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二·肝臟部 (3)

1. 腹痛

升麻,芍藥,葛根,人參,川芎,甘草,防風,羌活(各四分)

上,用水一鍾半,生薑三片,煎至五分,溫服。

〔丹〕吳店子出痘瘡腹痛。

丁香(二枚),官桂,芍藥(各一錢),白朮,當歸(各五分)

上,作一帖服。

如身不甚熱,或時發寒,或嘔吐,六脈虛細,四肢逆冷而腹痛者,陳氏木香散主之(痘瀉利)。腹痛面青,而手足冷者,脾胃虛寒證也,宜益黃、理中輩主之。理中湯加白芍藥、桂。

上三條,以溫藥治寒痛例。作渴飲湯,手足並冷者,宜之。

〔婁〕嘗治痘始出腹痛,或身痛,脈洪數者,解表涼藥加芍藥、甘草漸安。

按:解表涼藥,即升麻湯、連翹升麻湯、雙解散之類,加者倍而用之也。

上一條,以涼藥治熱痛例。作渴飲冷,手足並熱者,宜之。

如瘡已出,至收靨時原無腹痛,忽然作痛,此必有飲食也,消息審問,曾因飲冷水者,五苓散主之,或用黃耆建中湯加白朮、乾薑、人參。曾傷食者,問傷何食,丁香脾積丸主之,用原物湯送下。〔張〕傷食腹痛,不可用巴豆、大黃輩,只宜平胃助氣之劑,如平胃散、小異功散、橘皮湯(吐逆)皆可。〔薛〕噯腐吞酸,大便穢臭,乳食停滯也,用保和丸消之(傷食)。

若靨後傷食,食蒸發搐而嘔吐腹痛者,治法見驚搐條。靨後熱多,大便實,糞黑,腹痛者,蓄血也,犀角地黃湯主之。

如發熱時心腹絞痛,煩悶叫呼,或瘡陷伏,脹滿疼痛,喘促者,此毒惡之氣,攻刺腸胃,燔灼臟腑,必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腹痛

升麻、芍藥、葛根、人參、川芎、甘草、防風、羌活各取四分,加水一碗半,放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下一半,溫熱服用。

吳店子治療出痘瘡時引起的腹痛,使用丁香兩枚,官桂、芍藥各一錢,白朮、當歸各五分,作成一帖服用。

如果身體不太發熱,或時而發冷,或出現嘔吐,脈象虛弱細微,四肢冰冷而腹痛,使用陳氏木香散來治療(適用於痘瘡引起的腹瀉)。腹痛且臉色發青,手腳冰冷,這是脾胃虛寒的症狀,應使用益黃散、理中湯之類的方劑來治療。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白芍藥和桂枝。

以上三條記錄,是使用溫熱藥物治療寒性腹痛的例子。如果感到口渴想喝水,手腳都冰冷,就適合使用這些藥方。

婁醫師曾治療出痘初期出現腹痛或身體疼痛,脈象洪大且頻數的病人,使用解表清熱的藥物,並加入芍藥和甘草,病情逐漸好轉。

說明:這裡提到的解表清熱藥物,是指像升麻湯、連翹升麻湯、雙解散之類的方劑,可以加倍使用芍藥和甘草。

以上這條記錄,是使用寒涼藥物治療熱性腹痛的例子。如果感到口渴想喝冷飲,手腳發熱,就適合使用這些藥方。

如果痘瘡已經長出,到了快結痂的時候,原本沒有腹痛,卻突然感到腹痛,這必定是因為飲食不當。要仔細詢問病患,如果曾喝過冷水,就使用五苓散來治療,或使用黃耆建中湯,並加入白朮、乾薑、人參。如果是因傷食而腹痛,要詢問吃了什麼食物,使用丁香脾積丸來治療,用原方熬的湯送服藥丸。張醫師認為,因傷食引起的腹痛,不可使用巴豆、大黃之類的瀉藥,只能使用平和健脾的藥物,例如平胃散、小異功散、橘皮湯(若有嘔吐)都可以使用。薛醫師認為,若出現噯氣腐臭、吞酸、大便穢臭等症狀,是乳食停滯,應使用保和丸來幫助消化(用於治療因傷食引起的症狀)。

如果結痂後又因傷食,導致發熱抽搐、嘔吐腹痛,治療方法請參考驚搐篇。如果結痂後發熱嚴重,大便乾硬且顏色黑,並出現腹痛,這是因為體內有瘀血,應使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。

如果在發熱時,出現腹部絞痛,煩躁不安、大聲呼叫,或者痘瘡陷伏、腹脹疼痛、呼吸急促等症狀,這是因為毒邪侵犯腸胃,燒灼臟腑,此種情況預後不良,難以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