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22)

1. 癇瘥而喑

《巢氏病源》小兒發癇瘥後,六七歲不能語候,風癇發之狀,口眼相引,或目睛上搖,或手足瘛瘲,或脊背強直,或頸項反折,屈搐如數,皆由以兒當風取涼,乳哺失節之所為也。而癇發瘥後不能語者,是風癇因兒衣厚汗出,以兒乘風取涼太過,為風所傷得之,其初發之狀,屈指如數,然後發瘛瘲是也。

白話文:

《巢氏病源》記載,小兒患上驚風癎後,到了六七歲還不會說話,這是風癇症狀。發作時,嘴巴和眼睛會僵直,或是眼睛向上翻,或手腳僵直,或脊背僵直,或脖子反折,彎曲抽搐都依照一定規律,這些都是因為讓小孩在風中乘涼,哺乳沒有節製造成的。而驚風癎發作後不會說話的是,風癇是因為小孩穿著厚衣服流汗,然後又讓小孩在風中乘涼過度,被風所傷造成的。一開始發作時,是手指彎曲,依序發作時,就會手腳僵直。

心之聲為言,開竅於口,其癇發雖止,風冷之氣猶滯心之絡脈,使心氣不和,其聲不發,故不能言也。

《千金》,大補心湯,治小兒癇瘥後,風冷留滯於心絡,使心氣不和,語聲不發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方》中記載的大補心湯,用於治療小兒癇瘥後,風寒之氣滯留在心脈,導致心氣不和,言語不能發出的病症。

黃芩附子(炮,去皮臍。各一兩),甘草茯苓,桂心(各三兩),石膏半夏遠志肉(各四兩),生薑(六兩),大棗(二十枚),飴糖(一斤),乾地黃阿膠麥門冬(各三兩)

白話文:

黃芩、附子(炮製,去除皮臍,各一兩)、甘草、茯苓、桂心(各三兩)、石膏、半夏、遠志肉(各四兩)、生薑(六兩)、大棗(二十枚)、飴糖(一斤)、乾地黃、阿膠、麥門冬(各三兩)。

上件藥㕮咀。每服一大撮,入前飴糖半匙許,水一盞半,煎半盞服之。

2. 中風失音

《聖惠》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,舌根強硬方

陳醬汁(半合),人乳(二合)

上件藥相和,合令勻,少少與兒服之。

〔張渙〕,竹瀝膏,治小兒中風,失音不語,牙關緊急。

竹瀝(依法旋取),生地黃(取汁),蜜(各半合。以上攪勻),桂心(為末),石菖蒲(一寸九節者,取末。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竹瀝(依照法定程序旋轉取汁),生地黃(取汁),蜂蜜(各半合。以上攪勻),桂心(研成末粉),石菖蒲(取一寸九節的,研成末粉。各一兩)

上件都一處調勻,慢火熬成膏,硬軟得所如皂子大。每服一粒,取梨汁化下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所有藥材一起調勻,以文火熬成膏狀,硬度與軟度適中,差不多像皁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一粒,用梨汁送服。

〔救生〕,菖陽湯,治小兒中風昏。

石菖蒲,天麻,生烏蛇肉,全蠍,白殭蠶,附子(炮,去皮臍),羌活人參白附子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石菖蒲、天麻、生烏蛇肉、全蠍、白殭蠶、附子(炮製過,去皮、臍),羌活、人參、白附子(各半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,水兩盞,生薑五片,薄荷五葉,煎至一盞,濾去渣,溫熱時時與服。

白話文:

粗略地向上煎煮。每次服用三錢藥材,加入兩杯水,加上五片生薑片和五片薄荷葉,煎煮到只剩下一杯水,過濾掉渣滓,溫熱後隨時服用。

醒脾散,治小兒驚搐後不語。

甘草(炙,一錢),冬瓜子防風(各半兩),人參(一分)

白話文:

甘草(經過烘烤,一錢),冬瓜子,防風(各半兩),人參(一分)

上件為細末,每服一錢,用水一盞,入竹葉數片,燈心少許,同煎至七分,去滓,食後溫服,臨睡。

白話文:

上方藥的配方細膩,每次服用一錢的份量。先用水一碗煎煮,加入竹葉數片、燈心草少許,一同煎煮至湯汁減少至七分。過濾藥渣,在飯後溫熱服用,睡前服用。