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3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35)

1. 齒落久不生

《千金方》

上以牛屎中大豆二七枚,小開豆頭,以注齒根處,數度即生。

《經驗方》治小兒大人,多年牙齒不生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方》

在上面的方法中,使用27枚牛糞中的大豆,輕輕打開每個豆子的頭部,然後注入到牙齒根部的位置,反覆進行此步驟,很快就能長出新的牙齒。

《經驗方》治療兒童及成人,多年未生的新牙。

以上內容主要描述了兩個方子,一個來自《千金方》,一個來自《經驗方》。前者提到使用特定方式處理大豆並注入牙齒根部,以促進新牙的生成;後者則是針對長期未能長出新牙的兒童及成人,提供了一個治療方法。請注意,這些方法為古代的療法,現代醫學可能有不同的建議和方法,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生。

上,用黑豆三十粒,牛糞火內燒令煙盡,細研,入麝香少許,一處研勻。先以針挑不生齒處令血出,用末少許揩。不得見風,忌酸鹹物。

白話文:

取黑豆三十粒,在牛糞火中燒,直到煙燒盡。之後將黑豆研磨成細粉,加入少許麝香,一起研磨均勻。先用針刺破沒有長牙齒的地方,直到出血,然後用少許藥粉塗抹在傷口上。注意不要讓傷口見風,並且忌吃辛辣、鹹的食物。

《聖惠》治齒落久不生方

上取路旁遺卻稻粒,於齒落處點三七下,其齒自生,神效。

《靈苑》治大人小兒生齒神驗方

白話文:

《聖惠》治療長久脫落的齒牙不再生長的方法:

在道路邊找到遺棄的稻穀,將它在齒牙脫落的地方點按37下,齒牙會自行生長,效果神妙。

《靈苑》治療大人和小孩重新生長齒牙的神奇驗證方法。

上用雄雌雞糞各十四顆,焙乾,同研如粉,入麝香少許。仍先以針挑破損齒腳下血出,將散子敷之,年高者不過二十日生,年少者十日,不計傷損及少自退落,並再生。

白話文:

將雄雞和小母雞的糞便各取 14 粒,焙乾之後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。先用針挑破損壞牙齒的牙腳,直到出血為止,再將粉末敷在傷口上。年紀大的人,大約 20 天就會長出新牙齒,年紀輕的人,大約 10 天就會長出新牙齒。不管是牙齒受傷掉落還是自然掉落,都會長出新牙齒。

2. 頰車蹉閃

《千金》治失欠,頰車蹉閃不合方

上,用一人以手指牽其頤,以漸推之,則復入矣。推當疾出指,恐誤齧傷人指也。

又方,消蠟和水敷之

又方,治牙車急口眼根引舌不轉方

白話文:

《千金》治療打哈欠、頰車滑動不適的方法如下:

  1. 使用一根手指牽引下頜,慢慢推動,這樣可以讓它重新歸位。 推動時應迅速移開手指,以免誤咬傷手指。

  2. 另一方法是使用熔化的蠟與水混合後敷在患處。

  3. 治療牙關緊閉導致口角歪斜、影響舌頭活動的方法如下:

牡蠣(熬),伏龍肝,附子(炮去皮),礬石(燒)

上四味,等分末之。以白酒和為泥,敷其上,干則易之,取瘥止。

白話文:

牡蠣(熬成膏),伏龍肝,附子(炮製後去除外皮),礬石(燒製後)

《千金》灸法,失欠頰車蹉,灸背第五椎,一日二七壯,滿三日未瘥,灸氣衝二百壯,胸前喉下甲骨中是,亦名氣堂。又,灸足內踝上三寸宛宛中,或三寸五分,百壯三報,此三陰交穴也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》灸法記載:治療失眠、臉部麻木的疾病,灸背部的第五節椎骨,一天灸兩次,每次七壯,灸足三陰交穴(在足內踝上3-3.5寸),百壯,三次回灸。

3.

〔張渙〕小兒耳中諸病,由風入於腦,停積於手太陽之脈,則令耳聾。風與濕相搏,則兩耳生瘡。又,兒稍大,見月初生,以手指之,則耳下生瘡者,名月蝕瘡。又,乳母與兒洗浴,誤令水入耳中,水濕停積,搏於血氣,蘊結成膿,謂之聤耳。

白話文:

  1. 小兒耳中諸病,是由於風邪入侵腦部,停積於手太陽經脈,從而導致耳聾。

  2. 風邪與濕邪相搏擊,就會導致兩耳生瘡。

  3. 另外,如果孩子稍大一些,看到了月初生的月亮,並用手去指,那麼就會在耳下生瘡,這種病症叫做"月蝕瘡"。

  4. 再者,如果乳母給孩子洗澡時,不小心讓水進入了孩子的耳朵中,水濕停滯在耳中,與血氣相搏,蘊結成膿,就會形成"聤耳"。

〔薛〕耳者,心腎之竅,肝膽之經也,心腎主內症精血不足,肝膽主外證風熱有餘,或聾聵,或虛鳴者,稟賦虛也,或脹痛,或膿癢者,邪氣客也,稟賦不足宜用六味地黃丸(腎)。肝經風熱宜用柴胡清肝散。若因血燥用梔子清肝散(發熱)未應,佐以六味丸,間服九味蘆薈丸(疳)。

白話文:

耳朵是與心腎相通的管道,也是肝臟、膽囊的經絡。心、腎主導人體的內臟系統,主要作用於精血不足方面,而肝、膽則主導人體的外感系統,主要作用於風熱過盛方面。

  1. 耳聾、耳鳴:這種情況是身體先天稟賦虛弱所導致的。

  2. 耳脹痛:這種情況是外部邪氣入侵造成的。

  3. 耳膿癢:這種情況也是外部邪氣入侵造成的。

若先天稟賦不足,宜服用六味地黃丸滋補心腎。

如果肝經風熱,宜服用柴胡清肝散以疏肝清熱。若因血燥引起,服用梔子清肝散(化熱)無效,可配合六味丸服用,間隔服用九味蘆薈丸(化疳)。

若因腎肝疳熱,朝用六味丸,夕用蘆薈丸。若因食積內熱,用四味肥兒丸(疳)。若因乳母膏粱積熱而致者,宜加味清胃散(齒痛)。脾經鬱結而致者,加味歸脾湯(驚悸)。肝經怒火而致者,加味逍遙散(虛熱),皆令乳母服之,兼與其兒少許。不可專於治外,不惟閉塞耳竅,抑亦變生他證,延留日久,遂成終身之聵矣,慎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腎火、肝火過盛引發疳積,早上服用六味丸,晚上服用蘆薈丸。因食積、內熱所致,使用四味肥兒丸。如果是因乳母飲食過於油膩,導致積熱引起的,可以使用加味清胃散。如果是因脾經鬱結引起的,應使用加味歸脾湯。如果是因肝經怒火導致的, 使用加味逍遙散。皆讓乳母服用,並同時給孩子服用少量。治療時,不要只專注於治療外部症狀,不單單是耳竅閉塞,抑或衍生出其他症狀,長期下來,會變成終身耳聾。謹慎對待。

《寶鑑》歌云:太陽入耳損聽聰,氣滯時多耳必聾,鳴是風並氣相系,痛應腦戶有邪風,腎熱鬱蒸聤耳患,日深疼痛出稠膿,不有稠膿非此患,只因滴水入其中。

白話文:

《寶鑑》中有一首歌謠說:太陽經的熱邪侵襲到耳朵就會損害聽力,氣滯也容易導致耳聾,耳鳴是風邪和氣滯相互糾結的結果,耳朵疼痛是腦戶受到邪風的侵襲,腎熱上蒸就會導致耳朵疾病,時間長了就會疼痛而出膿,如果沒有膿,就不是這種疾病,而是滴水進入耳朵引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