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24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24)

1. 發熱

加味葛根湯,治痘失表,發熱譫語。

升麻,葛根,赤芍,甘草,桔梗,柴胡,荊芥,防風,連翹,牛蒡子,木通

上,水煎服。

如聖湯,治痘已出,身熱如火。

紫草,升麻,葛根,白芍,甘草,木通,猴梨

各等分,加姜一片,蔥白三莖,水煎,熱服。心煩,加麥門冬、赤茯苓。煩渴,加生脈散。七八九日身如火者,加酒炒黃芩、地骨皮。

柴胡麥門冬湯,治痘壯熱,經日不退。

柴胡,麥門冬,甘草,人參,玄參,龍膽草

上,水煎服,熱退,即止。一方,無人參。

〔丹〕胡宅痘瘡發熱,此血少有餘毒也。

陳皮,白朮,當歸身,白芍藥(各三錢),牛蒡子(研破,炒,二錢),木通,犀角,生甘草,川芎(各一錢半)

上,分六帖,水盞半煎,食前,稍熱服。

〔活〕,連翹散,治一切熱,兼治瘡疹如神。

連翹,防風,梔子,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水煎服。(海藏云,治熱在外而不厥,此少陽藥也。)

易老云涼膈去大黃、芒硝者,能解六經中熱,此不惟解熱,治小兒癍疹熱候,亦使發之,則本藥與防風荊芥二物各半,白水煎服。〔河〕,梔子金花丸

黃芩,黃連,黃柏,山梔(炒。各等分)

上為末。滴水、丸如豆子大。每服五丸,白湯下。

〔錢〕,三黃丸,治諸熱。

黃芩(半兩),大黃(煨),黃連(各二錢半

上為細末。糊丸,綠豆大。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,食後,米飲送下。

上,錢氏云:有小熱者解毒。海藏謂:解毒者,三黃丸、金花丸、之類是也。

四聖散〔海藏〕紫草木通湯(二方俱見形),導赤散(心),八正散(小便不利)

〔丹〕有初起煩躁譫語,狂渴引飲,若飲水,則後來靨不齊,急以涼藥解其標,如益元散之類可用。

上五方,利小便、退熱之劑,錢氏云:有大熱者,利小便。又云:身熱煩渴,腹滿而喘,大小便澀,面赤悶亂大吐,此當利小便,蓋此用導赤散之類是也。

〔錢〕宣風散

檳榔(兩個),陳皮,甘草(各半兩),牽牛(四兩,半生半熟)

上為細末。三二歲蜜湯調下五分,以上一錢,食前。易老加防風。

通膈丸,利上下氣血藥也。

大黃,牽牛,木通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。滴水、丸如粟粒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量兒大小虛實加減。

上,錢氏云:有大熱,利小便不瘥者,宜宣風下之。

白話文:

發熱

加味葛根湯:治療痘疹初期,皮膚表面防禦功能失調,導致發熱、神志不清、說胡話。

藥材:升麻、葛根、赤芍、甘草、桔梗、柴胡、荊芥、防風、連翹、牛蒡子、木通。

用法: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如聖湯:治療痘疹已經發出,但身體發熱如火的情況。

藥材:紫草、升麻、葛根、白芍、甘草、木通、猴梨,各藥材等量。

用法:加入生薑一片、蔥白三根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如果出現心煩,加入麥門冬、赤茯苓;如果出現口渴,加入生脈散。如果發熱持續七八九天,且體溫高如火,則加入酒炒黃芩、地骨皮。

柴胡麥門冬湯:治療痘疹引起的高燒,持續多日不退。

藥材:柴胡、麥門冬、甘草、人參、玄參、龍膽草。

用法:用水煎煮後服用,待退燒後即可停止服藥。有個藥方沒有使用人參。

(丹溪)胡宅的痘瘡發熱,是因為體內血虛,並有殘留的毒素。

藥材:陳皮、白朮、當歸身、白芍藥(各三錢)、牛蒡子(研碎炒過,二錢)、木通、犀角、生甘草、川芎(各一錢半)。

用法:分成六帖,用水一杯半煎煮,飯前稍微溫熱時服用。

(活人書)連翹散:治療各種發熱,同時治療瘡疹效果很好。

藥材:連翹、防風、梔子、甘草(各等量)。

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(海藏說:此藥治療發熱在外,但沒有四肢冰冷的狀況,屬於少陽經的藥。)

易老說的涼膈散去掉大黃、芒硝,可以解除全身各經絡的熱邪。這個藥方不僅能退熱,治療小孩的斑疹熱,也能幫助發疹,將這個藥方與防風、荊芥各一半混合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(河間)梔子金花丸

藥材: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山梔(炒過。各等量)。

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加水製成如豆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
(錢乙)三黃丸:治療各種發熱。

藥材:黃芩(半兩)、大黃(煨過)、黃連(各二錢半)。

用法: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糊狀物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七丸到十五二十丸,飯後用米湯送服。

錢乙認為:有輕微發熱者可用此藥解毒。海藏認為:解毒的藥,如三黃丸、金花丸等。

四聖散、海藏紫草木通湯(這兩個方子詳細內容參見前文)、導赤散(針對心經)、八正散(針對小便不利)。

(丹溪)有痘疹初期出現煩躁、神志不清、口渴,想喝水的情況,如果喝了水,可能導致後續痘疹不均勻,此時應急用寒涼藥物退熱,如益元散之類的藥方可以使用。

以上五個藥方,都是利小便、退燒的藥。錢乙說:有嚴重發熱者,要利小便。又說:身體發熱、口渴、腹脹且喘、大小便不通暢、臉色發紅、胸悶煩躁、大吐,這時應當利小便,可使用導赤散之類的藥方。

(錢乙)宣風散

藥材:檳榔(兩個)、陳皮、甘草(各半兩)、牽牛(四兩,一半生用,一半熟用)。

用法:將藥材磨成細粉。兩三歲的小孩用蜜湯調服五分,大一點的孩子用一錢,飯前服用。易老在方中加入了防風。

通膈丸:是疏通上下氣血的藥。

藥材:大黃、牽牛、木通(各等量)。

用法:將藥材磨成細粉,加水製成如小米粒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質虛實情況增減用量。

錢乙說:有嚴重發熱,利小便後沒有好轉的,應該用宣風散來瀉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