寐不安,肝魂失守,可以使用定志丸治療。
-
恐懼不安,無法獨處,這是膽氣虛冷的表現,可以使用茯神湯治療。
-
睡臥煩躁不安,這是膽氣實熱的表現,可以使用酸棗仁丸治療。
-
頭暈目眩,心悸不安,這是風痰內作的表現,可以使用《本事》辰砂遠志丸治療。
思慮鬱結,脾虛氣滯,用歸脾湯。前證雖曰屬心與肝,而血之所統,實主於脾,脾之志曰思,思慮多則血耗損,而不能滋養於肝心者,脾使之也。思慮內動,未嘗有不役其心者,夫心為君火之臟,十二官之主也,夫君之德,不怒而威,無為而治,故宜鎮之以靜謐,戒之以妄動,動則相火翕合,煽爍陰精,精血既虧,則火空獨發,是以驚悸怔忡之所由生,五志之火,心所不能制者矣。
白話文:
如果遇到思慮鬱結、脾虛氣滯的情況,可以使用歸脾湯來治療。前面所說的病症雖然說是屬於心和肝的問題,但實際上,血的統治權其實是由脾來負責的。脾的意志是思慮,如果思慮過度,就會損耗血液,而血液就不能滋養肝心了,這都是脾臟的問題。思慮內動,必定會役使到心。心是君火之臟,是十二官的主人。君主的威嚴,不在於怒火,而在於德行;君主的治國,不在於作為,而在於無為。所以,應該讓心保持鎮靜安寧,戒除妄動。如果妄動,就會導致相火翕合,煽動陰精,精血虧損,則火獨發,這就是驚悸怔忡所產生的原因。五志之火,是心所不能控制的。
故治脾者不可不知養心,養心者不可不知鎮靜而寡欲,然人孰無思也,思之正,則無妄動之欲矣。朱子曰: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,而人心每聽命焉。此善養於心者也。
白話文:
因此治療脾臟的人,不能不知養心,養心的人,不能不知鎮靜和寡慾,然而人誰沒有思慮呢?思慮正當,自然就沒有妄動的慾望了。朱子說:一定要讓道心經常作一身的主宰,而人心每次都要聽命於它。這纔是善於養心的人。
溫膽湯,治心膽虛怯,觸事易驚,或夢寐不祥,遂致心驚膽懾,氣鬱生涎,涎與氣搏,變生諸證,或短氣悸乏,或復自汗,膽虛不能制脾,則脾之水飲作矣。
白話文:
溫膽湯,用於治療心膽虛怯、遇事容易受驚、或夢到不吉祥的事情,導致心驚膽顫、氣鬱生涎、涎與氣相衝擊,產生各種症狀,如呼吸短促、氣短乏力,或反覆自汗,膽虛不能控制脾胃,則脾胃的水飲就會產生。
半夏(湯洗),竹茹,枳實(麩炒),橘皮(去白。各二兩),甘草(炙,一兩),白茯苓(一兩半)
白話文:
-
半夏:用湯水洗淨。
-
竹茹:竹膜,曬乾後使用。
-
枳實:用麩皮炒過。
-
橘皮:去除白色囊皮,曬乾後使用。各類藥材各兩兩。
-
甘草:炙烤過的甘草,一兩。
-
白茯苓:一兩半。
上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薑五片,棗一枚,煎七分,食前服。
寧志丸,治心虛多驚,若有痰,宜吐之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薑五片,大棗一枚,煎至七分滿,飯前服用。
寧志丸,用於治療心虛多驚的情況,如果伴有痰,應該促使其吐出。
人參,白茯苓,茯神,柏子仁,琥珀,當歸,酸棗仁(溫酒浸半日,去殼),遠志(炒。各半兩),乳香,硃砂,石菖蒲(各三錢)
白話文:
人參、白茯苓、茯神、柏子仁、琥珀、當歸、酸棗仁(用溫酒浸泡半天,去除外殼)、遠志(炒製,各半兩)、乳香、硃砂、石菖蒲(各三錢)
上為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棗湯下。
茯神散,治五臟氣血虛弱,驚悸怔忡,宜用此安神定志。
白話文:
上方製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棗湯送服。
茯神散,用於治療五臟氣血虛弱,心悸不安,適合用此方安神定志。
茯神(去木),人參,龍齒(另研),遠志(去心),桂心,防風,獨活,酸棗仁,細辛,白朮(炒。各三錢。),乾薑(炮,三兩),
上為末。每服四五錢,水煎服。蜜丸亦可。
白話文:
茯神(去掉木部),人參,龍齒(另用研磨碎),遠志(去掉心),桂枝心,防風,獨活,酸棗仁,細辛,白朮(炒過。每種三錢),乾薑(炮製過,三兩)
《治要》茯苓補心湯,治心氣不足,喜悲愁怒,衄血面黃,五心煩熱,或咽喉間痛,舌本作強。
白話文:
《治要》茯苓補心湯:用於治療心氣不足,容易悲傷、憂傷、憤怒,並伴有鼻出血、臉色發黃、手掌、腳掌及胸口煩熱,或咽喉疼痛、舌頭僵硬等症狀。
茯苓(四錢),桂心,甘草(炒。各三分),紫石英(煆),人參,麥門冬(去心。各一錢),大棗(二枚)
上,水煎服。
茯神湯,治膽氣虛冷,頭痛目眩,心神恐畏,不能獨處,胸中煩悶。
白話文:
茯苓 (6 公克),桂皮 (4.5 公克),甘草 (炒過。各 4.5 公克),紫石英 (燒過),人參,麥門冬 (去心。各 1.5 公克),大棗 (2 顆)
茯神(去木),酸棗仁(炒),黃耆(炒),梔子仁(炒),白芍藥(炒),五味子(杵,炒),桂心,熟地黃(自制),人參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,炒)
上,每服五錢,薑水煎。
酸棗仁丸,治膽氣實熱,不得睡臥,神志不安,驚悸怔忡。
白話文:
茯苓(去掉木質部分),炒過的酸棗仁,炒過的黃耆,炒過的梔子仁,炒過的芍藥,搗碎後炒過的五味子,桂心,自製的熟地黃,人參(各一兩),炒過的甘草(五錢)。
茯神(去木),酸棗仁(炒),遠志(去心),柏子仁(炒),防風(各一兩),枳殼(麩炒),生地黃(杵膏。各半兩),青竹茹(二錢五分)
白話文:
茯苓(去除木栓層)、酸棗仁(炒熟)、遠志(去除種子胚)、柏子仁(炒熟)、防風(各一兩)、枳殼(炒焦並塗上麩皮)、生地黃(搗碎成泥,各半兩)、青竹茹(二錢五分)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滾湯下。
定志丸,治心神虛怯,所患同前,或語言鬼怪,喜笑驚悸。
人參,茯苓(各一兩五錢),菖蒲,遠志(去心。各一兩)
上為末,蜜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滾湯下。
《治要》茯苓散,治心經實熱,口乾煩渴,眠臥不得,心神恍惚。
白話文:
上方的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七十到八十粒,用開水吞服。
定志丸,用於治療心神虛弱膽怯,症狀相同者,或出現言語異常、喜笑無常、驚悸等症狀。
人參、茯苓(各一兩五錢),菖蒲、遠志(去心。各一兩)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七十到八十粒,用滾燙的開水送服。
《治要》中的茯苓散,用於治療心經實熱,表現為口乾舌燥、煩渴、失眠多夢、心神不定等症狀。
茯神,麥門冬(各一兩半),通草,升麻(各一兩二錢半),紫菀,桂心(各七錢五分),知母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淡竹茹(五錢),赤石脂(一兩七錢五分)
白話文:
茯苓、麥門冬(各 30 公克)、通草、升麻(各 25 公克)、紫菀、桂心(各 15 公克)、知母(20 公克)、大棗(12 顆)、淡竹茹(10 公克)、赤石脂(35 公克)。
上,每服一兩,水煎。
朱雀丸,治心病怔忡不止。
白茯苓(二兩),沉香(半兩)
上為末,蜜丸小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人參煎湯下。
白話文:
上方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煎煮。
朱雀丸,治療心臟疾病引起的驚悸不安。
白茯苓(二兩),沈香(半兩)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用人參煎湯送服。
世傳密陀僧散,治驚氣入心絡,不能語者。昔有人為狼及犬、蛇所驚,皆以此而安。
白話文:
「世傳密陀僧散」,是一種治療驚悸氣血瘀滯於心絡,導致不能言語的藥方。過去有人被狼、狗、蛇嚇到,使用此方後都得到了安寧。
密陀僧(研極細末如粉)
上,茶清調一錢匕。
丹溪硃砂丸,治勞役心跳。
白話文:
密陀僧(磨成非常細的粉末)
每次用茶水調和服用一錢。
《丹溪朱砂丸》,用於治療因勞累過度引起的心跳加速。
硃砂,當歸身,白芍藥,側柏葉(各三錢),川芎,陳皮,甘草,黃連(炒。各一錢半)
白話文:
硃砂、當歸身、白芍藥、側柏葉(各 3 錢),川芎、陳皮、甘草、炒黃連(各 1.5 錢)
上用豬心血為丸,粟米大。每服百丸,龍眼湯下。
《本事》辰砂遠志丸,消風化痰,鎮心安神。
白話文:
用豬心血做成藥丸,一顆約粟米般大小。每次服用100丸,用龍眼湯送服。
人參,石菖蒲(去毛),遠志(去心),茯神(各一兩),川芎,山藥,白附子,麥門冬,細辛,鐵粉,辰砂(各五錢)
白話文:
人參、石菖蒲(去除毛髮)、遠志(去除芯)、茯神(各一兩)、川芎、山藥、白附子、麥門冬、細辛、鐵粉、辰砂(各五錢)。
上為末,用生薑汁入水糊丸,綠豆大,以硃砂為衣。每服一二十丸,臨睡生薑湯下。
加味歸脾湯,去丹皮山梔,即歸脾湯,治脾虛弱損,健忘驚悸等證。
白話文:
將上藥方材料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生薑汁與水攪拌成糊狀,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劑,外面再塗上一層硃砂。每次服用一至兩粒,在睡覺前服用,並用生薑湯送服。
人參,黃耆,茯神(去木,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白朮(炒一錢),木香(五分),遠志(去心),酸棗仁(炒,研),龍眼肉,當歸,牡丹皮,山梔(炒。各一錢)
上水煎服。
白話文:
人参、黄芪、茯苓(去木,各一钱)、甘草(五分)、白术(炒一钱)、木香(五分)、远志(去心)、酸枣仁(炒,研)、龙眼肉、当归、牡丹皮、山栀(炒,各一钱),加水煎服。
愚按:前方,若乳母憂思傷脾,血虛發熱,食少體倦,或脾虛不能統攝,以致陰血妄行,或健忘怔忡,驚悸少寐,或心脾作痛,自汗盜汗,或肢體腫痛,大便不調,或婦人經候不調,晡熱內熱,或繭唇流注等證,致兒為患者,令子母俱服之。
辰砂膽星膏,治小兒痰熱氣熱,氣急喘嗽,驚悸不安。
白話文:
依愚者淺見:若乳母思慮過度、憂愁傷及脾臟,導致氣血不足、發熱、食慾不振、身體疲倦;或脾臟虛弱,不能統領攝納血液,導致陰血妄行;或健忘、心神不寧、驚悸、睡眠不足;或心臟及脾臟疼痛、自汗、盜汗;或四肢腫脹疼痛、大便不調;或女子經期不調、午後發熱、內熱;或嘴脣乾裂、流涎等症狀,皆可藉由讓嬰兒接種患者的乳汁,使母子同服,獲得治療。
辰砂(一錢),牛膽南星(一兩),琥珀,青礞石末(各一錢),天竺黃(二錢),甘草(五分),麝香(少許)
白話文:
硃砂(六克),南星經牛膽汁加工(三十克),琥珀、青礞石末(各六克),鬱金(十二克),甘草(三克),麝香(少許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芡實大。每服半丸,不拘時,生薑湯化下。
木通散,治小兒肝心有熱驚悸,用此藥瀉肝風,降心火,利驚熱。
白話文:
上方製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丸,大小如同芡實。每次服用半丸,不限時間,用生薑湯送服。
木通散,用於治療小兒肝心熱引起的驚悸,此藥能瀉肝風,降心火,袪除驚熱。
羌活,山梔子(各二錢),大黃(煨),木通,赤茯苓,甘草(各一錢)
上銼。每服二錢,入紫蘇葉些少,水一盞,煎至五分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羌活,山梔子(各八公克),大黃(煨過),木通,赤茯苓,甘草(各四公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