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)
集之六·心臟部四 (4)
1. 厥逆
逆者,四肢逆而不溫也,厥者,冷也,又甚於逆。四肢者,諸陽之本,常宜和暖,如指頭微寒者,陽氣衰也(陽氣起於十指之端),足心冷者,陰氣勝也(陰脈集於足下而趣於足心)。如瘡本焦黑,煩渴頓悶,喘促而厥逆者,此陽毒內陷,熱氣逆伏,手足為之冷,所謂熱深厥亦深,火極似水者。如瘡本灰白,泄利而厥逆者,此元氣虛憊,陰陽不相順接,而手足為之冷也。
瘡疹之候,頭常欲涼,足常欲溫,故頭溫足冷者不治。厥逆乃瘡家惡證也。
如因熱深而厥者,大便不通,三乙承氣湯(便悶)主之。瘡黑者,百祥丸、牛李膏主之(俱見黑陷)。如因泄利氣虛而厥者,陳氏木香散(瀉)、異功散(出不快)主之。但十指頭微寒者,四君子湯(不能食)理中湯(吐利)並加桂主之。痘瘡發熱,手足卻宜和暖,雖云足屬腎,要涼,涼非冷也,只與常人同,遍身皆熱,而此同常人,故稱涼,亦和暖之意,非真冷也。
若手足冷,由其人曾多吐瀉,脾臟虛怯,脾主四肢,所以冷,冷為惡候,不可單用發表,反損脾胃,宜和中、發表兼用。痘出以脾胃為主,又宜急與術作湯以飲之,不可因循空談廢事也,先以黃耆建中湯(腹痛)加防風、羌活,或四君子湯加黃耆、桂枝、防風以發之,發後以四君子湯加黃耆、白芍藥、當歸、桂心以補脾胃,養氣血,而助痘瘡之成就也。
如瘡始出,手足便冷者,其人先有吐利,四肢者皆稟氣於胃,脾胃氣弱,不得至經,理中湯加桂主之。
參附湯,治痘疹陽氣虛寒,咬牙寒戰,手足並冷,或吐瀉不食,飲沸湯不知熱,用獨參湯加好真附,炮如法者,每劑先加一錢,未應多加之,更不應,加至四五錢,或等分亦無妨,但用之以運其陽氣,如已脫者,不治。
二神散,治傷冷體寒,肢冷腹痛,口氣冷,難發難壯,暫用。
丁香(九粒),乾薑(一錢,煨)
上為末。每服五分,白湯送下。蓋被片時,令脾胃溫暖,陰反陽回,則痘變順矣,量兒大小輕重用之。
白話文:
所謂的「厥逆」,指的是四肢冰冷不溫的狀況。「逆」是指四肢不溫暖,「厥」則是寒冷,而且比「逆」更嚴重。四肢是陽氣的根本,通常應該溫暖。如果只是指尖稍微冰冷,表示陽氣衰弱(陽氣從十指尖端開始)。如果腳心冰冷,表示陰氣旺盛(陰經脈聚集在腳底並通往腳心)。
如果瘡瘍本來是焦黑色的,而且出現煩躁口渴、精神恍惚、呼吸急促等症狀,同時伴隨厥逆,這是陽毒內陷,熱氣逆伏所致,使得手腳冰冷,這就是所謂「熱深厥亦深」,就像火燒到極點反而看似水一樣。如果瘡瘍本來是灰白色的,而且出現腹瀉和厥逆,這是因為元氣虛弱,陰陽不協調,導致手腳冰冷。
長瘡疹時,頭部通常喜歡涼爽,腳部通常喜歡溫暖。因此,頭部溫熱、腳部冰冷,代表病情危險。厥逆是瘡疹患者病情惡化的徵兆。
如果因為熱邪深重而導致厥逆,而且大便不通,應該使用三乙承氣湯(用於大便不通暢)來治療。如果瘡瘍呈現黑色,應該使用百祥丸、牛李膏(這兩者都用於治療瘡瘍黑色內陷)來治療。如果因為腹瀉氣虛而導致厥逆,應該使用陳氏木香散(用於腹瀉)、異功散(用於排便不暢)來治療。如果只是十個指尖稍微冰冷,應該使用四君子湯(用於食慾不振)或理中湯(用於嘔吐腹瀉),並加入桂枝來治療。長痘瘡發熱時,手腳應該保持溫暖,雖然說腳屬於腎,應該涼爽,但這個涼爽不是指冰冷,而是像一般人一樣,全身都發熱,但腳部也是溫暖的,所以稱之為「涼」,也是溫暖的意思,不是真的寒冷。
如果手腳冰冷,是因為這個人曾經多次嘔吐腹瀉,導致脾臟虛弱。脾主四肢,所以四肢會冰冷。這種冰冷是病情惡化的徵兆,不能單純使用發散藥物,反而會損傷脾胃。應該同時使用調和脾胃和發散的藥物。痘瘡的治療重點在於脾胃,所以應該立即使用術作湯來服用,不要因為拖延而耽誤病情。可以先使用黃耆建中湯(用於腹痛)加入防風、羌活,或者四君子湯加入黃耆、桂枝、防風來發散邪氣。等邪氣發散後,再使用四君子湯加入黃耆、白芍藥、當歸、桂心來補養脾胃,滋養氣血,幫助痘瘡的生成。
如果瘡瘍剛開始長,手腳就冰冷,表示這個人之前有過嘔吐腹瀉。四肢的氣血都來自於胃,如果脾胃氣虛弱,氣血就不能到達經脈,應該使用理中湯加入桂枝來治療。
參附湯,可以用於治療痘疹陽氣虛寒,出現咬牙、寒戰、手腳冰冷,或者嘔吐腹瀉、食慾不振、喝熱水也不覺得燙等症狀。可以使用獨參湯加入炮製過的真附子,每劑先加入一錢,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逐漸增加,甚至加到四五錢,或者等量使用也可以。目的是為了運化陽氣,如果已經出現脫證,則無法治療。
二神散,可以用於治療因受寒而體質虛寒,導致四肢冰冷、腹痛、口氣冷,痘瘡難以發出和壯大的情況,可以暫時使用。
配方:丁香(九粒),乾薑(一錢,煨過)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分,用白開水送服。服用後蓋上被子片刻,使脾胃溫暖,陰氣回轉陽氣恢復,這樣痘瘡就會順利生長。劑量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病情輕重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