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9)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9)
1. 收靨證治
【頭足】造化之理,生於陽者陰成之,生於陰者陽成之,故痘瘡收靨,頭自發際以上,陽氣獨盛,謂之孤陽,足自膝以下,陰氣所聚,謂之寡陰,所以諸瘡皆靨之後,此二處難靨,乃造化自然之理,不可作倒靨論。
【疳蝕】〔陳〕痘已靨未愈之間,忽被風邪搏之,成疳蝕瘡,宜雄黃散、綿繭散治之,久不愈,多漬骨、傷筋、殺人。〔薛〕前證屬足陽明胃經,其方解毒殺蟲之劑,若毒發於外,元氣未傷者,用之多效。若胃氣傷損,邪火上炎者,用蕪荑湯、六味丸。若赤痛者,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。
肝脾疳證,必用四味肥兒丸及人參白朮散,更佐以九味蘆薈丸。〔萬〕痘瘡結膿窠之先,或曾傷犯破損者,灌爛成瘡,至於收靨,此獨不靨,膿汁不幹,更多痛楚,若不急治,漸成疳蝕瘡,損骨傷筋,以致橫夭,宜內服十全大補湯,外用滅瘢散和百花膏敷之。
痘子已成疳蝕瘡者,若在肢節及諸虛怯軟弱、血氣俱少之處,色青紫黑,腫痛潰爛,以漸延開,血自出者難治,若所生之處,在於陽分,不痛不爛,色不變,血不出者,以綿繭散主之。
雄黃散,治小兒牙齦生疳蝕瘡。
雄黃(一錢),銅綠(二錢)
上二味同研極細。每用,量瘡大小,干貼。
綿繭散,治小兒因痘瘡,身體及肢節上生疳蝕瘡,膿水不絕,用出蛾綿繭,以生白礬捶碎入繭內令滿,炭火燒令白礬汁盡,取出研極細,每用,干貼瘡口上。
【口疳】〔袁〕痘八九朝之期,雖澄黃結蠟,而口中惡臭噴外,上下牙床潰爛,舌板堆裹黃垢,名曰口疳,若不早治,則床脫牙落,而成漏矣,速將出白散吹之。歌曰:痘中疳臭世休輕,脫床落齒漏淹成,出白散方多不識,細茶薄荷共煎濃,亂髮滾湯摩洗淨,指纏拭口去膜腥,才將青黛硼砂片,薄荷殭蠶些銅青,按制研為極細末,吹來頃刻痘疳平。
余治痘疳,軍用人中白煆過,和片腦薄荷吹之,朝夕用細茶、黃連、薄荷煎湯頻頻漱口後吹之,極效。
【喉痹】〔袁〕痘至七八朝之際,而喉內鎖緊,腫痛難嚥,毒峻於陽明而然也,金虛則鳴,當以稀涎散吹之。歌曰:喉中鎖痛覓稀涎,山豆根真效可言,薄荷熊膽相圭合,再把茶芽總共研,隨時吹入喉門裡,頃刻之間痛遂痊。此方甚妙,熊膽、山豆根,須要識得真正者,方可用此獲效,否則以為無用之方矣。
【發熱】痘瘡常宜溫暖,有熱不可盡去,如一向身溫,今反發熱者,俗名干漿,此亦常候。只怕內傷飲食,外感風寒,以致發熱,又當別論。然病久氣虛,不可輕用汗下,因外傷者,桂枝葛根湯(初熱)加人參,因內傷者,木香大安丸(傷食)主之。
歌曰:待到渾身膿水乾,人情倦怠盡偷安,不知禁忌多翻變,一簣終虧九仞山。蓋收靨之時,人心怠忽,居處飲食,不知禁忌,以致變生異證者,紛紛皆是也,行百里者,半於九十,可不慎哉。
白話文:
[收靨證治]
【頭足】
天地萬物的道理是,陽氣產生的會轉化成陰氣,陰氣產生的會轉化成陽氣。所以痘瘡快要痊癒時(收靨),頭部從髮際以上,因為陽氣特別旺盛,稱為「孤陽」;腳部從膝蓋以下,因為陰氣聚集,稱為「寡陰」。因此,各種瘡在快要好的時候,這兩個地方很難痊癒,這是自然界的道理,不能當作是癒合不好的反常情況。
【疳蝕】
- [陳] 痘瘡已經開始收靨但還沒完全好的時候,如果突然受到風邪侵襲,就會變成疳蝕瘡。可以用雄黃散或綿繭散來治療。如果很久都沒好,往往會侵蝕骨頭、傷害筋脈,甚至導致死亡。
- [薛] 上述情況屬於足陽明胃經的問題,治療的方藥應該是解毒殺蟲的藥。如果毒發在體表,而且元氣沒有受到損傷,用這些藥大多有效。如果胃氣已經受損,邪火向上炎,就要用蕪荑湯或六味丸。如果出現紅腫疼痛,要用小柴胡湯加上生地黃。
肝脾疳病,必須用四味肥兒丸和人參白朮散,再輔助九味蘆薈丸。
- [萬] 痘瘡在還沒形成膿包之前,如果曾經有損傷或破裂,導致潰爛形成瘡,一直到快要痊癒的時候,這個地方仍然無法癒合,膿液無法乾涸,而且更加疼痛。如果不趕快治療,就會慢慢變成疳蝕瘡,侵蝕骨頭、傷害筋脈,導致夭折。應該內服十全大補湯,外用滅瘢散和百花膏敷在患處。
痘瘡已經變成疳蝕瘡的,如果長在關節或身體虛弱、氣血不足的地方,會呈現青紫色或黑色,腫痛潰爛,而且逐漸擴散,流血不止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如果長在身體的陽分部位,不痛也不潰爛,顏色不變,也不出血,就用綿繭散來治療。
-
雄黃散:治療小兒牙齦長疳蝕瘡。
-
成分:雄黃(一錢)、銅綠(二錢)。
-
用法:將上述兩味藥研磨成極細粉末。每次取適量,根據瘡的大小,乾敷在患處。
-
綿繭散:治療小兒因痘瘡,身體和關節長出疳蝕瘡,膿水流不停。
-
用法:用取出蠶蛾的棉繭,放入搗碎的生白礬,裝滿棉繭內部,用炭火燒到白礬汁液都跑出來,取出研磨成極細粉末。每次取適量,乾敷在瘡口上。
【口疳】
- [袁] 痘瘡到了第八、九天的時候,即使膿液已經變黃結痂,但口中仍然會散發出惡臭,上下牙床潰爛,舌頭上覆蓋著黃色的垢,這就叫做口疳。如果不趕快治療,牙床會脫落、牙齒會掉光,甚至形成漏道。要趕快用出白散來吹在患處。歌訣說:「痘瘡中的口疳臭味不能輕視,會導致牙床脫落、牙齒掉光、形成漏道。出白散的配方很多人不認識,用細茶和薄荷一起煎煮濃汁,用滾燙的亂髮水清洗口腔,用手指纏布擦拭掉口腔裡的污垢,再用青黛、硼砂、薄荷、殭蠶和少許銅青,按照配方比例研磨成極細粉末,吹在患處,很快口疳就能痊癒。」
我治療痘瘡的口疳,會用煅燒過的人中白,和片腦、薄荷一起吹在患處。早晚用細茶、黃連和薄荷煎煮的藥汁頻繁漱口後,再吹藥粉,效果非常好。
【喉痹】
- [袁] 痘瘡到了第七、八天的時候,喉嚨會感到緊縮、腫痛,吞嚥困難,這是因為毒邪在陽明經很強盛造成的。喉嚨發出聲音,是因為金氣虛弱。應該用稀涎散吹在患處。歌訣說:「喉嚨緊縮疼痛要用稀涎散,山豆根效果真不錯,搭配薄荷和熊膽,再把茶芽一起研磨,隨時吹進喉嚨裡,很快疼痛就會痊癒。」這個藥方很有效,但熊膽和山豆根一定要用真的,才能有效。否則會覺得這個藥方沒用。
【發熱】
痘瘡的病程中,應該保持溫暖。發熱的情況不應該完全去除。如果原本身體溫熱,現在反而發熱,俗稱「乾漿」,這是痘瘡的正常現象。但要注意是否因為飲食不當或外感風寒而導致發熱,這種情況要另外處理。如果久病氣虛,不可輕易使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。如果是外感導致的發熱,可以用桂枝葛根湯(初熱)加上人參;如果是內傷飲食導致的發熱,可以用木香大安丸(傷食)來治療。
歌訣說:「等到全身膿水都乾了,人的精神也會變得疲倦,容易放鬆警惕,不知道要忌口,導致病情反覆,就像堆積土山一樣,只差最後一筐土,結果功虧一簣。」 因為在快要痊癒的時候,人們容易鬆懈,在生活起居和飲食上不注意,導致產生其他併發症的情況非常多。走一百里路,走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,不能不謹慎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