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7)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7)
1. 瀉利
木香,大腹皮,人參,官桂,赤茯苓,青皮(去白),前胡,訶子皮,半夏,丁香,甘草(炙。各三兩)
上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三片煎,空心,溫服。
異功散《集驗方》瘡痘頭溫足冷,腹脹瀉渴。(方見痘出不快)
〔海〕瘡疹不渴,藏寒下利,四君子加乾薑減半主之。痘疹大便不固,痘漸黑陷,小兒乳母同服。
人參,白茯苓,肉豆蔻,黃耆(各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)
上㕮咀。每服一錢,水半盞,姜五片,棗一枚,煎三分。乳母倍服。若大瀉手足厥冷,加附子,用驗。
治中散,虛寒瀉利,不進飲食。
黃耆,人參,茯苓,白朮,川芎,當歸,肉桂(各五錢),肉豆蔻(麵包煨熟取去油),丁香(一錢半),木香(三錢)
上為末。每五歲用五分,好熱酒調下,衣被蓋暖,少頃,痘變紅活而起。
白話文:
瀉利
將木香、大腹皮、人參、官桂、赤茯苓、青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前胡、訶子皮、半夏、丁香、甘草(炙烤過,各三兩)這些藥材切碎。每次取二錢藥材,加水一杯,生薑三片,一起煎煮,在空腹時溫服。
這個方子叫做「異功散」,出自《集驗方》,可以治療瘡痘發作時頭部發熱、腳部冰冷,肚子脹氣、腹瀉且口渴的症狀。(這個方子更詳細的內容在治療痘疹發不出來的篇章中)。
如果患有瘡疹卻不口渴,是因為體內虛寒導致的腹瀉,可以使用「四君子湯」再加入一半劑量的乾薑來治療。如果痘疹導致大便稀溏,而且痘疹顏色逐漸變黑凹陷,大人小孩(尤其是哺乳期的婦女)都可以服用這個藥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茯苓、肉豆蔻、黃耆(各半兩),甘草(炙烤過,二錢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錢藥材,加入半杯水,生薑五片,紅棗一枚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半。哺乳期的婦女可以加倍服用。如果腹瀉嚴重到手腳冰涼,可以加入附子,效果顯著。
另外有一個方子叫做「治中散」,可以用於治療因為虛寒引起的腹瀉,以及食慾不振的狀況。
藥方組成:黃耆、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川芎、當歸、肉桂(各五錢),肉豆蔻(用麵包包裹煨熟後去除油脂),丁香(一錢半),木香(三錢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五歲的小孩服用五分,用溫熱的酒調服,然後蓋上被子保暖,過一會兒,痘疹就會變成紅色而且隆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