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3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39)

1. 熱多於寒

小柴胡湯(往來寒熱)

《全生指迷》,栝蔞湯

栝蔞根(四兩),柴胡(去苗,八兩),人參,黃芩,甘草(炙。各三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,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掰破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小柴胡湯(用於忽冷忽熱的症狀)

出自《全生指迷》的栝蔞湯

栝蔞根(四兩),柴胡(去除莖葉部分,八兩),人參,黃芩,甘草(用火烤過。各三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兩碗,生薑三片,紅棗一顆(掰開),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
2. 寒多於熱

清脾飲子,治癉瘧脈弦數,但寒不熱,或寒多熱少,膈滿不食,口苦舌乾煩渴,小便黃赤,大腸不利。

青皮(炒),厚朴(薑製),白朮,草果,柴胡,茯苓,半夏(湯泡七次),黃芩,甘草(灸。各等分)

上每服二三錢,水煎。

《全生指迷》,薑桂湯

乾薑,牡蠣(火煆通赤),甘草(炙。各二兩),桂(去粗皮,取心,三兩),柴胡(八兩),栝蔞根(四兩),黃芩(二兩。《活人書》用三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草果飲,治寒多熱少,手足厥冷,遍身浮腫,肚腹疼痛。

厚朴(薑製),青皮,草果,藿香,甘草(炙),丁皮,神面,良薑,半夏曲

上等分,㕮咀。薑棗煎,空心服。

清脾湯,治諸瘧久不瘥者,脾胃虛弱,形容憔悴。

厚朴(去粗皮,薑汁拌勻釀一宿,炒乾,一兩),烏梅(打破,去仁),半夏(湯煮透,濾,銼,焙乾),良薑(銼,用東壁土炒),青皮(去白。各半兩),甘草(炙,三錢),草果(炮,去殼取仁,二錢半)

上件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煎七分,未發前並三服。仍忌生冷油膩,時果毒物。

二姜丸,治瘧疾往來寒熱,經久不愈者。

良薑(一兩,銼片,東壁土炒),白姜(一兩,銼片,巴豆九粒去殼,同炒微黃,去巴豆)

上為細末,用豶豬膽汁和水煮麵糊、丸麻仁大,就帶潤以硃砂為衣。熱多,用溫湯早晨面北空心送下。寒多,亦於清旦用溫酒面南空心咽服。若寒熱相停,用陰陽湯,以一半冷水一半熱湯參和是也,不拘向南北投服。

白話文:

清脾飲子,治療瘧疾,症狀是脈象弦數,但感到寒冷而不發熱,或寒冷感多於發熱感,胸膈脹滿不想吃東西,口苦、舌頭乾燥,心煩口渴,小便黃赤,大便不通暢。

藥方組成:青皮(炒過)、厚朴(用薑汁炮製過)、白朮、草果、柴胡、茯苓、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、黃芩、甘草(烤過)。以上藥材等分。
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用水煎服。

薑桂湯

藥方組成:乾薑、牡蠣(用火燒到通紅)、甘草(烤過,各二兩)、桂(去掉粗皮,取中間的部位,三兩)、柴胡(八兩)、栝蔞根(四兩)、黃芩(二兩,《活人書》用三兩)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兩杯,煎到剩下一杯,去除藥渣,溫服,不拘時間。

草果飲,治療寒冷感多於發熱感,手腳冰冷,全身浮腫,腹部疼痛。

藥方組成:厚朴(用薑汁炮製過)、青皮、草果、藿香、甘草(烤過)、丁皮、神曲、良薑、半夏曲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等分,稍微搗碎。用薑棗煎水,在空腹時服用。

清脾湯,治療各種瘧疾,久治不癒,導致脾胃虛弱,身體消瘦憔悴。

藥方組成:厚朴(去掉粗皮,用薑汁拌勻後放置一晚,炒乾,一兩)、烏梅(打破,去掉果核)、半夏(用水煮透,過濾後,切碎,烘乾)、良薑(切碎,用東壁土炒)、青皮(去掉內層白色部分,各半兩)、甘草(烤過,三錢)、草果(炮製過,去掉外殼取果仁,二錢半)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,加生薑兩片,煎到剩七分,在瘧疾發作前服用三次。並忌食生冷油膩食物、當季水果和有毒之物。

二姜丸,治療瘧疾,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久治不癒。

藥方組成:良薑(一兩,切片,用東壁土炒)、白薑(一兩,切片,用巴豆九粒去掉外殼,一同炒至微黃,然後去除巴豆)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豬膽汁和水煮成的麵糊,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,並在表面塗上硃砂。如果發熱感多,就用溫水在早上空腹時向北服用。如果寒冷感多,也同樣在早上空腹時用溫酒向南服用。如果寒熱感程度相當,就用陰陽水(一半冷水一半熱水混合)服用,不論面向哪個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