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6)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6)
1. 瀉利
胃主腐熟水穀,大腸主傳送已化之物,故食多少,可以知人穀氣之虛實,大便滑澀,可以知人臟腑之冷熱,大便如常,是亦瘡疹之一順也。如起發之時,忽然泄瀉,此宜急止之,恐腸胃虛,真氣脫也,須辨冷熱虛實,如瀉而手足冷,面色青白,瘡不紅綻者,冷證也,理中湯丸、豆蔻丸、益黃散(脾),甚則陳氏木香散、異功散(出不快)皆可用也。
瀉下之物黃又酸臭,渴,手足心熱,面赤,瘡紅綻焮發者,熱證也,黃芩湯、五苓散(驚)主之。脾胃怯弱,精神慢而不食者為虛,當溫養之,益黃散。身熱中滿,渴而不食者為實,當清利之,五苓散。其人或臟氣自脫,或因服寒藥,致令瘡毒陷入大腸,瀉下如豆汁,或便膿血,或便黑汁,口內臭氣,唇焦目閉,加腹脹者,必死之證。
如因飲冷水自利者,所謂濕勝則濡泄也,宜溫中利小便,以理中丸溫中,以五苓散利小便去水。
如因傷食自利者,所出酸臭,所謂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也,宜先去其積,丁香脾積丸(傷食),後補脾胃,益黃散(脾)。
如結痂之時暴泄不止者,消息所出之物,痂皮膿血者順,水穀不分者逆,如利膿血不止者,此熱毒下流也,香連丸主之。
香連丸(一名香橘丸)
黃連(一兩,以茱萸五錢同炒,去萸不用),木香(半兩),石蓮子(取肉,二錢半),陳皮(半兩)
上為末。醋調神麯糊、為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陳倉米湯下。
〔丹〕陳牙兒十九歲,出痘,有紅癍,吐瀉而渴。
蒼朮(一錢),白朮(三錢),陣皮(二錢),黃耆,茯苓,甘草(炙),縮砂,當歸(各一錢半)
姜三片,同煎服。
從子六七歲時,患瘡痘發熱,微渴自利。一小方脈視之,用木香散,每帖又增丁香十粒,予切疑焉。觀其出遲,因問自利而氣弱,察其所下皆臭滯陳積,因腸胃熱蒸而下也,恐非有寒而虛,遂急止之,已投一帖矣。繼以黃連解毒湯加白朮,與十帖以解丁香之熱,利止瘡亦出,其後肌常有微熱,而手足生癰癤,與涼劑調補,逾月而安。
一男子十餘歲出痘,熱時出,根腳密,嘔吐不食,腰背骨節痛,大渴喉痛,腹亦痛,全不食者半月餘,脈浮弦洪而數。與參、耆、歸、朮、炙甘草、陳皮、半、茯、生薑煎服之。至五日色淡,又加桂些少,歸、耆再用酒製。至七日癢甚,加丁香三粒、附子些少,癢止。至八日九日渴大作而腹泄瀉,癢甚。
至十日寒戰,遂用白朮為君,耆、陳、苓、炙甘、芩、歸為臣。至十一日不靨,或癢,或譫語,但守前藥,半月後自吐出痰多而安。
〔陳〕,十一味木香散,治疹痘腹脹、渴,其效如神。(必須審察的是寒證、六脈虛細、身不甚熱,或發寒,或嘔吐肚腹痛,或身體四肢俱冷者可用。此方出《集驗》)。
白話文:
胃負責腐熟消化食物,大腸負責傳送已消化完成的物質,所以從食量的多寡,可以判斷一個人腸胃的虛實狀況;從大便的滑利或澀滯,可以判斷一個人臟腑的寒熱情況。如果大便正常,這也是出疹子時順利的一種表現。
如果在出疹子的時候,突然發生腹瀉,這時應該趕快止瀉,以免腸胃虛弱,導致元氣散失。必須分辨腹瀉是屬於寒證、熱證、虛證還是實證。如果腹瀉時伴隨手腳冰冷、臉色青白、疹子顏色不紅潤,這是寒證,可以使用理中湯丸、豆蔻丸、益黃散(主要針對脾臟),嚴重時可以使用陳氏木香散、異功散(用於排泄不暢)。
如果腹瀉排出黃色且帶酸臭味的物質,同時感到口渴、手腳心發熱、臉色發紅、疹子紅腫發熱,這是熱證,可以使用黃芩湯、五苓散(對於驚厥有效)。如果因為脾胃虛弱,精神萎靡且食慾不振,這是虛證,應當溫補脾胃,可以使用益黃散。如果身體發熱、腹部脹滿、口渴但食慾不振,這是實證,應當清熱利濕,可以使用五苓散。
有些人可能因為臟腑本身虛脫,或因為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疹毒陷入大腸,腹瀉時排出像豆汁一樣的物質,或是排出膿血,或是排出黑色液體,口中有惡臭味,嘴唇乾裂、眼睛緊閉,加上腹脹,這就是死亡的徵兆。
如果是因為喝冷水導致腹瀉,這是所謂「濕勝則濡泄」的情況,應該溫暖中焦並利小便,可以用理中丸溫暖中焦,用五苓散利小便去除體內濕氣。
如果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腹瀉,排出的物質會有酸臭味,這就是所謂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」的情況,應該先消除腸胃積滯,可以使用丁香脾積丸(針對飲食積滯),之後再補養脾胃,可以使用益黃散(主要針對脾臟)。
如果是在疹子結痂時突然腹瀉不止,要觀察排出的物質,如果排出的是痂皮膿血,這是順利的現象;如果排出的是水穀不分(也就是食物未消化完全就排出),這是逆證。如果腹瀉排出膿血不止,這是熱毒下流,可以使用香連丸來治療。
香連丸(又名香橘丸)
黃連(一兩,用茱萸五錢一起炒過,去除茱萸不用),木香(半兩),石蓮子(取肉,二錢半),陳皮(半兩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神曲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麻子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陳倉米湯送服。
〔案例〕陳牙兒十九歲,出疹子,有紅斑,又吐又瀉而且口渴。
使用蒼朮(一錢)、白朮(三錢)、陳皮(二錢)、黃耆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縮砂、當歸(各一錢半),加上三片生薑,一起煎服。
從子六七歲時,患瘡痘發熱,稍微口渴且腹瀉。一位醫生診視後,使用木香散,每劑又增加十粒丁香,我對此感到懷疑。觀察到他出疹子較慢,詢問得知他腹瀉且氣虛,觀察他排出的物質都是臭穢陳積的物質,這是因為腸胃有熱蒸騰而下瀉,恐怕不是因為有寒而虛,於是趕快停止使用丁香,當時已經吃了一劑了。接著改用黃連解毒湯加入白朮,連續服用十劑以解除丁香的熱性,腹瀉停止,疹子也順利發出,之後他的皮膚經常有微熱,手腳也長了癰癤,用涼性藥物調養,一個多月後才痊癒。
一位十多歲的男子出疹子,發熱時出疹,疹子密集,嘔吐不食,腰背骨節疼痛,口渴得厲害,喉嚨痛,肚子也痛,完全不吃東西已經半個多月,脈象浮弦洪而數。給予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炙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生薑煎服。到了第五天,疹子顏色轉淡,又加入少量桂枝,當歸、黃耆改用酒製。到了第七天,搔癢難耐,加入三粒丁香、少量附子,搔癢停止。到了第八、第九天,口渴加重且腹瀉,搔癢嚴重。
到了第十天,出現寒戰,於是改用白朮為主藥,黃耆、陳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黃芩、當歸為輔藥。到了第十一天,不再出現寒戰,但有時搔癢,有時說胡話,仍然按照之前的藥方服用,半個月後自行吐出很多痰而痊癒。
〔案例〕十一味木香散,治療疹子腹脹、口渴,效果非常好。(必須仔細辨別的是寒證,如果脈象虛細、身體不怎麼發熱,或是有發冷、嘔吐、肚子痛,或是身體四肢都冰冷,才可以使用這個方子。此方出自《集驗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