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4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45)

1. 瘧癖

鱉甲飲子,治瘧久不愈,腹中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。

鱉甲(醋炙),白朮黃芩草果檳榔,芎藭,橘紅甘草厚朴白芍藥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鱉甲(醋炙):將鱉甲用醋炙烤過。

  • 白朮:一種中草藥,具有健脾益氣、除濕祛痰的功效。

  • 黃芩:一種中草藥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。

  • 草果:一種中草藥,具有理氣化痰、溫中止瀉的功效。

  • 檳榔:一種中草藥,具有殺蟲消積、行氣導滯的功效。

  • 芎藭:一種中草藥,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橘紅:一種中草藥,具有理氣化痰、健脾開胃的功效。

  • 甘草:一種中草藥,具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  • 厚朴:一種中草藥,具有溫中散寒、理氣化痰的功效。

  • 白芍藥:一種中草藥,具有養血調經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上為㕮咀。水一鍾,姜三片,棗一枚,煎服。

《經效》,瘧丹,治瘧母結癖,寒熱無已。

阿魏雄黃(各二錢半),硃砂(一錢半)

白話文:

真正的阿魏、雄黃(各為二錢半),硃砂(為一錢半)

上,沸湯泡阿魏研散,雄、朱和之,稀麵糊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一丸,人參湯候空冷心服。瘴瘧,桃枝湯冷服,臨發磨一丸敷鼻頭口畔。

白話文:

上等的阿魏,用沸水沖泡,研磨成粉末,將雄黃、硃砂與阿魏粉混合在一起,以稀釋過的麵糊做為丸劑,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粒,以人參湯待空腹且心情平靜時服用。針對瘴瘧,可使用桃枝湯冷卻服用,當瘴瘧即將發作時,將藥丸磨成粉末,塗抹在鼻頭和嘴角邊。

鱉甲(醋炙,二兩),三稜莪朮(各醋浸透,煨。各一兩)

白話文:

鱉甲(兩片,用醋炙燒,二兩),三稜、莪朮(分別用醋浸透、煨乾。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神麯糊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白湯下,量兒大小加減。癖消一半,即止。

白話文:

上方藥物研成細末後,用酒麴加入水熬成糊狀,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服服用 20 粒,用白開水送服,劑量須依照兒童的大小來增減。當症狀消退一半時,即可停止服用。

芫花(陳久者良,好醋煮十數沸,去醋,以水浸一宿,曬乾),硃砂(另研水飛。各等分)

白話文:

芫花:存放時間較久的越好,用上好的醋煮沸十幾次,去除醋,用清水浸泡一夜,曬乾。

硃砂:另外研磨並用水飛。各等分。

上為末,蜜丸。二百日兒黍米大二丸,日二服,不知,稍加之。

2. 瘧後浮腫

大腹皮湯,治小兒瘧疾,用藥太早退熱,變作浮腫,外腎腫大,飲食不進。

白話文:

大腹皮湯,用於治療小兒瘧疾,如果服藥太早退熱,會轉變為浮腫,外腎腫大,飲食不進。

大腹皮檳榔三稜蓬莪朮(各五錢),蒼朮枳殼(各二兩),甘草(三錢)

白話文:

大腹皮、檳榔、三稜、蓬莪朮(各 15 克),蒼朮、枳殼(各 60 克),甘草 (9 克)

銼散。每服三錢,生薑皮、蘿蔔子、椒目同煎。

白話文:

上銼散:每次服用三錢,與生薑皮、蘿蔔子、胡椒一起煎服。

青皮湯,治小兒瘧後浮腫,兼寒熱不退,飲食不進。

白朮茯苓厚朴青皮陳皮半夏,大腹皮,檳榔,三稜,蓬莪朮木通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1. 白朮:具有祛濕健脾、補氣養血、止瀉固精的功效。

  2. 茯苓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、寧心安神的功效。

  3. 厚朴:具有理氣化痰、溫中散寒、燥濕消積的功效。

  4. 青皮:具有疏肝理氣、化痰止咳、健脾消食的功效。

  5. 陳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、醒脾開胃的功效。

  6. 半夏:具有化痰止咳、降逆止嘔、消食開胃的功效。

  7. 大腹皮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、安神寧心的功效。

  8. 檳榔:具有殺蟲消積、行氣止痛、健脾化濕的功效。

  9. 三稜:具有活血化瘀、止痛消腫、散結通絡的功效。

  10. 蓬莪術:具有祛濕健脾、化痰止咳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

  11. 木通:具有通利小便、清熱解毒、祛濕消腫的功效。

  12. 甘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清熱解毒、祛痰止咳的功效。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姜水煎。

按:上諸方皆克泄元氣之藥,若病久脾虛而作腫者,當以錢氏異功散為主,少佐以五皮湯(方見雜病水腫),誤用此,必至不救。

白話文:

注意:以上提到的藥方皆會耗損元氣。若是因為脾臟虛弱,而產生水腫的患者,應該以錢氏的異功散為主,再輔以五皮湯(詳細內容請參閱雜病水腫)。若是誤用這些藥物,將可能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