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8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8)

1. 大小便閉

〔劉提點〕云:疹痘最要大小腑分曉,所以錢氏四聖散用木通、枳殼極妙若大小腑自流利,則不必苦泥。〔萬〕凡瘡疹,小便欲長,大便欲實,經曰:小便數者,大便必硬。雖二三日不更衣,無苦也,如小水少,則病進,蓋心主瘡而屬火,心移熱於小腸,小腸移熱於膀胱,膀胱為津液之府,氣化則出,氣為火食,不能傳化而津液不出,故小便悶也。

瘡疹發熱,大便欲潤,若二三日不行,宜急利之,恐腸胃不通,榮衛不行,瘡出轉密也,惟瘡起發之後,大便卻宜堅實,如能食而大便常行者,不須忌之,若過四五日不行,則熱盛生濕,其瘡難靨,亦宜微利之。設使大小便俱不通,則邪毒內蓄,三焦阻絕,經曰:一息不運,則機緘窮。

故大小便不通者死。

凡痘子,要大小便自調,則裡氣和,無留邪也,故小便宜長而清,如小便赤澀,導赤散(心)。小便短少,八正散。瘡出太密,小便不通者,連翹湯。蓋瘡子發熱,不可驟去,惟利小便以折其鬱。如痘稠密小便少者,此氣血衰少,津液虛耗,非熱也,不可利之,反損真陽之氣,十全大補湯(汗)主之。

能食者大便宜潤,有入必有出也,不能食者大便宜實,存舊穀氣以養血氣也,如四五日不行,大便結燥者,用膽導法導之。不通,以三黃丸(熱)微利之。如大結腹脹者,以三乙承氣湯下之。如大便泄瀉,即止之,蓋痘瘡要裡氣實,恐瀉得脾胃虛也,輕則理中湯丸(瀉利)益黃散(脾)豆蔻丸,甚則陳氏木香散(俱瀉利)、異功散(出不快)主之。

〔聞人氏〕云:痘出正盛,喘促腹滿,手掌心並腋下有汗,或譫語妄言,小便赤而大便不通者,小承氣湯(傷寒)之類下之。若面赤黃,大便秘澀,小便少而或嘔者,宜小柴胡湯(發熱)。

熱甚而榮衛閉塞,則毒氣彌蔓,如里毒盛者,大便不通,小便如血,如表毒盛者,成為癰瘡,身上破裂,此皆因不曾解利之故,俱宜犀角地黃湯(失血)、小柴胡湯加生地黃、四順飲(發熱)、牛黃散(腹痛)、紫雪(大科發熱)輩救之。若毒凝血聚,瘡成黑色,大小便秘,喘急煩躁者,治法見驗色條。

治大小便俱不通。以皂莢燒灰,存性,為末,米飲調下。

葵子末一合,水一盞,煮至半鍾,入豬脂半兩,空心服。

【小便不利】《痘疹方》云:痘疹未出之先,小便不利,熱盛者,恐欲起驚,用導赤散(心)微解之。熱入膀胱,如有血淋,犀角地黃湯(失血)。初出不快,小便赤澀,四聖散(見形出不快)。已出而赤澀,白朮散(渴)加木通,五苓散加木香(丹溪用五苓散加麥門冬煎服)。

收靨之後,小便不利,煩熱而渴,豬苓散(痘後)。〔薛〕前證當分所因,若小腸熱結,用導赤散。肝經熱,用柴胡麥門冬湯(痘後)。脾經熱,用犀角地黃湯。肺經熱,用生地黃湯(痘咳嗽)。腎經熱,地黃丸(腎)。靨後氣血虛弱,用八珍湯(虛羸)。中氣虛弱,用五味異功散(吐瀉)。

白話文:

大小便不通暢

劉提點說:麻疹和痘疹最重要的是觀察大小便的情況,所以錢氏的四聖散用木通和枳殼非常巧妙。如果大小便能自行順暢,就不必太過擔心。

萬氏認為:凡是患瘡疹,小便應該偏長,大便應該偏硬。古書說:「小便次數多的人,大便一定會硬。」即使兩三天沒有排便,也不會有大問題。如果小便量少,病情就會加重,因為心臟主管瘡疹,屬火,心臟的熱會傳到小腸,小腸的熱會傳到膀胱。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地方,透過氣化作用排出。但如果氣的火性太盛,無法傳化津液,就會導致小便不暢。

患瘡疹發燒時,大便應該潤澤。如果兩三天沒有排便,應該盡快用藥幫助排便,以免腸胃不通,導致營養無法運行,使得瘡疹長得更密集。只有在瘡疹發出來後,大便才適合偏硬。如果能正常飲食且大便順暢,就不需要太過在意。但如果超過四五天沒有排便,就會因為熱盛而產生濕氣,瘡疹難以痊癒,此時也應該用藥稍微幫助排便。假如大小便都不通暢,邪毒就會累積在體內,阻礙三焦的正常運作。古書說:「只要稍微停止運行,身體的機能就會完全停擺。」所以大小便不通暢是會致命的。

長痘子的時候,要讓大小便自行調節,體內氣機才會平和,不會殘留邪氣。所以小便應該偏長且清澈。如果小便呈現赤色且排尿困難,可以用導赤散來治療(對應心經)。如果小便量少,可以用八正散來治療。如果瘡疹長得太密集,小便不通暢,可以用連翹湯來治療。瘡疹發熱時,不能立即壓制,要透過利尿來疏解鬱熱。如果痘疹長得密集且小便量少,這是因為氣血衰弱、津液虛耗所致,不是因為熱氣,不能用利尿的方式治療,反而會損耗真陽之氣,應該用十全大補湯來治療。

能正常飲食的人,大便應該潤澤,因為有攝入就應該有排出。不能正常飲食的人,大便應該偏硬,這是為了保存舊有的穀氣來滋養氣血。如果四五天沒有排便,大便乾燥,可以用膽導法來幫助排便。如果還是不通,可以用三黃丸稍微幫助排便。如果大便嚴重阻塞導致腹脹,可以用三乙承氣湯來攻下。如果大便腹瀉,就要立即止瀉,因為長痘瘡時要保持體內氣機充實,腹瀉會導致脾胃虛弱。輕微腹瀉可以使用理中湯或丸、益黃散、豆蔻丸來治療。嚴重腹瀉則可以使用陳氏木香散或異功散來治療。

聞人氏說:當痘疹長得正盛時,如果出現喘促、腹脹、手掌心和腋下出汗,或出現胡言亂語、小便赤紅且大便不通暢的情況,可以使用小承氣湯這類的藥來幫助排便。如果面色赤黃,大便阻塞難排,小便量少或嘔吐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
如果熱邪太盛,導致營衛閉塞,毒氣就會蔓延全身。如果體內毒素過盛,會出現大便不通、小便如血的情況。如果體表毒素過盛,會形成癰瘡,皮膚破裂。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及時疏通排泄所致,應該用犀角地黃湯、小柴胡湯加生地黃、四順飲、牛黃散、紫雪等藥物來治療。如果毒素凝結成血塊,瘡變成黑色,大小便阻塞,呼吸急促且煩躁,其治療方法可以參考「驗色條」的說明。

治療大小便都不通暢的方法:將皂莢燒成灰,保留藥性,研磨成粉,用米湯調服。

將葵子研磨成粉,取一合,用一碗水煮到剩半碗,加入半兩豬油,空腹服用。

小便不順暢

《痘疹方》說:在痘疹還沒發出來之前,如果小便不順暢,而且有熱象,可能是要出現驚厥的前兆,可以用導赤散來稍微疏解。如果熱邪進入膀胱,出現血尿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。如果剛開始長痘子時不順暢,小便赤澀,可以用四聖散。如果痘子發出來後,小便還是赤澀,可以用白朮散加木通,或者五苓散加木香來治療(丹溪用五苓散加麥門冬煎服)。

在痘子痊癒後,如果小便不順暢、煩躁口渴,可以用豬苓散來治療。薛氏認為:上述情況要區分原因,如果是小腸熱結,可以用導赤散。如果是肝經有熱,可以用柴胡麥門冬湯。如果是脾經有熱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。如果是肺經有熱,可以用生地黃湯。如果是腎經有熱,可以用地黃丸。如果痘子痊癒後氣血虛弱,可以用八珍湯。如果中氣虛弱,可以用五味異功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