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2)
集之二·肝臟部 (2)
1. 肝
若既下而食少飲湯,或腹作脹者,此脾氣內虛也,宜用白朮散補之。氣血素弱,或因病後,或服攻伐之劑,而手尋衣領,咬牙呵欠,目淡青者,乃肝經虛甚也,急用地黃丸以補腎肝。哽氣,短氣,長出氣,乃肺經虛甚也,急用異功散以補脾肺。若申酉時叫哭直視,呵欠頓悶,項急驚悸,手足搖動,發熱飲水者,此風火相搏而勝肺金也,用柴胡梔子散以治肝火,生肝血。用異功散補脾土,生肺金。
若唇白者,為脾絕不治。
〔海〕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,廿草。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川芎。以辛補之,細辛。以酸瀉之,芍藥。肝虛以生薑、陳皮之類補之。虛則補其母,腎者肝之母也,以熟地、黃柏、補腎,如無他證,錢氏地黃丸補之。補肝丸,四物湯內加防風、羌活等分,為細末,煉蜜為丸是也。
鎮肝丸,即瀉青丸去梔子、大黃是也。治肝虛,錢氏補腎地黃丸,肝實,以白芍藥瀉之。如無他證,錢氏瀉青丸主之。實則瀉其子,心乃肝之子,以甘草瀉心。
瀉青丸(錢氏),又名,瀉肝丸
當歸(去蘆,焙),龍膽(焙),川芎,山梔子(仁),川大黃(濕紙裹,煨),羌活,防風(去蘆。各等分)
上為末,煉蜜和丸,芡實大。每服半丸至一丸,煎竹葉湯、同沙糖溫水化下。
〔薛〕前方,足厥陰經解散肌表,疏通內熱之藥也,若大便秘結,煩渴飲冷,飲食如常者,屬形病俱實,宜用此以瀉之。若大便調和,煩渴飲冷,目淡青色,屬病氣實而形氣虛,宜用抑肝散平之。若大便不實,作渴飲湯,飲食少思,肢體倦怠者,屬形病俱虛,宜用地黃丸補之。
抑肝散,治肝經虛熱發搐,或發熱咬牙,或驚悸寒熱,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,腹脹少食,睡臥不安。
軟柴胡,甘草(各五分),川芎(八分),當歸,白朮(炒),茯苓,釣藤鉤(各一錢)
上水煎。子、母同服。如蜜丸,名抑青丸。
大青膏(方見驚搐),大黃丸(方見腹脹),異功散(方見吐瀉),白朮散(方見渴),柴胡梔子散(方見諸熱),利驚丸,涼驚丸,羌活膏(三方俱見驚搐),洗心散
白話文:
如果病人吃了藥之後,食慾反而變差,而且喝湯喝得少,或是肚子脹氣,這是因為脾胃虛弱,應該用白朮散來補養脾氣。
如果病人本來就氣血虛弱,或是因為生病之後,或是吃了太過強烈的藥物,出現手會去抓衣領、咬牙、打呵欠、眼睛呈現淡淡的青色,這是肝經虛弱到極點的徵兆,要趕快用地黃丸來滋補腎臟和肝臟。
如果病人出現呼吸不順暢、呼吸短促、經常深呼吸的狀況,這是肺經虛弱到極點的徵兆,要趕快用異功散來補養脾臟和肺臟。
如果病人在下午三點到七點之間哭鬧、眼睛直視、打呵欠時精神恍惚、脖子僵硬、驚嚇心悸、手腳抖動、發燒、想喝水,這是風和火相互搏擊,導致肺金衰弱,應該用柴胡梔子散來治療肝火,並滋養肝血;用異功散來補養脾土,並滋養肺金。
如果病人嘴唇呈現蒼白色,代表脾氣已經衰竭,無法醫治。
肝臟的毛病是屬於急症,要趕快吃甘甜的東西來緩和,例如甘草;肝臟的氣容易散掉,要趕快吃辛辣的東西來疏散,例如川芎;用辛辣的藥物來補養,例如細辛;用酸味的藥物來疏泄,例如芍藥;肝虛弱的話,可以用生薑、陳皮這類的藥物來補養。虛弱的時候要補養它的母親,腎臟是肝臟的母親,可以用熟地、黃柏來補養腎臟,如果沒有其他症狀,可以使用錢氏地黃丸來補養。補肝丸,就是用四物湯加上防風、羌活,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。
鎮肝丸,就是把瀉青丸去掉梔子、大黃;用來治療肝虛,可以用錢氏補腎地黃丸,如果肝實,可以用白芍藥來疏泄。如果沒有其他症狀,可以用錢氏瀉青丸為主來治療。實證的話要疏泄它的孩子,心是肝的孩子,可以用甘草來疏泄心火。
瀉青丸(錢氏),又叫做瀉肝丸。
成分有:當歸(去掉蘆頭,烘焙)、龍膽(烘焙)、川芎、山梔子(仁)、川大黃(用濕紙包住,煨過)、羌活、防風(去掉蘆頭。各等分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做成藥丸,大小像芡實。每次服用半丸到一丸,用竹葉湯或是溫開水加入少許砂糖化開服用。
這個藥方,是治療足厥陰經,能夠解散肌肉表面的邪氣,疏通體內的熱氣;如果病人大便乾結、口渴想喝冰冷的飲料、食慾正常,這是身體和病邪都屬於實證,應該用這個藥方來瀉熱;如果病人大便正常、口渴想喝冰冷的飲料、眼睛呈現淡淡的青色,這是病邪屬於實證但是身體氣虛,應該用抑肝散來平肝;如果病人大便稀溏、口渴想喝湯、食慾不佳、身體疲倦,這是身體和病邪都屬於虛證,應該用地黃丸來補養。
抑肝散,用來治療肝經虛熱引起的抽搐,或是發燒咬牙,或是驚嚇心悸寒熱,或是肝木克制脾土而引起的嘔吐痰涎、腹脹食慾不振、睡不安穩。
成分有:軟柴胡、甘草(各五分)、川芎(八分)、當歸、白朮(炒)、茯苓、釣藤鉤(各一錢)
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。兒童和母親可以一起服用。也可以做成蜜丸,叫做抑青丸。
大青膏(藥方在治療驚搐的篇章)、大黃丸(藥方在治療腹脹的篇章)、異功散(藥方在治療嘔吐腹瀉的篇章)、白朮散(藥方在治療口渴的篇章)、柴胡梔子散(藥方在治療各種發熱的篇章)、利驚丸、涼驚丸、羌活膏(這三種藥方都在治療驚搐的篇章)、洗心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