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5)

1. 驚搐

上皆薛氏所用方,大抵主於養脾補腎,乃補虛例也。

抱龍丸牛黃清心丸(並見驚搐),粉紅丸(即溫驚丸,見慢驚條)

上鎮驚豁痰例,痰涎潮壅,及曾被外物驚者,用之。

〔錢〕癍疹病後欲發癇,余瘡難發癇,以木勝脾,木歸心故也。若涼驚,用涼驚丸。溫驚,用粉紅丸。〔萬〕痘後非時搐搦者有二證,一則心熱留而不去,熱盛生風,風火相傳,其人必喉中有痰,目直上視,面赤引飲,居處喜冷,宜導赤散、瀉青丸清心瀉肝,後以抱龍丸調之。

一則病後多食,胃弱不能勝谷,謂之食蒸發搐,其人必潮熱,大便酸臭,秘泄不調,或嘔吐腹痛,先以備急丸、丁香脾積丸利之,後用木香大安丸、錢氏異攻散調理取愈。〔薛〕一小兒痘痂脫盡,因其穢氣,用蔥椒煎湯浴之,發搐痰喘。用八珍加白殭蠶、蟬蛻一劑,痰喘頓止,又用四君、芎、歸、釣藤鉤而搐止。

一小兒痘瘡色赤,四肢發搐,眉唇牽動。此心肝二經熱甚乘脾所致也。用四君、防風、釣藤鉤而痊。一小兒痘後四肢發搐,眉稜尤動,小便頻數,臉目青赤。此肝經風熱。用四物、柴胡、山梔少愈。但四肢倦怠,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。此脾氣受傷而未復也。用四君、升麻、當歸而痊。

一小兒痘後寅卯申酉時熱甚,或兼搐。余謂寅卯時發熱,此肝火本證,申酉時發搐,乃肝木侮金。先以四物、白朮、茯苓、釣藤鉤、煎送柴胡二連丸而愈,夕用地黃丸,朝用四君、山梔、柴胡及四君子加當歸而痊。一小兒痘瘡色赤,發搐痰盛。服抱龍丸而頓愈。又因母大怒,兒仍搐,母服柴胡梔子散、加味逍遙散,母子並愈。

一小兒痘愈後發搐,左額青赤,唇口牽動。余謂肝心二經風熱所致。先用柴胡梔子散加釣藤鉤,後用加味逍遙散而搐止,再用五味異功散而痘愈。一小兒痘將愈,發搐痰湧,頭目不清。脾氣虛弱,肝木侮之。先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、釣藤鉤,搐愈而靨。

涼驚丸溫驚丸(並見驚搐),導赤散(心臟),瀉青丸(肝臟),備急丸丁香脾積丸木香大安丸(並見傷食),柴胡二連丸(見前),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四神丸十一味木香散(並見泄瀉)

栝蔞散,治痘、熱極生風發搐。

栝蔞根(二錢),白殭蠶(一錢)

上,慢火同炒老黃色,為末。每服二三分,薄荷湯下。

保命丹,一切驚風發熱。

天麻,鬱金,全蠍(去尾),白附子(炒),殭蠶(薑汁炒),薄荷,蟬蛻,茯神,桔梗(各五錢),防風,甘草,青黛(各三錢),大半夏(炒,滾湯浸曬乾,又用薑汁浸,曬乾,又炒),南星(制、同上。各一兩),鉤藤,牛黃(研。各二錢),麝香(五分),辰砂(飛,五錢,為衣)

白話文:

以上這些都是薛氏所使用的藥方,大致上以調養脾胃、補益腎氣為主,這是屬於補虛的原則。

「抱龍丸」、「牛黃清心丸」(都可用於治療驚搐)、「粉紅丸」(也就是溫驚丸,詳見慢驚條目)

這些藥方屬於鎮驚、化痰的範疇,適用於痰液壅盛、或曾經受到外物驚嚇的情況。

錢氏認為,癍疹病後有可能會引發癲癇,是因為皮膚上的瘡疹難以發出,導致木氣過盛而影響脾胃,木氣最終歸屬於心臟的緣故。如果屬於涼驚,就用涼驚丸;如果屬於溫驚,就用粉紅丸。萬氏認為,痘疹之後出現非正常抽搐,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心熱積留不去,熱極生風,風火相互傳遞,這類病人通常喉嚨有痰,眼睛向上直視,臉色發紅且想喝水,喜歡待在涼爽的地方,應該用導赤散、瀉青丸來清心瀉肝,之後再用抱龍丸來調養。另一種是病後吃太多東西,導致脾胃虛弱無法消化,這稱為食積發搐,這類病人通常會潮熱,大便酸臭,便秘或腹瀉不規律,甚至會嘔吐腹痛,應該先用備急丸、丁香脾積丸來疏利腸胃,之後再用木香大安丸、錢氏異攻散來調理,即可痊癒。薛氏說,有個小孩痘痂脫落後,因為穢氣,用蔥椒煮水洗澡,結果引發抽搐、痰喘。用八珍湯加上白殭蠶、蟬蛻服用一劑,痰喘立刻停止,接著用四君子湯加上芎藭、當歸、鉤藤,抽搐就止住了。

有個小孩出痘,痘瘡顏色發紅,四肢抽搐,眉毛和嘴唇也跟著抽動。這是因為心肝二經的熱邪太盛而侵犯脾胃所導致。用四君子湯加上防風、鉤藤就痊癒了。有個小孩出痘後,四肢抽搐,眉骨尤其抽動厲害,小便頻繁,臉色青紅。這是因為肝經有風熱。用四物湯加上柴胡、山梔子後稍微好轉,但四肢仍舊倦怠無力,食慾不振,大便不成形。這是脾氣受損還沒恢復的緣故,用四君子湯加上升麻、當歸就痊癒了。

有個小孩出痘後,在寅時(凌晨三至五點)、卯時(凌晨五至七點)、申時(下午三至五點)、酉時(下午五至七點)發熱嚴重,有時還會伴隨抽搐。我認為寅時、卯時發熱,這是肝火的本證;申時、酉時發抽搐,則是肝木過盛而反侮金。先用四物湯加上白朮、茯苓、鉤藤煎服,再用柴胡二連丸送服,即可痊癒。晚上服用地黃丸,早上服用四君子湯加上山梔子、柴胡以及四君子湯加當歸即可痊癒。有個小孩出痘,痘瘡顏色發紅,抽搐痰多,服用抱龍丸後立刻痊癒。後來又因為母親大怒,小孩再度抽搐,母親服用柴胡梔子散、加味逍遙散後,母子二人都痊癒了。

有個小孩出痘痊癒後又抽搐,左邊額頭青紅,嘴唇也跟著抽動。我認為這是肝心二經有風熱所導致。先用柴胡梔子散加上鉤藤,之後再用加味逍遙散,抽搐就停止了,接著用五味異功散,痘疹就痊癒了。有個小孩痘疹快好的時候,開始抽搐、痰多、頭暈目眩。這是因為脾氣虛弱,肝木反過來欺負脾胃。先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柴胡、鉤藤,抽搐就痊癒了,痘疹也消退了。

「涼驚丸」、「溫驚丸」(都可用於治療驚搐)、「導赤散」(針對心臟)、「瀉青丸」(針對肝臟)、「備急丸」、「丁香脾積丸」、「木香大安丸」(都可用於治療傷食)、「柴胡二連丸」(前面提過)、「補中益氣湯」、「四君子湯」、「四神丸」、「十一味木香散」(都可用於治療泄瀉)

「栝蔞散」,可用於治療痘疹,熱極生風引發抽搐。

栝蔞根(二錢)、白殭蠶(一錢)

將上述藥材用文火炒至老黃色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三分,用薄荷湯送服。

「保命丹」,可用於治療各種驚風發熱。

天麻、鬱金、全蠍(去除尾部)、白附子(炒)、殭蠶(薑汁炒)、薄荷、蟬蛻、茯神、桔梗(各五錢)、防風、甘草、青黛(各三錢)、大半夏(炒,用滾水浸泡後曬乾,再用薑汁浸泡,曬乾後再炒)、南星(製過,同大半夏。各一兩)、鉤藤、牛黃(研磨。各二錢)、麝香(五分)、辰砂(飛過,五錢,用於包覆藥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