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二·肝臟部 (1)

1. 眼目

〔萬〕目者,心之使也神所寓焉。發熱之初,觀其兩目,神倦不欲開者,痘也。目中汪汪若水者,疹也。諸瘡皆發於心,故候見於目也,目赤者,熱甚也,心惡熱,急解之。經曰:肝通竅於目。瘡疹發熱目連札者,肝有風也,風入於目,上下左右如風吹,不輕不重,兒不能任,故目連札也。目直視者,肝有熱也,熱入於目,牽其筋脈,兩眥俱緊,不能轉眄,故目直也。

得心熱則搐者,風火相摶也。痘瘡發搐,此其常候,但瀉心肝上之火,搐止則吉,搐不止則凶。《針經》曰:五臟六腑之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,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,筋之精為黑睛,血之精為絡,氣之精為白睛,肉之精為餉束裹擷。痘瘡之毒,發於五臟六腑,毒之甚者,眼必受之,古人留護眼之法,其意深矣。

凡瘡出太甚,兩眼常出淚者,肝熱也,此時眼中無瘡,但內服瀉肝火之藥,蓋眼中之痘,常在收靨不齊之後有之。如瘡入目成膚翳者,切不可用點藥,損睛破瞳,成廢人矣。痘瘡收後目不可開者,肝熱則目澀不敢開,明暗皆然,心熱見明則合,暗處則開,謂之羞明,此有餘熱在心肝也。如瘡未成膿,腫去目開者,瘡已過期。

收靨不齊,目閉不開者,瘡壞欲變。目上竄者,心絕也。直視不轉者,腎絕也。非泣而淚自出者,肝絕也。微瞑者,氣脫也。血貫瞳子者,火勝水竭。皆死候也。護眼法,見見形證治。

痘毒入眼,而虛弱者不宜涼劑,俟靨後治之,雖有目翳,切不可用點藥,只宜活血解毒,俟五臟和平,翳當自去,若誤用點藥,則非徒無益,而反害之。〔丹〕如痘傷眼,必用山梔、赤芍、決明、歸鬚、連翹、防風、桔梗、升麻,小劑末之調服,如眼無光,過百日後血氣完復,則自明矣。

〔張炳〕治瘡疹後毒氣攻眼,或生翳膜赤黑之類。宜用四物湯加荊芥、防風煎服,兼用黑豆皮、穀精草、海蛤、甘草等分,為末,用熟豬肝切片蘸服,神妙。(一方,治痘毒目翳,用江西蛤粉、黑豆皮、甘草、密蒙花等分,為末調服)。

〔丹〕痘後生翳,數服效。用葳靈仙仙靈脾等分,洗淨,不見火與日,為細末,每服隨時,宜第三次米下。

〔錢氏〕,黃柏膏,痘初出塗面,護眼(方見證治大法)。調肝散治瘡疹太盛,服之不入眼(方見痘密)。羊肝散(即下密蒙散,方見活人法)。

蟬蛻散,治癍瘡入眼,半年已里者,一月取效。

豬羊蹄甲(二兩,入罐子內,鹽泥固封,燒、存性),蟬蛻(去土,取末,一兩)

上二味,研入羚羊角細末二分,拌勻,每服一字,百日外兒一二分,三歲三四分,漿水或新水調下,日三四、夜一二,食後。一年以上者不治。

治瘡疹入眼,。

白話文:

眼睛,是心臟的使者,精神寄託的所在。發燒初期,觀察兩眼,如果精神疲倦、不想睜開,這是痘疹。眼中淚汪汪像有水,這是麻疹。各種瘡瘍都從心而發,所以會在眼睛上表現出來。眼睛發紅,是熱邪很嚴重,心臟怕熱,要趕快降火。經書說:「肝臟的氣機與眼睛相通。」麻疹發燒時,如果眼睛不停眨動,是肝有風邪,風邪侵入眼睛,上下左右像風吹一樣,時輕時重,孩童無法承受,所以眼睛才會不停眨動。眼睛直視前方,是肝有熱邪,熱邪侵入眼睛,牽動筋脈,兩眼角都緊繃,無法轉動,所以眼睛直視。

如果因為心熱而抽搐,是風邪與火邪互相搏擊。痘瘡發作時抽搐,這是常見的情況,只要瀉心肝的火,抽搐停止就沒事,如果抽搐不停就凶險了。《針灸經》說:五臟六腑的精氣,都向上注入眼睛,形成眼睛的精華。精華的居所是眼球,骨的精華是瞳孔,筋的精華是黑眼珠,血的精華是脈絡,氣的精華是白眼珠,肉的精華則是眼皮周圍的肌肉。痘瘡的毒素,從五臟六腑發出,毒性很強時,眼睛一定會受到影響,古人留下保護眼睛的方法,意義很深遠。

凡是瘡瘍發得太嚴重,兩眼常常流淚,是肝有熱邪。這時眼睛裡沒有瘡,只要內服瀉肝火的藥。因為眼睛裡的痘疹,常常在收痂不完全時才出現。如果瘡進入眼睛,形成眼翳,千萬不要用藥點眼,以免損傷眼睛,破壞瞳孔,成為殘廢。痘瘡痊癒後,眼睛無法睜開,是肝有熱邪,導致眼睛乾澀不敢睜開,無論明暗都這樣;如果是心有餘熱,見到光亮就閉上,在暗處才能睜開,這稱為「畏光」,這是心肝還有餘熱。如果瘡還沒有化膿,腫脹消退後眼睛就能睜開,表示瘡已經過了時期。

收痂不完全,眼睛閉上無法睜開,是瘡瘍已經壞死、將要變症。眼睛向上看,是心氣耗盡。眼睛直視不動,是腎氣耗盡。沒有哭卻淚水自己流出來,是肝氣耗盡。眼睛微微閉上,是元氣散失。眼睛中的血管貫穿瞳孔,是火邪太盛、水液枯竭。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。保護眼睛的方法,要根據病症來治療。

痘毒侵入眼睛,如果身體虛弱,不適合用寒涼的藥,要等收痂之後再治療。即使有眼翳,也千萬不要用藥點眼,只要活血解毒,等五臟平和,眼翳自然會消退。如果誤用藥物點眼,不但沒有幫助,反而有害。痘瘡傷害眼睛,一定要用山梔子、赤芍、決明子、當歸鬚、連翹、防風、桔梗、升麻等藥,製成小劑量的藥末調服。如果眼睛沒有光澤,過一百天後血氣恢復,自然就會明亮。

張炳說:治療瘡疹後毒氣侵襲眼睛,或產生翳膜、赤黑等症狀,應該用四物湯加荊芥、防風煎服。同時用黑豆皮、穀精草、海蛤、甘草等份,磨成粉末,用煮熟的豬肝切片蘸著吃,效果神奇。(另一個藥方,治療痘毒引起的眼翳,用江西蛤粉、黑豆皮、甘草、密蒙花等份,磨成粉末調服)。

痘瘡後產生眼翳,服用幾次就有效果,用威靈仙、淫羊藿等份,洗淨後,不能見火和陽光,磨成細末,每次隨意服用,用第三次的洗米水送服。

錢氏的黃柏膏,在痘瘡剛發出時塗抹臉部,可以保護眼睛(藥方在《證治大法》中)。調肝散治療瘡疹太嚴重,服用後不會侵入眼睛(藥方在《痘密》中)。羊肝散(就是下面的密蒙散,藥方在《活人法》中)。

蟬蛻散,治療癍瘡侵入眼睛,半年還沒痊癒的,一個月就會見效。

豬羊蹄甲(二兩,放入罐子裡,用鹽泥封固,燒成炭,存性),蟬蛻(去掉泥土,取粉末,一兩)。

將以上兩味藥,研磨後加入羚羊角細末二分,混合均勻,每次服用一字(約0.3克),百日外的嬰兒服用一二分(約0.06-0.12克),三歲的兒童服用三四分(約0.18-0.24克),用米漿水或新水調服,每天服用三四次,晚上服用一兩次,飯後服用。超過一年的病患不治。

治療瘡疹侵入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