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4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49)

1. 屍疰

巢氏云:屍疰者,是五屍之中一屍疰也,人無問小大,腹內皆有屍蟲,屍蟲為性忌惡,多接引外邪共為患害,小兒血氣衰弱者,精神亦羸,故屍疰因而為病,其狀沉嘿,不的知病之處,或寒熱淋漓,涉引歲月,遂至於死,死又疰易旁人,故名之為屍疰也。張渙論小兒亦有疰病,與大人所病無異,久後疰易旁人,傳染骨肉,如屍疰蠱毒之類是也。

《外臺·張仲景》治大人小兒飛屍

走馬湯,方

巴豆(去心皮,熬),杏仁(去皮尖。各二枚)

上二味,取綿纏,捶令極碎,投熱湯二合,捻取白汁服之。須臾瘥,未瘥,更一服,老小量之。通療鬼擊,有屍疰者,常蓄此藥,用驗。忌野豬肉蘆筍。《備急》同。

《聖惠》,木香散,治小兒屍疰,心腹滿脹疼痛,不可忍。

木香,鬼箭羽,桔梗(去蘆頭),當歸(銼,微炒),紫蘇莖葉(各半兩),檳榔(三分)

上件藥搗,羅為粗散。每服一錢,以水一小盞,入生薑少許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,更量兒大小,加減服之。

犀角散,治小兒屍疰及中惡諸病,皆主之。

犀角(屑),川升麻,木香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,桑根白皮(銼),檳榔(各半兩),麝香(一錢,細研),桃仁(二七枚,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
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。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,日四五服,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。

〔張渙〕,雌黃丹,治屍疰病。

雌黃,雄黃(各細研),川大黃(慢火炮黑),鬼臼(去毛。各一兩),桃仁(三十個,湯浸去皮尖,研),白頭翁(半兩。以上併為細末,次用)麝香(一分,另研),巴豆(十粒,去皮心膜,紙裹,壓去油)

上件都研勻,以羊脂五兩熔,和諸藥成膏。服如黍米大三粒至五粒,荊芥湯冷下,量兒大小加減。

立效湯

川大黃(炮,銼),干桃柳葉(洗,焙乾。各一兩),梔子仁,赤芍藥(各半兩),以上搗羅為細末,次用

硃砂(細研水飛,一兩),麝香(別研),雄黃(別研。各一分)

上件都拌勻。每服一錢蜜湯調下,量兒大小加減。

白話文:

巢氏說:所謂的屍疰,是五種屍病中的一種。無論大人小孩,腹中都有屍蟲,這些屍蟲本性厭惡,容易引來外邪一同作亂,導致疾病。小孩因為血氣衰弱,精神也比較差,因此容易得屍疰這種病。患病時會感到身體沉重、默默不語,難以確定病痛的位置,有時會發冷發熱,病程會拖延很久,甚至導致死亡。而且死後還可能將病傳染給其他人,所以才稱之為屍疰。張渙認為小孩也會得疰病,和大人患的病沒有什麼不同,時間久了會傳染給其他人,甚至骨肉至親,就像屍疰和蠱毒這類疾病一樣。

《外臺·張仲景》治療大人小孩的飛屍病:

走馬湯 的配方:

巴豆(去掉心和外皮,熬製過)、杏仁(去掉外皮和尖端,各兩枚)。

將以上兩味藥用棉布包好,搗碎,放入兩合熱水中,捻取白色汁液服用。如果馬上就好,就不用再服;如果沒好,再服用一次,老人和小孩用藥量要酌情減少。這個方子可以治療鬼擊,如果有人得了屍疰,可以常備此藥,效果很好。忌食野豬肉和蘆筍。《備急方》記載相同。

《聖惠方》中的木香散,治療小孩屍疰,引起的胸腹脹滿疼痛,難以忍受。

木香、鬼箭羽、桔梗(去掉蘆頭)、當歸(切碎,稍微炒過)、紫蘇莖葉(各半兩)、檳榔(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粗散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杯水,加入少許生薑,煎煮至剩下一半,去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用藥量要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。

犀角散,可以治療小孩屍疰以及其他因邪氣入侵引起的疾病。

犀角(磨成粉)、川升麻、木香、川大黃(切碎,稍微炒過)、桑根白皮(切碎)、檳榔(各半兩),麝香(一錢,研成細末)、桃仁(十四枚,用熱水浸泡,去掉外皮和尖端,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細散。每次用溫水調服半錢,一天服用四到五次,用藥量要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。

〔張渙〕的雌黃丹,治療屍疰病。

雌黃、雄黃(都研成細末),川大黃(用慢火炮製至黑),鬼臼(去掉毛。各一兩),桃仁(三十個,用熱水浸泡,去掉外皮和尖端,研碎),白頭翁(半兩。以上藥材都研成細末,備用),麝香(一分,另外研磨),巴豆(十粒,去掉外皮和心膜,用紙包好,擠壓去除油脂)。

將以上藥材都研磨均勻,用五兩羊脂融化後,和藥材混合製成膏狀。每次服用像黍米大小三到五粒,用荊芥湯冷服,用藥量要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。

立效湯的配方:

川大黃(炮製過,切碎),乾桃柳葉(洗淨,焙乾。各一兩),梔子仁,赤芍藥(各半兩),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,備用。

硃砂(研成細末,用水飛過,一兩),麝香(單獨研磨),雄黃(單獨研磨。各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都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蜂蜜水調服,用藥量要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