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7)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7)
1. 咳嗽
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六分,分二服。
五味子湯,喘促咳嗽通用。
五味子(二錢),人參,麥門冬,杏仁,陳皮(各一錢)
上銼散。水一盞,煎六分,空肚溫服。兒小者分二服。
人參清膈散
人參,柴胡,當歸,芍藥,知母,桑白皮,白朮,黃耆,紫菀,地骨皮,茯苓,甘草,桔梗(各一兩),黃芩(半兩),石膏,滑石(各一兩半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大盞,生薑三片,同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,量兒大小加減服。
生地黃散,治小兒癍疹,身熱口乾,咳嗽心煩等證。
生地黃(半兩),麥門冬(去心七錢),杏仁,款冬花,陳皮(各三錢),甘草(炙,二錢半)
上,每三五錢,水煎,徐徐服。兒大加之。若痰氣痘熱內作,宜用桔梗甘草防風湯,若痰上壅者,佐以抱龍丸。
赤茯苓湯
赤茯苓,甘草,大青,升麻,枳殼,梔子(各一錢)
上,用水一小盞,苦竹葉七片,豆豉三十粒,煎五分,分為三服。看兒大小加減。
桔梗湯,治久嗽肺氣傷,而吐痰有血,痰或腥穢,或咳吐膿血、肺癰等證。
桔梗(炒),貝母(去心),知母,桑白皮,枳殼(各一錢),地骨皮,栝蔞仁,薏苡仁,杏仁(各五分),當歸,黃耆(微炒),防己(各一錢),五味子,百合(炒。各一錢五分),葶藶(炒,五分)
上,每服三五錢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咳嗽
用一杯半的水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,分兩次服用。
五味子湯,這個方子適用於氣喘、急促呼吸、咳嗽等症狀。
五味子(8克),人參,麥門冬,杏仁,陳皮(各4克)
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。用一杯水煎煮至剩六分,空腹時溫服。如果孩童較小,可將藥汁分兩次服用。
人參清膈散
人參,柴胡,當歸,芍藥,知母,桑白皮,白朮,黃耆,紫菀,地骨皮,茯苓,甘草,桔梗(各40克),黃芩(20克),石膏,滑石(各60克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12克,用一大杯水,加入三片生薑,一同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拘時間,可根據孩童年齡大小增減藥量服用。
生地黃散,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孩童的癍疹,發熱口乾,咳嗽心煩等症狀。
生地黃(20克),麥門冬(去心,28克),杏仁,款冬花,陳皮(各12克),甘草(炙,10克)
將以上藥材,每次用12~20克,用水煎煮後,慢慢服用。孩童年紀較大可增加藥量。若有痰氣、痘熱內發作,宜用桔梗甘草防風湯;若痰液上湧,可輔助使用抱龍丸。
赤茯苓湯
赤茯苓,甘草,大青,升麻,枳殼,梔子(各4克)
將以上藥材,加入一小杯水,七片苦竹葉,三十粒豆豉,一同煎煮至剩五分,分三次服用。可根據孩童年齡大小增減藥量。
桔梗湯,這個方子用於治療久咳、肺氣受損,導致咳痰帶血,痰液有腥臭味,或咳吐膿血、肺癰等症狀。
桔梗(炒),貝母(去心),知母,桑白皮,枳殼(各4克),地骨皮,栝蔞仁,薏苡仁,杏仁(各2克),當歸,黃耆(微炒),防己(各4克),五味子,百合(炒,各6克),葶藶(炒,2克)
將以上藥材,每次用12~20克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