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11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二·肝臟部 (11)

1. 目動咬牙

〔薛〕小兒驚後目微動咬牙者,皆病後亡津液,不能榮其筋脈也,亦有肝經虛熱而生風者,當審其氣血有餘不足而治之。其日中發熱飲冷而動者,氣有餘也,用瀉青丸。夜間盜汗及睡不寧而動者,血不足也,用地黃丸。或因肝經風邪傳於脾腎者,亦令咬牙,先用柴胡清肝散,次用五味異功散、六味地黃丸。

白話文:

薛氏說:小兒驚嚇後眼睛微動、牙齒緊咬的,都是因為生病後津液耗盡,筋脈得不到濡養。還有一種是肝經虛熱生風引起的。必須辨別他們的氣血是過多還是不足,然後再進行治療。

如果是在白天發熱、喝冷飲後發作的,是氣有餘,要用瀉青丸來治療。

如果是在晚上盜汗、睡不安寧時發作的,是血不足,要用地黃丸來治療。

如果有的是因為肝經的風邪傳到脾腎引起的咬牙,先用柴胡清肝散來治療,然後再用五味異功散和六味地黃丸來治療。

若因脾胃虛熱,用補中益氣湯加芍藥、山梔。實熱用瀉黃散。蓋牙床屬手足陽明故也。若肝腎熱,用六味地黃丸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脾胃虛弱、引起體內有熱,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芍藥、山梔子來治療。若是體內有實熱,則服用瀉黃散。因為牙牀屬手足陽明經絡,所以會使用這些藥物治療。如果因肝腎熱引起的疼痛,則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。

2. 泄瀉

〔薛〕小兒驚瀉者,肝主驚,肝木也,盛則必傳克於脾,脾土既衰,則乳食不化,水道不調,故泄瀉色青或兼發搐者,蓋青乃肝之色,搐乃肝之證也。亦有因乳母脾虛受驚,及怒動肝火而致者,經曰: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飧泄,法當平肝補肺,慎勿用峻攻之藥,脾氣益虛,肝邪彌甚,甚至抽搐反張者,亦肝火熾盛,中州虧損之變證也。

白話文:

(薛氏):小兒驚嚇瀉肚子,主因是肝主驚,肝屬木,太過亢盛則會傳克脾,脾屬土被剋制後就會衰弱,因此乳食無法消化吸收、水路不調而導致腹瀉,瀉出來的便便顏色青綠或是兼有抽搐,那是因為青色是肝的顏色,抽搐是肝的證狀。也有可能,是因為奶媽脾虛受到驚嚇,或是生氣動怒肝火旺盛而導致小兒驚嚇瀉肚子。經典說:發怒則氣往上逆,嚴重時會吐血或腹瀉,治療方法應當是平肝補肺,要小心不要使用峻攻的藥物,否則脾氣會更虛,肝火更盛,甚至會出現抽搐反張的現象,也是因為肝火旺盛、中州脾胃虧虛的變化證狀。

凡見驚證,即宜用四君、六君、異功散、等方加白附子定風,柴胡平肝引經以杜漸,則必不至瀉搐而自安矣,今已見瀉吐驚搐,尚不知補脾平肝,以保命、抱龍、鎮驚等藥治之,其亦去生遠矣。

白話文:

凡是見到驚厥的症狀,就應當立即使用四君、六君、異功散等方劑,再加入白附子來平定風,再加入柴胡來平肝引經,以防微杜漸。這樣一來,驚厥症狀就一定不會發展到瀉搐的地步,患者也就可以安然無恙了。如果已經出現了瀉吐驚搐的症狀,還不知道要補脾平肝,用保命、抱龍、鎮驚等藥物來治療,那就離死亡不遠了。

3. 腹痛

蟬蛻釣藤飲,治肚疼驚啼。

白話文:

蟬蛻釣藤飲,用來治療肚子痛和因驚嚇而哭啼。

釣藤鉤,天麻,茯苓,川芎,白芍藥(各三錢),甘草,蟬蛻(各一兩)

上,入燈心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釣藤鉤、天麻、茯苓、川芎、白芍藥(各30公克),甘草、蟬蛻(各60公克)

4. 煩渴

閻氏云:驚風或泄瀉等證煩渴者,皆津液內耗也,不問陰陽,宜煎錢氏白朮散,使滿意取足飲之,彌多彌好。

清心丸,治驚熱煩躁。

白話文:

閻氏名醫說:驚風或泄瀉等疾病,感到煩躁口渴,都是津液流失耗損,不分陰證陽證,都應該煎服錢氏白朮散,讓病人盡量喝,喝得越多越好。

人參,茯神,防風,硃砂,柴胡(各三錢),金箔(三十片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一二丸,竹瀝調下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茯神、防風、硃砂、柴胡(各三錢),金箔(三十片)。

神芎丸,治風熱壅滯,頭目昏眩,口舌生瘡,牙齒疳蝕,或遍身瘡疥,咬牙驚惕怔忡,煩躁作渴,或大便澀滯,或積熱腹滿,驚風潮搐等證。

白話文:

神芎丸,用於治療風熱壅滯,導致頭目昏眩、口舌生瘡、牙齒疳蝕,或遍身瘡疥、咬牙驚惕怔忡、煩躁作渴,或大便澀滯、或積熱腹滿、驚風潮搐等證。

大黃(生),黃芩(各二兩),生牽牛末(一兩),滑石(四兩),黃連,薄荷葉,川芎(各半兩)

上為末,水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四丸,溫熱水下。

白話文:

大黃(生)、黃芩(各兩)、生牽牛末(一兩)、滑石(四兩)、黃連、薄荷葉、川芎(各半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