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9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9)

1. 大小便閉

〔萬〕凡瘡疹小便少者,熱微,導赤散加山梔仁,熱甚,八正散主之。

八正散,治下焦積熱,大小便不通,或小便淋澀,脈證俱實者。

大黃(酒炒),車前子(炒),瞿麥,萹蓄,山梔(炒),木通(各一錢),滑石(煨,二錢),甘草(一錢)

上,每服二錢,水煎。

滋腎丸

黃柏(炒黑),知母(炒黑。各二兩),肉桂(二錢)

上為末,水糊丸。

黃芩清肺飲

黃芩(炒),山梔(炒等分)

上,每服二錢,水煎。

紫草木通湯,治痘瘡出不快,小便不利。

紫草,人參,木通,茯苓,糯米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
上,水煎服。

通關散,此藥通心經,利小便。

山梔仁,大黃(炒。各一分),木通,甘草(炙),車前子(炒),赤茯苓,瞿麥,人參,滑石(各三分),萹蓄(炒,五分)

上銼細。用水一盞,燈心十根,煎半盞,溫服。

連翹湯

連翹,防風,瞿麥,荊芥穗,木通,車前子,當歸,柴胡,赤芍藥,白滑石,蟬蛻,黃芩,山梔子,甘草(各五分)

上銼細。加紫草五分,水一盞半,煎一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紫草冬葵湯,治小便不通,毒氣閉塞。

紫草茸,山梔子,黃芩(各一錢二分),秦艽,苦參(各一錢一分),冬葵子(一錢半),露蜂房,白茯苓,木通,白芍藥,澤瀉,車前子(各一錢),蟬蛻(八分)

上銼散。每服四五錢,水煎,食遠溫服。如急數莖中痛者,加甘草稍八分、苦楝子一錢。如痛甚欲死者,加川牛膝一錢三分。如有赤如血色者,加胡黃連一錢三分。如溺血者,加當歸一錢,川芎一錢,龍骨火煆、菟絲子各一錢,紅甚者,加生地黃。白溺者,加使君子各一錢三分、黃連一錢一分、韭子研一錢二分。濁甚者,加桑螵蛸一錢。

【大便秘】〔薛〕陳文宿先生云:痘疹四五日不大便,以肥豬脿白水煮熟,切豆大五七塊與食之,滋潤臟腑,瘡痂易落,切不可妄投宣利之藥,恐真氣內虛,瘡毒入里。如六七日身壯熱,不大便,其脈緊盛,與三味消毒飲(見形)微利之。竊謂前證,若毒在肌肉而未能盡發,脈浮而緊者,最宜此藥疏解其毒。

若脈沉而緊者,宜用前胡枳殼散(喘)疏通毒氣,以絕其源。若口舌咽喉腫痛,瘡毒甚也,用射干鼠黏子湯(咽喉)。若大便既通,作渴飲湯,脾胃氣虛也,用人參白朮散(渴)。凡燥糞在直腸不能下者,宜用豬膽汁導之,忌用疏利之劑,恐復傷胃氣,則瘡未出者不能發出,已出者不能滿靨。大抵分辨虛實,當以手足冷熱,或飲水、飲湯驗之。

〔萬〕如發熱時大便不行,熱微者三黃丸(發熱),甚則承氣湯主之。如起發至收靨,大便不行者,用膽導法,不可遽用利藥。但瘡乾黑陷,大便秘,煩躁者,以百祥丸、牛李膏(黑陷)主之,如無此藥,以承氣代之。

白話文:

[大小便閉]

小便不順暢

如果長瘡或出疹子時小便量很少,且發熱情況輕微,可以使用導赤散並加入山梔仁;如果發熱情況嚴重,則使用八正散。

  • 八正散: 適用於下焦(下腹部)積熱,導致大小便不通暢,或小便困難、澀痛,且脈象和症狀都顯示實熱的人。

  • 藥材包含:大黃(酒炒過)、車前子(炒過)、瞿麥、萹蓄、山梔(炒過)、木通(各一錢)、滑石(煨過,二錢)、甘草(一錢)。

  • 用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煎煮。

  • 滋腎丸:

  • 藥材包含:黃柏(炒黑)、知母(炒黑,各二兩)、肉桂(二錢)。

  • 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調成糊狀製作成藥丸。

  • 黃芩清肺飲:

  • 藥材包含:黃芩(炒過)、山梔(炒過,等量)。

  • 用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煎煮。

  • 紫草木通湯: 適用於痘瘡發不出來、小便不順暢的情況。

  • 藥材包含:紫草、人參、木通、茯苓、糯米(各等量)、甘草(減半)。

  • 用法: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  • 通關散: 此藥能疏通心經,使小便順暢。

  • 藥材包含:山梔仁、大黃(炒過,各一分)、木通、甘草(炙過)、車前子(炒過)、赤茯苓、瞿麥、人參、滑石(各三分)、萹蓄(炒過,五分)。

  • 用法:將藥材切碎。用水一盞,加入燈心十根,煎煮至半盞,溫服。

  • 連翹湯:

  • 藥材包含:連翹、防風、瞿麥、荊芥穗、木通、車前子、當歸、柴胡、赤芍藥、白滑石、蟬蛻、黃芩、山梔子、甘草(各五分)。

  • 用法:將藥材切碎。加入紫草五分,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,去除藥渣,飯前溫服。

  • 紫草冬葵湯: 適用於小便不通、毒氣鬱積的情況。

  • 藥材包含:紫草茸、山梔子、黃芩(各一錢二分)、秦艽、苦參(各一錢一分)、冬葵子(一錢半)、露蜂房、白茯苓、木通、白芍藥、澤瀉、車前子(各一錢)、蟬蛻(八分)。

  • 用法:將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四五錢,用水煎煮,飯後溫服。如果排尿時陰莖疼痛,加入甘草稍八分、苦楝子一錢。如果疼痛劇烈到快要昏死,加入川牛膝一錢三分。如果尿液帶紅色或血色,加入胡黃連一錢三分。如果尿血,加入當歸一錢、川芎一錢、龍骨(火煅過)、菟絲子各一錢,如果血色很紅,加入生地黃。如果尿液發白,加入使君子各一錢三分、黃連一錢一分、韭菜籽(研磨)一錢二分。如果尿液很混濁,加入桑螵蛸一錢。

大便不通暢

薛氏指出,陳文宿先生認為:出痘疹四五天沒有排便,可以用肥豬網油用白水煮熟,切成豆子大小的五到七塊給病人吃,這樣可以滋潤臟腑,讓瘡痂容易脫落,千萬不能隨便使用通便藥,以免耗損真氣,使瘡毒內陷。如果六七天身體發熱,而且沒有排便,脈象緊實有力,可以使用三味消毒飲(請參考「形」篇)稍微通便。我認為,如果毒邪在肌肉而未能完全發出,脈象浮而緊,最適合用此藥疏解毒邪。

如果脈象沉而緊,則適合使用前胡枳殼散(請參考「喘」篇),疏通毒氣,斷絕毒邪的來源。如果出現口舌、咽喉腫痛,是瘡毒很嚴重,可以使用射干鼠黏子湯(請參考「咽喉」篇)。如果大便已經通暢,但口渴想喝水,這是脾胃氣虛,可以使用人參白朮散(請參考「渴」篇)。如果乾燥的糞便堵在直腸難以排出,可以用豬膽汁導入肛門來幫助排便,切忌使用強力的瀉藥,以免損傷胃氣,導致還沒發出的瘡疹發不出來,已經發出的瘡疹也不能結痂。總的來說,辨別虛實,應該根據手腳的冷熱、或飲水、飲湯的情況來判斷。

如果發熱時沒有排便,發熱情況輕微,可以使用三黃丸(請參考「發熱」篇);如果發熱嚴重,則使用承氣湯。如果從發病到瘡痂結痂期間都沒有排便,可以使用豬膽汁導便的方法,不可輕易使用瀉藥。如果瘡痂乾燥、發黑、凹陷,且大便不通,煩躁不安,可以使用百祥丸、牛李膏(請參考「黑陷」篇)。如果沒有這些藥,則可以用承氣湯代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