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4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43)

1. 外散風暑之邪

桂枝麻黃各半湯,治發熱自汗或無汗。

桂枝白芍藥,生薑甘草(炙),麻黃(各一錢),杏仁(十粒,湯泡,去皮尖)

白話文:

桂枝:具有發汗解表、溫經通脈的作用。

白芍藥:具有養血調經、斂陰止汗的作用。

生薑:具有發汗解表、溫中止嘔的作用。

甘草(炙):具有益氣補脾、緩急止痛的作用。

麻黃:具有發汗解表、平喘止咳的作用。

杏仁(十粒,湯泡,去皮尖):具有潤肺止咳、平喘的作用。

上,水一鍾,大棗二枚,煎四分,食遠服。

知母麻黃湯,治傷寒,或十數日,或半月二十日,終不惺惺,常昏沉似失精神,言語錯繆,又無寒熱,醫或作鬼祟,或作風疾,多般治之不瘥,或朝夕潮熱頰赤,或有寒熱似瘧,都是發汗不盡,餘毒在心胞絡間所致。

白話文:

《知母麻黃湯》治療傷寒,有的病人十幾天,有的半個月或二十天,總是昏昏沉沉、似失去精神、語言錯亂,但沒有寒熱症狀。醫生有的誤認為鬼祟,有的誤認為風疾,用各種方法治療都不見好轉。有的病人早上或晚上潮熱,兩頰發紅,或有寒熱症狀,類似瘧疾。這些都是因為發汗不淨,餘毒留在心、胞絡之間所造成的。

知母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),芍藥,黃芩(各半兩),桂枝(去粗皮,半兩,盛暑可減半)

白話文:

知母、麻黃(去粗皮)、炙甘草、芍藥、黃芩(各25克),桂枝(去粗皮,15克,盛夏可減半)。

銼散。每三錢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令微汗,若心煩不眠,欲飲水,當稍稍與之,令胃氣和即愈,未汗再服,大小加減。

白話文:

上銼散:每次三錢,加水一杯,煎煮到剩七分之ㄧ,去掉渣滓溫服。使身體微微出汗,如果心煩睡不著,想喝水,就少量地給他喝,等胃氣和順了就會痊癒,如果沒有出汗就再服用一次,可根據病情適當加減藥量。

柴胡桂枝湯,治瘧身熱多汗。

柴胡(八錢),黃芩,桂枝,芍藥,甘草(各三錢),半夏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柴胡(40克),黃芩、桂枝、芍藥、甘草(各15克),半夏(12.5克)

上,每服二三錢,薑棗水煎。

白虎加桂湯,治小兒瘧疾發渴。

石膏(五錢,碎如米),知母(一錢),甘草(五分),桂枝(五分)

上,水一盞,粳米一撮,煎服。

十味香薷散

香薷(一兩),人參白朮黃耆橘紅白扁豆,乾木瓜厚朴(薑製),白茯苓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
白話文:

香薷(一兩),人參,白朮,黃耆,橘紅,白扁豆,乾木瓜,厚朴(用薑炮製),白茯苓,甘草(用火烤過的。各半兩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不拘熱湯或冷水,調下。

2. 內理中氣

養胃湯,治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,溫中快膈能闢山嵐瘴氣,寒瘧,脾胃虛寒。

白話文:

養胃湯,用於治療外感風寒、內因生冷,能溫中理氣、快速治癒胸膈氣滯,還能驅除瘴氣、寒瘧,以及治療脾胃虛寒。

厚朴(薑汁炙),蒼朮(米泔浸,去皮,銼,炒),半夏(湯泡。各一兩),藿香草果仁,茯苓人參(各半兩),甘草(炙),橘紅(各二錢半)

白話文:

厚朴(用薑汁烤),蒼朮(用米泔浸泡,去皮,切碎,炒制),半夏(用湯泡發。各一兩),藿香,草果仁,茯苓,人參(各半兩),甘草(烤制),橘紅(各二錢半)

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七片,烏梅一個,煎六分,去滓熱服。兼治冷飲傷脾,發為瘧疾,或中脘虛寒,嘔逆噁心。寒瘧加桂。

白話文:

上銼散:每服服用三錢藥,加一碗水、七片薑、一個烏梅,煎煮至六分之一,去除渣滓後趁熱服用。

此方可治療因生冷飲食傷了脾胃,而引起的瘧疾;或是中脘虛寒,所導致的嘔吐和噁心。如果是寒瘧,則再加入肉桂一同服用。

又方

陳皮(湯浸,去白,三錢半),甘草(炙),厚朴(薑製),半夏(泡。各三錢),人參,草果(各二錢),白茯苓(四錢),藿香(洗,七錢),青皮(去穰),三稜(煨),蓬朮(煨),大腹皮(各一錢半),蒼朮,烏梅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陳皮(用滾水浸泡,去掉白色的部分,3.5錢),甘草(經過炙烤),厚朴(用生薑加工製成),半夏(浸泡透,各3錢),人參,草果(各2錢),白茯苓(4錢),藿香(洗淨,7錢),青皮(去掉果核),三稜(經過煨製),蓬朮(經過煨製),大腹皮(各1.5錢),蒼朮,烏梅(各5錢)
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薑棗水煎。

四獸飲,治陰陽相勝,結聚涎飲為瘧,兼治瘴瘧。

半夏,茯苓,人參,白朮,草果,橘紅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
上用烏梅、薑棗,濕紙裹,煨香熟,焙乾入藥。每服二錢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