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)

1. 失血

〔萬〕氣為陽,血為陰,陽主動,陰主靜,人身之血,不可妄動也。經曰:陽絡傷則血外溢,血外溢則衄血,陰絡傷則血內溢,血內溢則後血。今瘡疹之火熏灼於裡,迫血妄行,血亦隨火而動,陽絡傷則血從上焦出,或衄血,或嘔血。陰絡傷則血從下焦出,或溺血,或便血。

陰陽俱傷則血上下出也。諸失血惟從鼻出者,或有可治之理,其餘皆死證也。亦有痘瘡灌爛,不能收較,出血不止者,此陽瘡出血,亦不可治。〔張〕所云血之妄行,從口、從大小便、從陽瘡,或痘毒而出者,悉皆不治,蓋指出之多而不止者言之耳,若初出之時,苟詳推其因而善為清理,豈俱無生者耶。若痘瘡赤痛,煩熱作渴,或便血、或衄血,先用犀角地黃湯(失血)。

次用加減大紫草散(痘灰白)去黃耆加木通主之。吳氏治諸失血,始終用犀角地黃湯加山梔、芩、連、白芍藥,有初出時衄血不止,用下藥而得效者。〔薛〕一小兒痘後,非衄血,即便血,痘痕赤白靡定,手指冷熱無常。余謂此元氣虛,而無根之火,倏往忽來也。朝用補中益氣湯,夕用五味異功散,各二十餘劑而愈。

後因勞心復發,仍用前二藥為主,佐以十全大補湯而愈。

犀角地黃湯,治痘疹並麻疹與衄血便血者可服。

牡丹皮,犀角,赤芍藥,生地黃

熱盛者,加酒炒黃連。若有瘀血停胸,加醋製大黃。若口鼻出血,加大薊茅根。若小便去血,去大黃、加小薊,水煎服。

二寶散,治痘紫色,發熱鼻衄,小便如血,口渴亂語。

犀角,玳瑁

二味磨汁,頓服,即愈。

【衄血吐血】〔薛〕《痘疹方》云:若痘發之際,正宜微見,與發汗同體,然血與汗雖殊,其源則一,蓋痘疹乃穢血所發,邪結肺胃,毒氣自然上越也。若見此證,不可妄投以藥,恐治失其宜,瘀蓄者不出,而已出者復傷,反生變證也。若作渴飲冷,手足並熱,此毒氣熾盛,而血上溢也,宜用《聖濟》犀角地黃湯。

若肺經熱毒而鼻衄,用地黃清肺飲。胃經熱毒而吐血,亦用《聖濟》犀角地黃湯。若腸胃熱毒而便血,亦用之。作渴飲湯,手足不熱者,脾肺氣虛不能攝血而妄行也,宜用五味異功散。若出血作渴煩躁,面赤色者,血脫也,宜用當歸補血湯。一小兒衄血,上寸脈數。此肺金有火也。

用瀉白散而血止,但四肢倦怠,用益氣湯而愈。一小兒痘瘡赤色,吐血發熱。此胃經熱毒也。先用《聖濟》犀角地黃湯,諸證漸愈,又用五味異功散而痊。〔萬〕瘡疹發熱失血,皆非佳候,但從鼻出者,此火刑于肺,鼻為肺之竅,宜瀉火涼血清肺,以玄參地黃湯調鬱金末、加茅根汁、磨京墨汁飲之,衄止者佳,一向不止者,不治。

玄參,地黃湯

玄參,生地黃,牡丹皮,梔子仁(各一錢半),甘草,升麻(各半錢),白芍藥(一錢)

白話文:

標題: [失血]

內容: 陽氣主動,陰血主靜,人體中的血液不應輕易被擾動。經典上說,如果陽絡受損,血液會外溢,導致鼻血或嘔血;陰絡受損,血液會內溢,導致便血。現在瘡疹的火氣在體內肆虐,迫使血液亂行,跟著火氣移動。如果陽絡受損,血液會從上部流出,可能是鼻血,也可能是嘔血。如果陰絡受損,血液會從下部流出,可能是尿血,也可能是便血。

如果陰陽絡都受損,血液就會從上下部同時流出。各種失血情況中,只有從鼻子出血的情況可能還有治療的希望,其餘的都是死亡的徵兆。也有痘瘡潰爛,無法控制,血流不止的情況,這是陽瘡出血,也是無法治療的。

張氏提到的血液亂行,無論是從口、大小便、還是陽瘡,或是痘毒而出,通常都是無法治療的。然而,如果是剛開始出血,如果能詳細找出原因,妥善處理,未必就沒有生存的機會。如果痘瘡紅腫疼痛,煩熱口渴,或者便血、鼻血,可以先用犀角地黃湯治療。

之後使用加減大紫草散。吳氏治療各種失血,始終使用犀角地黃湯,加上山梔、黃芩、黃連、白芍藥,對於剛開始出血,鼻血不止,使用此方有效。一個小孩在痘瘡之後,不是鼻血就是便血,痘瘡痕跡顏色不定,手指冷熱無常。我認為這是元氣虛弱,無根之火忽來忽去的表現。早上使用補中益氣湯,晚上使用五味異功散,各用了二十多劑後痊癒。

後來因為過度勞累,病情復發,仍然使用之前的兩種藥物為主,輔以十全大補湯,病情得以康復。

犀角地黃湯,可用於治療痘疹和麻疹以及鼻血、便血。

牡丹皮、犀角、赤芍藥、生地黃

如果熱氣旺盛,可加酒炒黃連。如果有瘀血堵塞胸部,可加醋製大黃。如果口鼻出血,可加大薊茅根。如果小便出血,去掉大黃,加入小薊,用水煎服。

二寶散,用於治療痘瘡紫色,發熱鼻血,小便如血,口渴亂語。

犀角、玳瑁

兩味藥磨汁,立即服用,即可康復。

對於鼻血、嘔血,如果痘瘡正在發展,應該稍微看到一些症狀,這和發汗是相同的道理。然而,血和汗雖然不同,但根源是一樣的。痘瘡是由污血引起的,邪氣聚集在肺和胃,毒氣自然向上蔓延。如果出現這種症狀,不可以隨意使用藥物,以免治療失當,瘀血無法排出,已經排出的又受到傷害,反而會產生其他症狀。如果口渴想喝冷水,手腳都很熱,這表明毒氣旺盛,導致血液上溢,應該使用聖濟犀角地黃湯。

如果肺部熱毒導致鼻血,使用地黃清肺飲。如果胃部熱毒導致嘔血,也使用聖濟犀角地黃湯。如果腸胃熱毒導致便血,也使用此方。如果口渴想喝水,但是手腳不熱,這表明脾肺氣虛,無法控制血液亂行,應該使用五味異功散。如果出血、口渴、煩躁,臉色紅潤,這表明血液流失,應該使用當歸補血湯。一個小孩鼻血,上部脈搏快速。這表明肺部有火。使用瀉白散後,血止住,但是四肢疲倦,使用益氣湯後康復。

瘡疹發熱失血,都不是好的徵兆,但如果血液從鼻子流出,這表明火氣影響肺部,鼻子是肺的孔道,應該瀉火涼血清肺,使用玄參地黃湯,加上鬱金末、茅根汁、京墨汁,如果鼻血止住,是好的預兆,如果一直不停,則是無法治療的。

玄參地黃湯

玄參、生地黃、牡丹皮、梔子仁(各一錢半)、甘草、升麻(各半錢)、白芍藥(一錢)

以上藥材切碎。加入炒蒲黃半錢,用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掉渣滓,溫服。

斬關散,用於治療痘瘡紫色,發熱,鼻血不止。

生地黃、牡丹皮、黃芩(各五分)、升麻(三分)、藕節、茅根(各一錢)、綠豆(四十九粒)

以上藥材用水煎服。

對於大便出血,要看血液是如何流出的,也要看是在什麼時候。如果瘡子正在壯大,大便幾天未排,血液從糞便中流出,這表明肛門受傷,血液流出。如果瘡子已經收縮,大便有膿血,這表明倒靨的血液。如果不是這兩種情況,但是有尿血、便血,這表明臟腑受損,陰血亂行,是必死的徵兆。

對於痘瘡大便出血或黑色糞便,如果昏睡不醒,是不好的徵兆,表明內部熱氣旺盛。使用犀角地黃湯、抱龍丸、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治療。如果寒熱交替,口渴,使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。如果發熱,身體疲倦,使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。如果口乾口渴,使用人參白朮散。一般來說,如果口渴想喝水,並且發熱,這表明實際上有熱氣;如果口渴想喝水,但是手腳不熱,這表明虛熱;如果手腳冰冷,這表明虛寒。治療者要仔細判斷。

對於小便出血,如果痘瘡兩三天就出現小便出血,稱為沁砂紅,這表明梟毒聚集在心臟,心臟失去控制,血液隨毒氣激動,因此亂跑,心臟通向小腸,注入膀胱,導致小便出血。如果伴有疼痛,比較容易治療,如果不痛,則比較難治。

主方

木通、生地黃、黃耆、赤芍藥、犀角、地榆、升麻、紫草、車前葉(多用)、燈草

用水煎服。如果疼痛,可加甘草稍、滑石、山梔。

我治療這種痘瘡,重點在於清心解毒,讓陰血回歸到營養中,升麻黃耆的使用,需要仔細判斷,不能固守一方,否則會害人。如果小便像黑豆汁,毒氣已經衝擊心臟,營元已經分離,十分之八九會死亡,有些小便困難,結成血條像綿線一樣長,想要排尿卻痛苦不堪,這時要急用炒山梔末、青龍鬚草汁調服,再用木通湯飲用,這樣可以。

對於瘡疹大便不通,小便如血,或者結成癰毒,身上的瘡疹破裂,這表明內部熱氣旺盛,未能及時解毒,要急用犀角地黃湯、小柴胡湯加生地黃、四順飲等治療。如果心脾熱氣旺盛,使用犀角地黃湯。如果心肝熱氣旺盛,使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。如果大便不通,先用四順飲,再用犀角湯。如果色澤紅腫疼痛,二便不通,急用活命飲加硝黃。如果色澤紅腫疼痛,惡寒發熱,使用活命飲加麻黃。如果因為母親的怒火,使用加味逍遙散、加味歸脾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