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8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18)

1. 收靨證治

排毒散

大黃(一兩),白芷,木香(各半兩),穿山甲(七片,土炒焦卷)

共為細末。看虛實大小加減,長流水煎沸調服。

如痘瘡破損潰爛者復腫灌作瘡,不致乾枯,原無痘瘡處,復出一層如初出之狀,亦以漸起發作膿者,此裡氣充實,毒不得入,猶在於表,未成倒靨,逆中之順證也。但瘡子重出一番,必其人能食,大便堅,足以勝其再作之毒,如食少大便潤者,用十全大補湯、人參白朮散、肉豆蔻丸主之,蓋病久氣虛,惟利溫補,不可再解毒也。

【不靨悶亂哽氣腹脹】〔薛〕陳文宿先生云:痘瘡十一日至十二日當靨不靨,身熱悶亂不寧,臥則哽氣,腹脹泄瀉,寒戰咬牙,急用異功散加木香、當歸、以救陰陽表裡,助其收靨。竊謂前證若手足並冷,屬脾胃虛寒,宜用十二味異功散。手足微冷,屬脾胃虛弱,宜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。

若手足熱,大便秘,屬脾胃實熱,宜用清涼飲救其陰,以抑其陽。一小兒痘不結痂,發熱飲湯,哽氣腹脹。此脾氣虛弱。用五味異功散、參耆四聖散而愈。後噫氣下氣,欲服枳殼之類,余謂噫氣屬心火虛,下氣屬脾氣虛,朝用六君子湯加薑桂,夕用補中益氣湯而愈。一小兒哽氣喘咳,腹脹下氣,手足不冷不熱。

此脾虛不能攝氣而腹脹下氣,肺虛不能攝氣而哽氣喘咳,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而愈。

【泄瀉】,痘子初出以來,表裡俱病,收靨之時,表邪已解,裡氣當和,大便宜潤,小便宜清,忽爾洞泄水穀者,此中氣暴虛,不能禁固水穀。或毒氣乘虛入里,欲作倒靨。並宜陳氏木香散(瀉)、異攻散(出不快)、肉豆蔻丸(瀉)主之,利止者佳。利不止者,陽脫而死。

【面】,痘瘡潰爛先傷於面者,面乃諸陽之會,痘乃純陽之毒,以類相從,如水就濕,火就燥也。又,心之華在面,諸瘡皆屬於心,心火上炎之象。如面瘡已破,腫消目開者,此不著痂先已乾燥,病為倒靨,死在旦夕。如已破復灌,滿面成餅,焦裂濺起,膿血淋漓,食谷則嘔,飲水則嗆,咯唾黏涎,語音啞嗄,口中氣臭者,此臟腑敗壞,故諸證盡見也,淹延悶絕而死。

如瘡潰腫,飲食無阻,大小便調,更無他苦如上證者,此則可治,內用十全大補湯、升陽解毒湯相間服之,外用滅瘢救苦散、百花膏合而敷之。

升陽解毒湯

當歸,升麻,柴胡,桔梗,甘草,牛蒡子,密蒙花,蟬蛻,連翹,防風,荊芥穗(各等分)

上銼細。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【人中】人中為任督交會之衢,督乃陽脈,自人中而上,任乃陰脈,自人中而下,故自準頭至印堂,與頦至鳩尾相應,印堂至髮際,與鳩尾至膝相應,髮際以上,與膝以下相應,痘瘡收靨,但觀面上收到之處,則知身上收到之處矣。凡痘子自人中上下左右,先出先靨者吉,陰陽變合相濟之理也,若自額角先靨者,孤陽不生,足下先靨者,孤陰不長,皆凶兆也。

白話文:

排毒散

將大黃一兩、白芷和木香各半兩,以及用土炒焦的穿山甲七片,一起磨成細末。根據患者體質虛實情況調整用量,用流動的水煎煮沸騰後調服。

如果痘瘡破裂潰爛後又腫脹,好像又長出新的瘡,無法乾燥結痂;或者原本沒有痘瘡的地方,又長出一層像剛開始長痘的樣子,也慢慢起膿包,這是因為體內正氣充足,毒素無法深入,還停留在表面,沒有變成「倒靨」(指痘瘡收不了口,反而潰爛更嚴重),這是一種逆中求順的現象。但瘡會重複發作一次,通常這個人食慾好,大便乾硬,體力足以承受再次發作的毒素。如果食慾差,大便稀軟,則要用十全大補湯、人參白朮散、肉豆蔻丸來治療,因為病久導致氣虛,只能溫補,不能再用解毒的藥物。

不結痂、煩躁不安、呼吸困難、腹脹

薛氏認為,陳文宿先生說過,痘瘡在第十一到十二天應該結痂,若出現身體發熱、煩躁不安、躺下就呼吸困難、腹脹腹瀉、寒戰咬牙等症狀,應立即用異功散加上木香、當歸來調整陰陽、內外,幫助痘瘡結痂。我認為,如果上述症狀出現,並且手腳冰冷,屬於脾胃虛寒,應該用十二味異功散。如果手腳稍微冰冷,屬於脾胃虛弱,應該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木香。

如果手腳發熱,大便秘結,屬於脾胃實熱,應該用清涼飲來滋陰,抑制陽氣。曾經有一個小孩痘瘡不結痂,發熱,喝了湯就呼吸困難、腹脹,這是脾氣虛弱,用五味異功散和參耆四聖散治好了。後來又出現打嗝、放屁的症狀,想用枳殼類的藥物,我認為打嗝是心火虛,放屁是脾氣虛,早上用六君子湯加薑桂,晚上用補中益氣湯治好了。還有一個小孩呼吸困難、咳嗽,腹脹放屁,手腳不冷不熱,這是因為脾虛不能固攝氣機而導致腹脹放屁,肺虛不能固攝氣機而導致呼吸困難、咳嗽,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治好了。

腹瀉

痘瘡剛開始發作時,身體內外都有病,到痘瘡結痂時,表邪已經解除,體內氣機應該調和。這時大便應當潤滑,小便應當清澈,如果突然出現水樣腹瀉,這是中氣突然虛弱,不能固攝水穀;或是毒氣趁虛侵入體內,想要變成「倒靨」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陳氏木香散(針對腹瀉)、異功散(針對痘疹出不暢),或肉豆蔻丸(針對腹瀉)來治療,腹瀉停止就沒問題,如果腹瀉不止,就是陽氣脫失,會死亡。

面部

痘瘡潰爛先從面部開始,因為面部是諸陽氣匯聚的地方,痘瘡是純陽的毒,同類相從,就像水往濕處流,火往乾燥處燃燒一樣。另外,心臟的表現在面部,各種瘡都屬於心,是心火上炎的表現。如果面部痘瘡已經破潰,腫脹消退,眼睛能睜開,但卻不結痂就先乾燥了,這是「倒靨」的表現,很快就會死亡。如果痘瘡破潰後又腫脹,滿臉都是,焦黑破裂,膿血淋漓,吃東西就吐,喝水就嗆,痰涎黏稠,聲音嘶啞,口氣臭穢,這是臟腑敗壞,各種症狀都出現了,會拖延一段時間後悶絕而死。

如果痘瘡潰爛腫脹,飲食正常,大小便正常,沒有上述其他痛苦症狀,就可以治療。內服十全大補湯和升陽解毒湯交替服用,外用滅瘢救苦散和百花膏混合塗抹。

升陽解毒湯

用當歸、升麻、柴胡、桔梗、甘草、牛蒡子、密蒙花、蟬蛻、連翹、防風、荊芥穗等量切細,用水一碗煎至七分,去渣,飯後溫服。

人中

人中是任脈和督脈交會的地方,督脈是陽脈,從人中向上走;任脈是陰脈,從人中向下走。所以,從鼻尖到印堂,與下巴到鳩尾穴相對應;印堂到髮際,與鳩尾到膝蓋相對應;髮際以上,與膝蓋以下相對應。痘瘡結痂時,只要觀察臉上哪個部位先結痂,就知道身上哪個部位也先結痂。一般來說,痘瘡從人中上下左右先發出且先結痂,是吉利的現象,這是陰陽調和的道理。如果從額角先結痂,是孤陽不生;如果從腳底先結痂,是孤陰不長,都是凶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